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的相互诉求和需要更加显著,实现协同发展是两者融合共生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甘肃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现状,构建了“嵌入式协同共生”的发展模式,并从资源共享、科技转化、文化共荣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实现甘肃省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与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2.
对西部地区而言,资源开发仍是该地区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经济特色。要在西部地区开展生态市创建工作,就必须结合区域资源环境特点,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区域与城市间良性的物能流循环,在此基础上建立相互促进、协调共荣的经济流,从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罗琪 《新经济》2022,(9):83-85
在知识经济时代,三螺旋理论对区域经济与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深圳都市圈的划定,为河源的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河源可以三螺旋理论为基础,实行产业、城市、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三者共生共荣,最终提升河源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吴能远 《发展研究》2006,(11):143-144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下,基于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发展的共同需求,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愈来愈成为两岸产业合作的重要一环,两岸科技产业也加速形成了相互依存、互补共荣的态势。面对两岸经贸合作的大趋势,如何深入地把握两岸科技产业发展的脉络,探讨两岸科技产业整合的途径和模式,已成为两岸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加强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竞争能力,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研究课题。要使这片生机勃勃的热土真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动力强劲的“发动机”,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城市间的资源整合,在经济一体化的平台上实现共荣。  相似文献   

6.
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突出问题。经济发展需要文化动力的助推,文化进步又依赖经济的支撑,两者之间是互为补充的。我国现代化发展不仅仅面临着繁重的经济发展问题与经济腾飞重任,也深刻地内含着文化转型重塑和文化崛起使命,两者之间的矛盾与紧张造成了经济与文化共有、固有的困境。因此,我们必须实行不同侧面的策略,实现经济、生态、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经济与文化共进共荣。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战略任务背景下,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和高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既是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前提和功能转型的意义所在.金融机构应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正确处理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现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共生共荣.  相似文献   

8.
产业相关多样性可通过风险分散、知识溢出、新增长路径培育等增强区域经济抵抗力、恢复力、整合力和创造力,然而鲜有研究揭露其传导机制。首先,构建理论模型,阐明产业相关多样性如何通过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影响经济韧性;接着,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系统GMM实证模型,以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为中介变量,探究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和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亦可显著增强区域经济韧性。同时,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性在产业相关多样性与区域经济韧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因此,建议通过打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促进产业相关多样性发展;加强创新种群、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共生性建设,释放创新潜力,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9.
闽江口北翼地处福建省会福州和闽东之间,主要指福州市所辖的连江和罗源两县构成的区域,由于区位独特,使之成为福州市内联浙南通道、北承长三角的“桥头堡”、福温融合的对接点。加强两地融合,有利于推动区内生产力布局的优化,实现区域间双赢共荣:由于闽江口北翼经济相对滞后,但又具有长期被忽视的港口等优越自然禀赋,具备重点突破的条件,加快两地融合,承接浙南产业转移,扩大区域经济腹地,既是该区域和福州市发展需要,也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措施,促进闽东在沿海地区连片繁荣中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史学界公认,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降,四川井盐业是我们在考察资本主义萌芽中手工业规模最大、发展最完备的一个行业”。这里主要是指咸丰、同治之际进入鼎盛时期的富荣盐区,即作为现在自贡市主体前身的富顺县自流井地区及荣县贡井地区。“富荣盐场头号资本家族王三畏堂雇用的固定工人共1,200余人,二号资本家族李四友堂三大灶共雇用固定工人500余人。这恐怕是当时最大的工场手工业主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和谐性模型分析和新中国建立以来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演化过程的回顾,可揭示出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的和谐共进趋势。当务之急是构建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制定及实施的和谐机制,以促进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乃至整体经济的和谐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域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紧密相关、互促共进的关系,针对目前区域金融协调中观研究的不足,以我国证券市场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为核心,探讨中部地区如何弥补短板,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并推进区域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研究》2014,(9):J0003-J0004
<正>8月1日第十三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构建区域城市发展新格局推进经济带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兰州大学举行。年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兰州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兰州大学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中心、《兰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来自全国55家高校和学术研究单位146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126篇。  相似文献   

14.
广东和香港两地关系历来十分密切,其共生共荣关系是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广东更应加快步伐,与香港、国际市场在经济体制、市场运行机制、产业结构、金融业、信息业等各方面全面衔接,逐步实现粤港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合作具有类似于生物种群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互惠共生、协同竞争、领域共占、结网群居等四个方面.行为生态学为探讨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视野、理论和方法,运用行为生态学研究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内容为:区域经济合作的行为生态学研究、政府行为基本模式研究、企业行为基本模式研究、动力机制的行为生态学研究、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行为生态学研究、演化与优化机制的行为生态学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合作行为的行为生态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苏北大发展战略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应客观、公正地看待苏南苏北的差距。苏北大发展总体上应采取协调发展战略,因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一种超稳定的惯性,要改变其运行方向,应借助于政府适度干预。苏北大发展的战略重点不应仅放在资源的开发上;苏南苏北的“南北合作”立足点是优势互补,共进共荣,要坚持“市场驱动”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生态危机、技术创新转向与城乡循环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美平 《当代财经》2007,(8):89-93,F0003
城乡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发展城乡循环经济的目的是化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和复兴生态平衡.针对中国目前的生态约束状况,化解生态危机必须从技术创新开始.技术创新在设计理念上取决于文化类型,在路径选择上取决于体制创新过程中的政府导向.因此,从传统文化到生态文化的文化转向是技术创新理念生态化转向的潜在间接因素,从单纯激励经济增长型体制到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和谐型体制的体制创新转向是技术创新路径生态化转向的外在直接决定因素.这一技术创新转向是从技术利润型到技术生态型.生态文化转向与和谐型体制创新转向日渐完成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普遍化的过程,也是由彰显的生态化技术范式支撑城乡循环经济深度发展的过程,还是复兴生态平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09年9月18-21日,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宁波工程学院在宁波召开了“全国港口物流与区域发展研讨会暨中国区域经济年会”。这次会议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论文60多篇。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着新形势下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9.
卓祖航 《发展研究》1998,(10):15-17
福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近20年来,外向型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台湾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在全国独树一帜。但是相形之下,福建金融业的开放明显滞后,闽台直接金融合作仍是一个空白。因此,闽台两省抓住有利机会,突破僵局,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稳妥地开展金融合作,已是大势所趋,对于促进闽台经济共生共荣,早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同志在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