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明  裴劲松 《技术经济》2005,24(9):65-68
马克斯·韦伯和卡尔·马克思都认为社会存在三个层面,一是物质生产层面、经济层面,二是政治、法律的制度层面,三是精神、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层面。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其成长同样也受到三个层面的影响,即企业是在器物层、制度层和信仰层三维空间的共同作用下成长。这三个层面在企业成长中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笔者认为,在当今中国,信仰的力量对企业经济增长将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家是博弈的结果,是最大的合作制度。它表现为国家所有成员博弈的结果——纳什均衡,但是这一纳什均衡要在集体理性下达到,则必须依赖于国家垄断拥有的暴力产业所生产的第三方惩罚威慑的可置信承诺。制度按其功能可分为四种类型:惩罚制度、立宪性制度即决策制度、信息制度以及非正式制度即文化(意识形态),在国家形态中,这四种制度演化为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制度的意识形态: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解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意识形态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具有经济功能。作为一种制度,意识形态的变迁不可避免。在此过程中,国家起到重要作用。意识形态是维护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因素,正因为如此,意识形态具有刚性。必须积极促进强制性和诱致性意识形态变迁的结合。国家要对意识形态教育投资以节约治理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制度变革与农村经济发展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社会人地关系及其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法定的结合形式。它是指社会经济一定发展阶段中,因利用土地而产生的土地产权关系,即地权制度,是国家社会制定的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土地占有权和利用权的社会法制和规范。土地制度是一国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它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没有任何汇率制度适合所有时间 与最优或合意的汇率制度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这一论点相比,最优或合意的汇率制度随时间而变化这一主张可能更强。毕竟,诸如开放度和收入相关性这样的标准只不过是参数而已。难道这不意味着某种持久性吗?难道某一既定的经济结构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相应的最优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6.
制度变迁的效率假说隐含地将经济体简约为一个绝对理性的最大化行为者,这种做法存在缺陷。就长期而言,制度变迁的本质是内生的,但也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制度演进过程既体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又不乏偶然性和机遇。经济因素或政治因素都可能导致内卷化,即长期陷入某种低效率或无效的制度安排。有效制度的演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而实现:它往往得益于一些偶然事件的影响或冲击,但也可能因经济行为者如利益集团的推动而出现。  相似文献   

7.
个人理性与“制度悖论”——对国家兴衰的尝试性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如果我们承认每一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即个人理性),那么究竟为什么人们要去设计并创造出与自身利益不甚吻合、或干脆是背道而驰的制度(即“制度悖论”)?在假定了“制度→人类选择→经济结果”之间的唇齿关系之后,这个问题的提法就变成了如下形式:为什么部分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要去选择、或干脆说是默认了使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或地区长期停滞或趋向衰败的制度?本文试图解答的便是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诺思认为,制度应当是“被人设计制定的”,把制度看成一种社会规则,即是人们较为普遍使用的关系制度的规定。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经历了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转变为演化经济学“共享心智模型”的过程。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揭示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以完全理性为基础、以静态均衡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而言,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强调,经济学是理性和价值、实证和批判相统一的科学,经济过程是动态的发现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均衡现象,资源创造而非资源配置是经济研究的核心;人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只知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孤立的、原子式的理性经济人,而是有着明确社会需要的人。人本主义经济学是基于知识、行为而不是基于完全理性的非均衡经济学,因而,制度的、有机的、历史的和非均衡的研究是其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10.
形式化理性人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并不在于它以某种"理想化的"方式实现了对现实的抽象,而是它在客观上吻合和反映了物质资本利益主导的社会经济现实,其中物的逻辑、数字的逻辑是支配性的逻辑,工具理性相对于价值理论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形式化理性人概念与劳动者(或消费者)的行为逻辑并不一致,它在经济学中扮演的角色,并不像自然科学中对数学的应用那样是中立的、自由选择的,而是由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研究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之间的关系,论证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轨的推动力量.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例证,该文分析了两种转轨模式下的特征和问题.结论是,在政治垄断下的经济转轨将被国家机会主义所挟持.经济转轨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轨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之间的关系,论证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轨的推动力量。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例证,本文分析了两种转轨模式下的特征和问题。结论是,在政治垄断下的经济转轨将被国家机会主义所挟持。经济转轨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轨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究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之间的关系,论证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轨的推动力量.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例证,该文分析了两种转轨模式下的特征和问题.结论是,在政治垄断下的经济转轨将被国家机会主义所挟持.经济转轨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轨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4.
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经济改革和宪政转轨之间的关系,论证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不同政治力量间的竞争是宪政转轨的推动力量。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的例证,本分析了两种转轨模式下的特征和问题。结论是,在政治垄断下的经济转轨将被国家机会主义所挟持。经济转轨双轨制产生了宪政转轨的非常高的长期代价,大大超过它赎买既得利益平滑转型的短期好处。经济转轨是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与WTO规则下的全球经济趋同的过程,而不是创造一个本质上不同的制度的创新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私有产权制度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西方经济学中,个人主义的意识形态或方法论与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假设、私有产权制度、市场运行机制三者之间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关系。而我国的私营经济是在我国边际改良型渐进式改革过程,由制度调整和修正而留出的体制缝隙中得到再生。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内,私营经济的产生、发展表现为经济制度变迁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产,我国经济制度与私有产权之间表现为一种逆向变迁过程。由于我国私有产权制度产生和成长的特殊性,我国私有产权具有不同于西方私有产权的许多特征。  相似文献   

16.
经济思想史中的理性主义情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小波 《经济学家》2002,1(1):91-96
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理性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一以贯之。在理性主义经济哲学的影响下,现代西方经济学把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当作是合乎理性和人性的,永恒的,和谐的制度,并把理笥主义的抽象演绎法看作经济学的科学方法。它既提高了人们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水平,从而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又为庸俗经济学家粉饰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意识形态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天课"是伊斯兰经济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传统的"天课"从其性质看,应该是资源税、财产税。但"天课"与世俗经济中的税收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我们的分析,修正了有关非伊斯兰教国家穆斯林地区穆斯林信徒缴纳的"天课"是一种"所得税"或"财产税"的观点,但并不否定"天课"的新制度经济学意义和宗教经济学意义。在非伊斯兰政教合一的穆斯林聚居地区,"天课"不是正式约束,而在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天课"不但构成了宗教税的先验模式,而且是"宗教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相当正式的制度安排。"天课"是否是一种正式约束,取决于这一规则运用的地区是否是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经济区。  相似文献   

18.
“裸体的皇帝”: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体上看,经济学还不是一门充分具有科学性的科学。阻碍经济学科学性成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学本身所体现的意识形态特征、经济学学术发展制度的缺陷、经济学的“唯科学主义”倾向和对数学工具的滥用,以及经济学研究对象本身的诸多特征。经济学的科学化有赖于更新经济学科学性的衡量标准,注重公理性假定的检验,植入更多的人文主义以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9.
法兰.    张永 《经济导刊》2000,(6):28-33
没有任何汇率制度适合所有时间与最优或合意的汇率制度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这一论点相比 ,最优或合意的汇率制度随时间而变化这一主张可能更强。毕竟 ,诸如开放度和收入相关性这样的标准只不过是参数而已。难道这不意味着某种持久性吗 ?难道某一既定的经济结构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相应的最优汇率制度 ?答案之一是 ,参数实际上确实随时间而变化。当政府有意识地改变其经济结构 ,例如通过区域贸易安排或者货币联盟提高区域贸易的一体化程度时 ,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最优货币标准的内生性将在第五部分讨论。)另一答案是 ,最近的历史似乎表明 ,…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学是一种“经济行为社会学”,它的研究包括与生产、交换、休闲、消费等相关的经济现象在内的社会组织过程。经济社会学是经济学与社会学不断互动、碰撞、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发展既需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又需要社会学的分析方法和角度。经济学研究的是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过程;社会学则主要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