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闵超 《财务与会计》2007,(11):64-65,72
除英美外,在世界大多数大企业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大企业中,主要的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掠夺其他股东问题,掠夺的手段包括私下向特定股东高价回购股票、大量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等。从国内外众多研究来看,公司控股股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利用股利政策谋取私利的行为,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国度里,控股股东利用股利政策时要考虑其他股东的利益,而在投资者保护较差的国度里,控股股东往往无所顾忌。那么,控股股东究竟是如何利用股利政策来侵害其他股东利益的,投资者的利益又该如何保护?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的实际案例中,我们发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中,现金股利不但没有像西方金融学理论所阐述的那样,对降低代理成本做出贡献,反而常常成为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工具。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对我国股票市场上相关现象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加准确地说明由于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而造成的代理问题,这对如何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然 《财会通讯》2011,(7):93-96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年至2008年分配现金股利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现金股利是控股股东剥削小股东与"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之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正相关,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不显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现金股利没有显著偏好,企业集团控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水平低于非企业集团控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海内外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和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探究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新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发放行为是否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研究结果表明当股权集中度增加时,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更加严重,海外证券市场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和严格的外部监管使得海外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倾向于派发现金股利减少代理成本.但随着股权集中度的增加,我国内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率增加程度要高于海外上市公司.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高股利支付水平和支付率并没有降低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反而成了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输送利益的一种合法工具.  相似文献   

5.
作为财务决策主体的控股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是其获取控制权利益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国家控股上市公司和非集团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司分别显示"低现金股利"和"高现金股利"的派现特点,说明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可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对自己有利的公司派现政策,从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文章以国家控股上市公司"五粮液"和非集团控股的民营上市公司"用友软件"为例,通过分析两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派现情况,提出促进上市公司理性现金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代理理论视角的公司股利政策研究: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宝  管考磊 《会计之友》2009,(13):12-14
将代理理论引入企业股利政策研究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MM理论假设下传统股利理论的不足。西方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是沿着受股利政策影响最大的三大利益相关方(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而展开的。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股东一流通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股东-经营者、控股股东一中小股东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由此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呈现出“中国式股利之谜”。  相似文献   

7.
“一股独大”是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主要现状,由于股权集中在控股股东手中,保护小股东利益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控股股东有足够的权力控制上市公司,通过多种利益输送行为来掏空上市公司,攫取控制权收益,侵害小股东利益。本文以上市公司科苑造假案为例,剖析控股股东接力掏空上市公司的多种利益输送行为,包括资金占用、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指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降低了上市公司的质量,严重损害小股东的利益及妨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股东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然而其权益无法受到及时保护,主要表现在控股股东滥用关联交易、利益分配、融资、IPO形式、增发新股等手段,侵害股东利益,而股东自身维权意识淡泊,缺席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形同虚设。遏制控股股东侵害流通股东的权益最好的策略,就是增强股东的维权意识,均衡公司的权力,让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为流通股东权益的代言人,让董事会与监事会独立起来脱离控股股东的掌控,完善法律法规、完善证券监管、加大违规的处罚成本等股东权益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利益输送直译为“隧道行为”,在这里理解为企业的控制者从企业转移资产和利润到自己手中的各种合法或非法的行为。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现金股利发放等股利政策被一些上市公司当作了控股股东利益输送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股权高度集中的公司,其股利政策主要是为了迎合控股股东利用股利手段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9年~2012年342家创业板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控制性家族利益获取方式。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家族控股股东更倾向于通过利益共享而非控制权私利方式获取利益;当企业面临融资约束时,家族控股股东通过发放现金股利获取利益的动机将受到抑制,会将现金用于企业未来的成长机会。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结构来看主要呈字塔形,在金字塔形控股结构下的利益侵占问题逐步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上市公司利益侵占形式主要表现为:关联方交易、担保、资金占用、股利分配政策调整等方式,而现金股利分配是股利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主要从现金股利政策来分析上市公司利益侵占问题,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行为提出建议,并希望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和完善中国资本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12.
蔡先强 《企业研究》2011,(12):143-144
从我国上市公司控股结构来看主要呈字塔形,在金字塔形控股结构下的利益侵占问题逐步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上市公司利益侵占形式主要表现为:关联方交易、担保、资金占用、股利分配政策调整等方式,而现金股利分配是股利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主要从现金股利政策来分析上市公司利益侵占问题,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行为提出建议,并希望更好地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和完善中国资本市场体制。  相似文献   

13.
股利政策是对公司在利润再投资与回报投资者两者之间的一种权衡,反映不同利益主体利益分配的结果。企业采取适当的股利政策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限制经理层的过度投资行为,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信息,从而保证股东的收益与公司未来的发展。而股权结构是决定各利益主体竞争实力的关键因素,不同股权结构产生不同代理问题,导致不同股利政策。控股股东性质、股东持股比例、股权集中度等均会对股利政策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1年-2004年的375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资金占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资金占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增加、控股股东有能力自由选择是支付现金股利还是用其他方式转移上市公司资源时,现金股利支付率与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就变得更不明显;而组织形式使集团控股股东转移资源的途径多样化,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支付率与资金占用率之间的替代关系也同样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将代理理论引入企业股利政策研究的视野,能有效地弥补MM理论假设下传统股利理论的不足。西方股利政策的代理理论是沿着受股利政策影响最大的三大利益相关方(股东、经营者、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而展开的。由于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代理问题以及股东—经营者、控股股东—中小股东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由此导致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呈现出"中国式股利之谜"。  相似文献   

16.
基于代理成本视角的股利政策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代理成本视角的现金股利政策理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股利代理理论认为,支付现金股利能降低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成本,但有可能导致股东和债权人之间产生利益冲突。研究发现,股权集中情况下,支付现金股利也是降低控股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手段,但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过度支付现金股利反而增加了控股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股东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主体,然而其权益无法受到及时保护,主要表现在控股股东滥用关联交易、利益分配、融资、IPO形式、增发新股等手段,侵害股东利益,而股东自身维权意识淡泊,缺席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形同虚设。遏制控股股东侵害流通股东的权益最好的策略,就是增强股东的维权意识,均衡公司的权力,让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充分发挥其作用,成为流通股东权益的代言人,让董事会与监事会独立起来脱离控股股东的掌控,完善法律法规、完善证券监管、加大违规的处罚成本等股东权益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刘永礼  康莉霞 《会计之友》2012,(19):115-118
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及公司利益,进而影响企业价值的事件层出不穷,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也是财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两个基于控制权私利的模型。金字塔股权结构下在终极控股股东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前提下,分析终极控股股东的控股动机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姚远 《湖北审计》2014,(7):40-42
在股权集中制度下,公司治理围绕如何识别和消除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展开。本文通过分析理论和构造模型,重点研究了这种代理问题对中小股东利益和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得出企业可选择推行累积投票制度或者采用优化股利支付制度的方案以减少代理成本,提升公司的治理效率,保障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代理问题的视角分析现金股利分配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并探讨这种影响在控股股东特征不同的公司中所呈现出的差异。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公司支付现金股利能够显著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并且这一效果在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以及终极控股股东两权分离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能够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缓解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从而使得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