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对居民生活质量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考虑到部分历史数据的不可获得性,结合陕西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状况,建立陕西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能反映西部大开发政策近十年来实施情况的2000年和2009年这两个年份相关数据为依据,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确定权重方法,对陕西各地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定量化评价,进而对近十年来陕西居民生活质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西安市一直位居榜首,商洛市一直位居榜尾,并总结出陕西省居民生活质量变化特点有三:(1)各地市居民生活质量差异显著,并将不断加大;(2)各地市居民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区域居民生活质量分级格局仍以关中第一,陕北、陕南等级发生变化。最后尝试性提出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乡统筹视角下的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通过将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置于统计口径上的同一可比评价体系,利用收入、消费、文教、居住、医疗、社保、交通通讯、人口负担等八方面的核心指标2003-2007的五年数据,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法(GPCA)对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基于综合评价的结果,从经济和社会两大层面对5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城乡差距及城乡发展的地域差距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并依此给出了我国各地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统筹发展的排名.  相似文献   

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山东省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丽  魏凤 《经济师》2011,(7):212-213,21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山东省的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居民生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物价上涨、消费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文章以山东省1998年至2009年12年的数据为样本,设置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每10万人拥有的医生数、每10万人拥有的病床数、每百万人拥有的移动电话数、人均住房面积、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等10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的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维持物价的合理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安全度等,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职工平均工资、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等指标建立了一套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并选择客观赋权的标准离差法和主观赋权的G1法组合确定指标最优权重,建立了南京市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南京市居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实证,实证结果表明南京市居民生活质量从2000-2008年逐年提高,2005年以后生活质量提高速度高于2005年以前的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5.
人类生活大系统与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生活大系统包括人类生活供给子系统和人类生活需求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的内在联系是建立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而建立科学的居民生活评价指标体系也必须能揭示出两个子系统的内在联系和矛盾。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重要性、可测度性、指向性等一系列指标,从物品和劳务的消费、人力资源的发展、居民的社会参与及社会关系、安全保障、社会公平、人与自然的和谐等诸方面来评价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活大系统包括人类生活供给子系统和人类生活需求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的内在联系是建立居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而建立科学的居民生活评价指标体系也必须能揭示出两个子系统的内在联系和矛盾: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重要性、可测度性、指向性等一系列指标,从物品和劳务的消费、人力资源的发展、居民的社会参与及社会关系、安全保障、社会公平、人与自然的和谐等诸方面来评价居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恩格尔系数与“低保”参照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常  龚锐 《生产力研究》2005,(3):28-29,84
关于城镇居民生活保障金的制订标准,因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指数以及消费习惯等原因,差异较大。当对各地区“低保”标准合理性作比较时,往往缺乏一个较为客观的参照基准。本文根据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月支出水平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创建了最低生活保障参照基准LSB和最低生活保障参照系数LSC。并对选定的一批样本城市的实际低保水平作了验证与比较,证明这两个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傅珊  邓光明 《经济论坛》2010,(2):81-82,124
文章根据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推出的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生活质量做了计量分析和评价,并用系统聚类法对各地区进行排序和分类,指出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偏好相似理论,验证了将生活用电量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间生活用电差异,同时进行城乡比较。结果如下:我国农村地区间人均生活用电的基尼系数为0.395,比1997年我国农村电网改造前仅下降了0.016;城镇地区间人均生活用电的基尼系数为0.149,低于全国各地区间(不分农村和城镇)人均生活用电的基尼系数0.214。这说明我国农村人均生活用电的地区不平衡性远远高于城镇,全国各地区间的人均用电不平衡主要源于各地区农村地区人均用电的不平衡。最后,对产生这种不平衡的原因做了具体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质量是经济增长过程中国民经济在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劣程度.为评价经济发展质量,本文构建了由28个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市、区)2011年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数据,运用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实证分析表明:城乡人均收入比、每万人专利授权数、城镇化水平、R&D投入占GDP比例、人均GDP、劳动产出率、能源利用率、人均科技投入、居民年底储蓄余额、人均“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是影响分类结果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最高的6个地区是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和江苏;各省(市、区)在经济发展质量6个方面的表现各异,各地应着力改进其表现比较差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国集中供暖线和Moran I指数图将我国省域划分成南、北两个区域,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生活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及影响大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根据Kaya恒等式及现有文献将驱动因素分解成能源结构、能源利用率、居民生活水平三个因素,外加可能对碳排放有影响区域人口密度。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和居民生活水平分别是影响南北方地区生活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南方地区的空间效应显著而北方不显著,所以优化居民能源消费结构,采取地区空间联动性的合作治理对减少南方地区生活消费人均碳排放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北方地区则应把政策重心放在协调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均碳排放量上,优化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6)
基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界定,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居民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四个方面19个指标构建了区域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原理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各城市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CLA(消费者生活方式法)模型和ESDA模型对2009—2017年江苏省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进行测度与时空关联关系分析,构建OLS模型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研究碳排放量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量显著增长,并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空间格局;13个省辖市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量Moran’s I指数从0.5267增长至0.5789,并呈现“HH”和“LL”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来看,人口密度、恩格尔系数和R&D占比对居民消费碳排放量有负向影响,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占比和人均生活用电量对其有正向影响,且城市间各因素回归系数存在空间差异性。依据分析结论,提出提高第三产业能源利用率,倡导居民绿色生活和低碳消费等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集中供暖线和Moran I指数图将我国省域划分成南、北两个区域,通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影响生活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及影响大小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根据Kaya恒等式及现有文献将驱动因素分解成能源结构、能源利用率、居民生活水平三个因素,外加可能对碳排放有影响区域人口密度。结果表明:能源结构和居民生活水平分别是影响南北方地区生活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南方地区的空间效应显著而北方不显著,所以优化居民能源消费结构,采取地区空间联动性的合作治理对减少南方地区生活消费人均碳排放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北方地区则应把政策重心放在协调居民生活水平和人均碳排放量上,优化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差异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消费发生了很大变化,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差异的因素很多,为了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差异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现利用计量经济分析选择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函数模型,以期揭示影响现阶段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异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赵璐 《经济师》2014,(2):161-162
通过研究山东居民家庭的消费支出结构和变化情况,旨在说明近年来山东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并由此提出引导居民消费的建议。以SPSS软件为工具,对山东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山东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已有很大提高,消费观念正迅速转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城镇居民的收入、建立健全居民生活风险与保障体系、积极发展住房信用制度等一系列启动居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6、2009、2012年统计数据,通过能值生态足迹的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的能源消费进行了可持续性评价,并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平均人均可再生能源承载力为5.34ha/人,人均能源消费生态足迹为13.58ha/人,生态盈余为-8.24ha/人,全国各省平均可持续发展指数为0.75。2006—2012年,能源生态赤字呈不断扩大趋势。2006—2012年,全国能源能值效率普遍提高,东部沿海城市能源效率较高。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趋势,反映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双导向作用。GDP总量与能源消耗能值线性相关。随着人均GDP增加,能源消耗总能值呈现倒"U"形,单位GDP消耗能源能值下降,居民生活能源能值消耗上升。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发展依赖能源消耗,但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费效率逐步提高,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何评价居民生活水平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已形成了多种评价居民生活水平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的内容,所包含的指标各不相同,但所有的指标体系都使用了恩格尔系数这一指标,并将其置于指标体系中重要位置。这是因为:居民消费直接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消费结构能清晰地表现出居民生活质量,而恩格尔系数是一个消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环境子系统为例,设计了可持续发展环境支持能力动态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并给出了中国各地区四个层面上可持续发展环境支持能力评价的专题地图.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各地区可持续发展环境支持能力逐年增强,环境污染得到一定控制,环境保护水平和生态质量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比较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2009年全国29个省市的农村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进行了比较,在全面分析各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差异性的基础上,从农村居民收入、文化水平、就业结构、老年人口抚养比四个角度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养老保险覆盖率差异较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居民文化水平、老年人口抚养比都对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有正向影响,其中,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对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