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8年开始的“十五”计划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当时中央决定将1998年之前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转变为积极的财政政策时,是出于当时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特殊情况做出的选择。而后来又将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变为稳健的财政政策,也是适应形势的发展做出的恰当选择。本文通过分析积极财政政策入手,说明其作用已发挥完,到了该退出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李爱军 《活力》2011,(1):44-45
我国近年来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其特定的实施背景。从理论上讲,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之间的联系,在于两者均以刺激有效需求为主要目标;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积极财政政策更多地依靠增发并运用国债的手段作为支撑。从实践上看.积极财政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明显的,而且也为我们应对经济运行中的难点问题积累了经验。今后.应该围绕如何形成扩大有效需求的内在机制,改进财政政策手段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3.
4.
丁焕强  齐菲 《价值工程》2006,25(1):111-116
1998年开始,我国实行了以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实践证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我国有效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目前,我国提出从2005年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如何实现财政政策的转型,这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对积极财政政策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从调控政府支出、推进结构性税制改革、控制赤字、转移财政政策功能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实施稳健财政政策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财政政策存在区域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货币财政政策是现代国家干预经济的两个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政策,关于它们的研究文献数不胜数,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对两政策实施后的区域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发展已经存在明显差距的现实,通过两地区的简约化模型对1978-2004年间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东部和中西部两个样本地区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财政政策确实存在区域不对称效应,特别是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区域影响差异。  相似文献   

6.
理论界关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存在较大争论,且缺乏对财政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的路径机理和传导机制的探索.文章依托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数据,系统分析了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逻辑及其作用机理.实证检验发现,财政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水平,表明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的激励效应;而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关系,表明外部的财政政策需要通过激励内部的企业经营者增加创新投入,才能实现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效应,意味着企业内部的创新投入是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和路径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具有一个主导单元的GVAR模型,并采用1995~2014年33个国家的数据考察了国内外财政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跨国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内财政扩张会促使实际产出增加,而使贸易平衡恶化、实际汇率贬值,并对其贸易伙伴国产生不同的动态影响;第二,国外财政支出的增加对中国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但各国溢出效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尽相同,而国外财政收入对中国的溢出效应较小;第三,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本国财政政策乘数效应逐渐减小,国外财政扩张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
我国从1998年7月份开始,宏观调控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由原来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转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其直接导因是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和影响。亚洲金融危机于1997年7月2日率先在泰国爆发,然后迅速波及东南亚国家,继而冲击韩国,日本,台湾和香港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但是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未直接殃及到我国,因为当年我国外贸形势比较好,外贸出口比上一年增长20.9%,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十大贸易国。199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一年增长8.8%,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一年上涨0.8%,迎来了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财政政策的微观性通常被认为是结构性的财政政策,即指财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总量性政策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政策的具体结构影响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进而缓和由于供求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经济总量的波动。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调整财政政策结构变量,实现宏观政策的预期目标,是相对于总量变动的政策而言,  相似文献   

10.
预算管理是经费管理的"龙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其结果与年初预算相比较产生很大的偏差,这就是所谓的预算偏差。产生预算偏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纠正预算偏差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能扩大总需求,但是也会对民营资本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作为财政政策的一种外部性,有其产生的机制和表现的特征。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民营经济的挤出效应,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一个宏观经济模型测算出我国财政政策乘数为1.88,并且呈上升趋势.本文还以四万亿财政刺激方案为例,测算财政支出对政府消费、居民消费、固定资产形成和进出口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政策是调节总需求的重要杠杆,应对金融危机,选择以增加公共投资为主的财政政策作为刺激经济复苏的工具是正确的.随着我国经济由政策刺激下的快速回升转入稳定增长阶段,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调结构”和“稳增长”方面仍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经济周期处于低谷阶段,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下降。如何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巩固二十年来改革开放成果,向改革与发展的既定目标继续迈进,成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全面分析了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果断地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由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向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转换。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随着政策问题和政策环境的日益复杂,要想公正、无误地执行公共政策越来越不易,政策执行的偏差现象越发突出,这无疑是政策目标顺利实现过程中的最大障碍。要想纠正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偏差行为,应该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政策监督机制和执行者素质的提高等方面下功夫,才能不断提升政策的执行水平,以确保政策目标的顺利执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合并偏差的理论性质,指出合并程度不能作为衡量合并偏差幅度的合理标尺,在辨析不同偏差度量方式及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分别从产业关联效应和综合度量角度实证研究合并偏差的量化特征。结果发现,产业关联效应标准下,合并偏差的总体幅度取决于被合并产业的异质度和要素重要度,其局部分布则取决于与被合并产业的相关程度;综合度量标准下,综合异质度能够很好地解释综合偏差度,但也不排除存在其他次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热处理炉工艺过程控制中,温控仪表显示的温度偏离实际温度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7.
院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多种因素,财政政策在协调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但研究发现,现行财政政策的调控措施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效应并不明显,甚至起到了扩大区域差距的作用.因此,为缩小东中西部三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均等化,须完善政府均衡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财政政策,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调整转移支付结构,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院经济周期的存在影响着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财政政策也应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同时具有凯恩斯效应与非凯恩斯效应.文章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证模型等方面对现有经济周期与财政政策关系的文献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对当前财政政策如何更好的促进省级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1998年至今,我国坚持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已经历五个年头,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与此同时,以扩大投资为主的单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局限性逐渐显现,财政风险也不断增大。因此,今后是否应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选择以及调控的着力点等问题上是否应有所调整成为倍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戴建浩 《公司》2002,(9):20-23
1998年以来,为了应付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4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拉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的必然选择。但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事实上都是短期行为,因为它们是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周期所为“逆风向而行动”的相机抉择措施。它们只是为熨平宏观经济波动而采取的临时性的措施,对它们的应用和实施都不会而且也不应当长久才进下去,而应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本文拟对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产生的成效评介,且分析了目前积极财政政策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调整财政政策的内容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