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2000年城市信用社归并农村信用社,人民银行都不惜重金发放了“代位求尝”再贷款,转换出的不良资产交农村信用社代管,但由于没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经过几年的运行,效果并不好,该部分资产多数已形成损失。“票据置换”是央行为农村信用社“花钱买机制”的又一次新尝试,置换工作完成后,我们应密切关注置换资产的管理工作,避免走上“代位求尝”资产的路子。个人认为,应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5年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发行后监测考核工作尤为重要,加强专项票据发行后的监测与考核,成为当前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从我省实际情况看,农村信用社置换资产出现的“不作为”现象,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央行发行专项票据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其目的在于使农村信用社尽快摔掉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专项票据"发行,既是中央银行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扶持方式,也是农村信用社增强自身资金实力的一次契机.那么,"专项票据"置换后,农村信用社对置换资产的保全、处置、清收工作怎样?现实状况能否达到票据兑付的规定要求?带着上述问题,最近我们组织对益阳市农村信用社票据置换后的经营管理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发行专项票据置换农信社不良贷款,既是国家“花钱买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农信社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以桦南县为例,桦南县农信社于2005年9月1日正式获准认购专项央行票据3,935万元,全部用于置换不良贷款。票据认购后,农村信用社为盘活这部分不良资产,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由此可见,如何加强置换不良资产的管理,已成为农信社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课题。加强置换不良资产的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随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的加快,人民银行为支持改革,以发行专项央行票据置换消化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使农村信用社轻装上阵健康发展.但由于专项央行票据兑付条件标准较高,部分农村信用社在专项央行票据申请成功后,为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票据兑付标准,采取多种手段,急于求成,结果欲速而不达,造成贷款在实际操作和管理中的"变味"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李娟 《青海金融》2014,(1):42-45
摘要:本文就化隆县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后继工作进行了调查,发现化隆县农村信用社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存在股金规范管理不到位、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及已置换不良资产处置进展缓慢等问题,并提出加强股金管理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对已置换不良资产的清收力度、强化财务管理、进一步深化农信社产权制度改革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专项票据”发行,既是中央银行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扶持方式,也是农村信用社增强自身资金实力的一次契机。那么,“专项票据”置换后,农村信用社对置换资产的保全、处置、清收工作怎样?现实状况能否达到票据兑付的规定要求?带着上述问题,最近我们组织对益阳市农  相似文献   

9.
一、票据置换、兑付出现认识误区。票据置换不良资产的意义在于"花钱买机制",关键在于通过"花钱"建立农村信用社适于市场运作的新的经营机制,实现农信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有序竞争、稳健运行。具体说就是通过票据置换和兑付,  相似文献   

10.
王东胜 《新疆金融》2009,(10):14-16
2003年,农村信用社申请人民银行专项票据或专项借款的办法,置换不良资产,解除历史包袱,推动农村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经过近6年的改革,全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已初步建立,资产质量大幅改善;各项业务迅速发展,盈利能力明显增强;对三农信贷投放不断加大,支农力度明显加强。但在取得阶防性成果的同时,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完善中还存在大量的后续问题亟待探究解决。本文就目前改革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3月23日银监会发布《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旨在通过对不良资产实施监测、分析和考核,促进农村信用社加大清收力度,提高资产质量,确保农村信用社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闻回顾     
《中国金融》2007,(8):6-6
5月25日银监会发布《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旨在通过对不良资产实施监测、分析和考核,促进农村信用社加大清收力度,提高资产质量,确保农村信用社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向全国农村信用社发行专项票据,以此置换农村信用社积压的不良资产和历年亏损挂账,激励信用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益,从而进一步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深化改革。时隔十年,农村信用社是否在改革后呈现了新的面貌,"花钱买机制"的目标是否真正实现,本文将以临汾市辖内农村信用社(包括农商行)为例,从农村信用社改革后的各项重要指标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农信社带来正常收益或流动性困难且违约及减值的资产,是农信社经营成本的一种追加。2007年2月13日,银监会下发《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办法》,切中农信社各类风险要害,加大了对农信社不良资产动态监测和考核工作。经过一年多持续不断的动态监测和考核,农信社不良资产底数和资产风险趋势已经显现,但因农信社经营工具科技含量低,  相似文献   

15.
自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农村信用社通过增资扩股、清收不良贷款、完善法人治理、强化内控管理、利用央行票据置换不良资产、消化历史包袱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增强金融实力和服务能力,经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由于长久以来形成、一时难以完全化解的内外部矛盾,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为使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大潮中,把握机遇,顺势崛起,本人对农村信用社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创新经营发展,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的要求,本文从不良资产的成因入手,系统分析了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经营途径,提出农村信用社应该成立省级不良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对不良资产进行经营,并积极加入不良资产市场以拓宽不良资产处置的渠道。同时对资产推介、债务重组、债权转股权、资产证券化等不良资产经营方式进行了阐述,研究结论对提高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经营效果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信用社大量不良资产的形成,有历史的、也有政策及经营管理等诸多原因,如何处置不良资产,成了信用社的难题和头等大事。虽然在农村信用社改革初期,国家以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的方式,对农村信用社披露的不良资产进行了部分弥补,由于多种原因,农村信用社在进行不良资产披露的并不充分,可以说远远没有真实披露出来,所以国家对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和实力的增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在不断加大,处置方式也呈多样化,有人行票据置换、政府扶助和自身核销等方法,这些不良贷款处置后便形成了表外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后,表外不良贷款的金额在不断增加。本文拟从为保全信贷资产,盘活沉淀资金入手,浅论农村信用社表外不良贷款的清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为吸取和借鉴八省市农村信用社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经验,加快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程,我行成立三个考察组,重点围绕票据置换与不良贷款处置、“三会”与信息披露、财务管理、股本金管理等方面,分别对江苏、陕西、重庆两省一市(以下简称“两省一市”)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资金支持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李金权 《云南金融》2012,(7X):178-178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入和实力的增强,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在不断加大,处置方式也呈多样化,有人行票据置换、政府扶助和自身核销等方法,这些不良贷款处置后便形成了表外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后,表外不良贷款的金额在不断增加。本文拟从为保全信贷资产,盘活沉淀资金入手,浅论农村信用社表外不良贷款的清收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