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初从银监会传出信息:2006年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预警不良资产的反弹。于是,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中的重中之重——不良房地产项目,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英国“金融时报》6月5日】工商银行入主印尼哈林银行、建设银行收购美国银行(亚洲)有限公司并将其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以来,中国银行业发生的这些并购,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已经悄然起步。  相似文献   

3.
【英国路透社9月9日】针对中国房地产项目的争夺将在未来数月中大为活跃,因诸多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在楼盘销量大跌及资金链紧张的困境夹击下只能苟延残喘。  相似文献   

4.
从几家从事工业物业(又称工业地产)咨询机构获悉,海外资本现在非常看好国内的工业地产市场,而且近期投资频繁。  相似文献   

5.
3月25日,总投资13.46亿美元的“波罗的海明珠”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芬兰湾畔正式开工。这个由上海实业集团联合百联集团、锦江国际集团、绿地集团等上海产业巨头共同投资、建设的项目,建筑使用面积达143万平方米,成为有史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房地产投资项目。面对这颗即将升起的“明珠”,圣彼  相似文献   

6.
目前,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之一——瑞典中国商贸城正受到一些媒体的质疑。在其凡尔顿公司“1+2+3+3+3”模式的宣传中,对普通投资者顿具诱惑力但也容易引起误解的,当属瑞典永久居住权。  相似文献   

7.
章旌 《沪港经济》2007,(8):20-2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在国家注资、财务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以及海外上市后,在国际银行家想方设法挤进中国市场之际,渐渐财大气粗的中国各银行也开始了海外淘金之旅。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6,(12):33-33
摩根士丹利年内投资房地产的重点将由口本转移至中国,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将增加两倍或30亿美元,该行看好中国的经济及房地产市场,不排除今年投资中国的金额会与投资日本的金额相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企海外融资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斌 《上海经济》2005,(2):45-46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因而众多中国民企希望通过海外上市融资,来达到资本、管理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的目的。然而,如何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海外融资市场;如何通过企业的重组、整合与包装来满足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标准;如何实现海外融资过程中股权的境外化等就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对于融资市场、融资顾问、战略投资者、上市方式等的选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1号文件”的出台对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形成压力,地产大佬们开始寻找新的融资模式,地产基金的概念被频频提及,海外资金恰逢其时地杀人了中国市场。来势汹汹的海外资本,在遭遇了我国实际依然宽松的银行信贷之后,罕有作为。  相似文献   

11.
封欣 《沪港经济》2005,(1):32-35
即使去年上半年中国概念股在海外资本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海外的需求结构矛盾直接刺激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内地企业在海外上市依然被看好,包括中国国有银行都已陆续排定上市日程。 去年10月25日,伦敦证券交易所在香港地区设立了首家亚太区办事处,旨在加速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10月28日,作为登陆日本股市的第一只中国概念股,新华财经(9399T)在日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顺利挂牌上市:同日,又一家中国公  相似文献   

12.
梁冶 《环球财经》2004,(9):36-38
虽说8月的纽约已经进入炎热的盛夏,但在华尔街股市上市的中国公司似乎仍处于隆冬,中国概念股遭遇了阵阵浸入肌骨的寒意,股票价格更是“跌跌”不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分析投资者情绪的变化和影响投资者情绪的因素来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化,并且从中找到资本市场变化与投资者情绪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通过研究投资者情绪理论可以创造一个新的金融管理观念。尤其是在我国金融市场中,投资者情绪已经逐渐成为研究资本市场的重要指标,所以本文将对国内外研究投资者情绪的理论进行整合并结合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给出未来发展方向,希望以后可以运用投资者情绪指标来研究和评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斌 《民营视界》2005,(7):36-37
在中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众多中国民企开始希望通过海外上市融资,来达到资本、管理与国际市场相结合的目的。然而,如何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海外融资市场;如何通过企业的重组、整合与包装来满足海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标准;如何实现海外融资过程中股权的境外化等就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而对于融资市场、融资顾问、战略投资者、上市方式等的选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在早期,投资方式以新建为主,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为投资的主要形式.这一阶段,我国企业既没有海外并购的实力也没有这种意识,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此时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还未真正出现.进入上世纪90 年代,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而海外并购也逐渐成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哀莫大于心死,中国股市一路蹒跚走来,带给投资的,似乎除了伤害还是伤害。为何中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股票市场一直表现不佳、证券市场始终徘徊于起步阶段?什么原因使得中国股票市场对无论是投资投资还是公司上市都失去了吸引力?2005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于2005年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其中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和投资的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唐震斌 《首都经济》2006,(10):37-38
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在资本项目还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允许境内投资者向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一种相对过渡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对欧美资本大鳄而言,目前中国的市场状况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尤其是现在中国银行紧缩贷款,使外商感觉到简直是天赐良机。因为不管是中国的房地产还是化工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提升期”,并没有到达顶部,当前银行系统对于贷款政策的紧缩,实际上也是在减少市场风险,客观上却为实力雄厚的外资创造了机会。这是促使其加快投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进程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内经济发展状况,但是其成长的每一步都吸收了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且明显受到海外证券市场的各种影响,包括投资理念、证券立法和市场监管方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沪港经济》2005,(9):8-9
陶冬认为,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中,很少有像中国那样对海外投资如此友善的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不如中国。但是,外资也分有益的和无益的,有些甚至是有害的。对于无益的,中国政府不需要给予超国民待遇;对于有害的,则必须加以限制。首先,中国现在并不缺少钱,在可预见的将来,也是如此。海外土地基金大举涌入,无论从宏观调控还是从挤房地产泡沫角度上看,都在起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