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华军 《经济经纬》2006,(6):111-114
把品牌引入经济学后,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需求曲线发生变化,一方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品牌信用度的提高将有效地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消费者“趋利避害”的本性使得在任意价格下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一方面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得品牌商品的需求弹性变小,需求曲线变陡峭。引入品牌后改变了需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乃品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品牌信用度的提高通过改变需求曲线的位置将使得均衡价格提高,且均衡数量增加,同时将会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2.
基于品牌经济学的名人代言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品牌经济学的框架下,分析了名人代言提高销量和价格的机制以及名人代言策略成功的条件。认为名人代言实际上是一种品牌联合策略,通过名人品牌与原产品品牌形成联合品牌而改变了品牌信用度,从而改变了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改变了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从而改变了销量或价格。通过引入品牌契合系数构建联合品牌函数,分析了名人代言提高品牌信用度的条件。通过联合品牌信用函数分析,本文证明,只有当产品品牌和名人品牌的品牌信用、二者品类契合系数均达到一定水平时,名人代言策略才会成功,还证明了品类契合对于代言成败影响超过了名人本身的品牌信用度,选择名人代言的第一要素是品类契合度,第二才是名人品牌信用度。  相似文献   

3.
品牌的经济学分析:一个比较静态模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和模型中缺少全面针对品牌的分析,导致品牌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混乱.在选择爆炸式增长的经济条件下,品牌对消费者的选择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对品牌选择的经济学分析显得更为迫切.品牌的经济学本质是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进而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而消费者选择又决定了厂商的销售量和利润.我们在经济学的框架下,以品牌为研究对象,建立起一个比较静态模型,对品牌进行经济学分析,得出消费者均衡和厂商均衡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快乐品牌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消费进入更高层次的情感消费时代,尤其以娱乐为首的快乐消费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消费者对快乐的需求催生了一大批快乐品牌.本文运用经济学偏好理论阐释快乐内涵、特征及产生根源,并运用品牌经济学原理对快乐品牌进行分析发现,成功的快乐品牌满足消费者对"快乐"需求这一单一利益点.快乐情感的特性决定品牌品类具有高度敏感性.正确的品牌延伸策略使得目标顾客对品牌记忆持久.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品牌经济学的框架下,从授权方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品牌授权的作用机制.授权方在转让品牌使用权后,会面临一系列风险,主要体现为品牌信用度的变化.通过将品类粘合度和反向影响度引入授权方的品牌授权信用函数,笔者分析了品牌授权获得成功的条件.研究表明,只有当授权双方的品类粘合度较高、被授权方自身的品牌信用度达到一定水平并且授权数量一定控制在企业能够掌握的范围之内时,品牌授权才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前 ,新古典生产函数存在着“资本度量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 ,效用函数存在着“效用的度量问题” ;正是这两个理论缺陷使得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 ,从而使得新古典市场价格理论这个庞然大物成为一个泥足巨人。本文在变量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供给曲线 ,从社会效用劳动均衡推导出需求曲线 ,为市场价格理论提供科学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 ,构建马克思的市场价格理论 ,并且说明 :短期市场均衡价格是边际劳动耗费的表现形式 ,长期市场均衡价格是部门平均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形式 ,即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商业集群品牌资产的经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商业集群品牌资产的特征和功能,然后从经济学剩余和品牌租金的角度对商业集群品牌资产的性质进行诠释,最后以湖南邵东商业集群为例,阐述品牌资产管理对于保持地方商业集群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通过对需求快速增长下企业应对策略的分析,建立理论框架以求找到影响食品质量的因素,并以乳制品为例应用该框架解释食品质量问题。当需求快速增长时,企业可以提高价格使得供需平衡,也可以降低质量使得供需平衡,企业最终的选择取决于两者的成本。而影响两者成本的因素有很多,如菜单成本、提价后市场份额的丧失、掺假被发现后的惩罚等。为鼓励企业选择提高价格而非降低质量的方式应对供不应求,建议政府采取加强监管、放松价格管制、开放媒体监督、鼓励品牌产品、引入高质量产品的竞争者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上篇说明,目前,两个新古典理论缺陷使得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推导缺乏坚实的科学基础,从而使得新古典市场价格理论这个庞然大物成为一个泥足巨人;并在变量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供给曲线,推进了对市场价格理论科学基础的构建。下篇,将从社会效用劳动均衡推导出需求曲线;在此基础上,构建马克思基础的市场价格理论,并且说明:短期市场均衡价格是边际劳动耗费的表现形式。长期市场均衡价格是部门平均劳动耗费的货币表现形式,即,是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0.
现实中,品牌价值作为经济学价值体系中的内容,它与劳动价值、效用价值与均衡价值均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确立品牌价值与经济学价值理论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品牌资产价值来源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可以说明劳动价值、效用价值与均衡价值在品牌资产价值中的功效。该文在确定了品牌价值来源的基础上,构建了品牌资产价值的关系模型和品牌资产价值形成的过程模型,由此界定出了品牌资产价值的本质与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11.
品牌进入次序优势的经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华军 《经济经纬》2007,(4):113-116
作者利用品牌经济学理论和其“选择成本范式”的分析框架研究品牌进入次序的优势及其产生的原因。通过对一个简单模型的分析表明,“趋利避害”的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将给第一个进入市场的品牌以持久的优势,原因在于该品牌降低了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局限条件—选择成本,而后进入市场的品牌,由于转换成本的存在,将使其选择成本高于先进入市场的品牌,从而使其处于劣势的地位,因此后进入市场品牌的品类模仿成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分析连锁经营共生机制及成功条件后就会发现,连锁经营共生会降低消费者在选购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和选择成本。由于连锁经营厂商选择具有合适条件的其他品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共生体,因而能够提高共生体品牌信用度,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提高连锁经营厂商市场需求量。连锁经营共生成功的条件有二:第一,连锁经营厂商就近选择与自身品类相匹配的共生客体品牌;第二,连锁经营厂商尽量选择具有高品牌信用度或高于自身品牌信用度的共生客体品牌。连锁经营共生案例也验证了相关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品牌营销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成为跨国公司不可或缺的营销手段。中国在实施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应注意:树立正确的品牌营销观念;构建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基础;通过创新提高品牌竞争力;合理延伸品牌范围;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注重保护品牌。  相似文献   

14.
张振  乔娟 《技术经济》2014,(2):77-82
利用问卷调研数据,对品牌信任对城乡消费者品牌猪肉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对影响城乡消费者品牌猪肉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居民购买品牌猪肉的比例高于农村居民;随着品牌信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品牌猪肉;城乡消费者购买品牌猪肉的行为均受到年龄、受教育水平、猪肉价格、购买品牌猪肉的便利度、购买场所、对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关注程度及猪肉市场负面新闻等因素的影响;消费者购买品牌猪肉的影响因素存在城乡差异,其中对猪肉质量安全状况的关注程度和猪肉市场负面新闻仅对城市居民的品牌猪肉购买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品牌资产评估:一个模型的提出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品牌价值日益得到承认与重视的大趋势下,品牌资产评估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笔者就品牌资产价值从经济学角度给予了理论上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品牌获取的超额利润为基准,着眼于未来获利能力的评估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与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6.
高溢价产品的品牌资产驱动因素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华  苏勇 《经济管理》2006,(16):37-42
随着奢侈品在我国市场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思考高溢价产品背后的原因。本文基于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高溢价产品的品牌资产驱动因素的定性模型,并提出了高溢价产品的市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品牌美学视角下的品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杰 《经济与管理》2008,22(10):89-92
品牌美学是强势品牌获胜的重要原因,品牌美学策略在感性消费环境下产生,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品牌美学可以从物理性与心理学两个方面来表现,起到提高顾客美誉度和忠诚度、产生品牌的溢价效益、打造竞争壁垒的作用。在品牌管理中运用美学的策略包括:把握消费者的审美需求、确立品牌的美学主题与风格、利用形式美元素提升品牌价值、营造独特的审美意境、创造客户体验、用真善突出广告传播中的内容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