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2008—2013年沪市A股制造业为样本,从控股股东资金侵占和公司业绩的角度探讨了转型期高管在职消费是否具有效率的问题。研究发现,高管在职消费对控股股东资金侵占行为产生了一定的约束效应并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即在职消费是有效率的。通过进一步地研究还发现,当高管个人具备政治联系时,会使在职消费在不同产权性质下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自利”和“寻租”特征。对于国有控股企业而言,自利型在职消费会损害公司业绩,而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而言,寻租型在职消费则会改善企业绩效。以上经验证据表明,在职消费是否具有效率受到高管个人政治联系和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其本质上作为管理层激励的固有效应。  相似文献   

2.
从非理性经济人假设角度出发,以2009年至2012年度沪深300指数公司为样本,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多元化及其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促进了企业多元化,同时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加强企业多元化对企业业绩的负效应。这说明企业需要采取措施遏制管理者的非理性多元化行为,减少其对企业绩效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与在职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中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2011—2014年的数据,探究自由现金流与在职消费的关系,并且考察公司治理机制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在职消费水平与自由现金流量有关,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机制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未能有效抑制自由现金流对高管在职消费的促进作用,仍需继续加强对公司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独立董事制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采用独立董事的规模、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的一致性、独立董事参会频率等来表征独立董事制度的特征,利用2010年深沪两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中国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业绩具有正向影响,独立董事参会频率和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的一致性同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没有发现独立董事规模对公司业绩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执行是有效的,对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行为财务学的视角,以2010年沪深两市发生了并购交易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绩效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绩效负相关,公司治理指数与管理者过度自信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来说,公司治理因素中,除了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以外,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总体上没有起到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A股301家国有上市公司201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检验了反腐败治理中高官落马如何改变国企高管显性货币薪酬与隐性超额在职消费对公司业绩的激励效率。结果表明,与央企的双重激励对公司业绩始终无明显影响不同,位于高官落马人数越多地区的地方国企,其超额在职消费对业绩的激励效率越高,但高管货币薪酬的激励效率却越低,且该现象突出体现在党的十八大后。这是因为地方国企高管在高官落马的震慑下更倾向于用显性激励替代隐性激励。进一步研究表明,在高官落马人数多的地区,地方国企的超额在职消费可通过提高投资效率最终实现业绩增长。文章结论表明,反腐败仅是提高国企隐性激励效率的治标之策,只有同时完善内部治理环境,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国企高管整体激励效率。  相似文献   

7.
在职消费具有薪酬补偿与利益侵占的双刃剑效应,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向及程度是这两股作用力的博弈结果,而这两种效应的发挥又受到管理层激励与约束程度的影响。为探索在职消费的业绩影响,分别以显性激励水平和管理层权利为标准分情境讨论了在职消费的双刃剑效应,研究发现:在管理层显性激励水平相对越低的情境下,在职消费越能有效提高企业绩效,在职消费的薪酬补偿效应越显著;在管理层约束程度越弱的情境下,在职消费对企业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在职消费的利益侵占效应越显著;与民企相比,国企在职消费所发挥的薪酬补偿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2002年度沪市所有上市公司为考察样本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效应,即除了分析公司业绩外,同时从上市公司被侵占、造假的角度分析,来研究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治理效应的相关性,以说明股权集中度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了2006-2014年数据制成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两步法检验了公司治理参与主体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研究发现: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会对公司治理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而非国有上市公司中这一现象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4~2006年深市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替代变量,实证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能显著改善公司绩效,在控制了信息披露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保持稳健。同时也发现,大股东发挥了股权的利益协同效应,股权制衡能提高公司业绩,居于公司治理核心地位的董事会其没有发挥治理效应。财务风险高的公司,透明度较弱,业绩较差,规模大的公司透明性较强,业绩较好。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监控机制的现实选择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内部监控是公司业绩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立合理的公司内部监控机制成为提高公司业绩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公司内部监控机制选择制约因素的分析,结合我国现实提出我国仍应继续选择监事会与独立董事相互补充的内部监控机制,同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股权激励与其它公司治理机制共同决定公司治理质量水平进而影响公司绩效的理论基础,使用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实施以来首次宣布股权激励计划上市公司2006-201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我国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及其对股权激励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股权激励显著提升了公司治理质量,股权激励对公司治理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包含股权激励与其他公司治理机制的公司治理质量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证明股权激励机制和其他公司治理机制应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在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不同情境中企业投资房地产的经济后果,发现房地产投资对公司市场业绩和会计业绩均存在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在竞争性行业中更加明显,并随着治理水平的下降逐渐加强。分类研究显示,在行业竞争、公司治理水平均较低或较高的情况中,负向影响较小;其他中间状态下,负向影响显著。房地产投资对会计业绩的改善效应仅存在于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且治理较差的环境中,与之相伴的是市场业绩的显著恶化。当行业竞争激烈时,中等密集度投资能够获得会计业绩的改善,但随着密集度或投资期的增加,转变为持续恶化效应。这些结论意味着,产品市场竞争与规范的公司治理能够约束企业无效的房地产投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在产品市场竞争与公司治理不同情境中企业投资房地产的经济后果,发现房地产投资对公司市场业绩和会计业绩均存在负向影响。这种影响在竞争性行业中更加明显,并随着治理水平的下降逐渐加强。分类研究显示,在行业竞争、公司治理水平均较低或较高的情况中,负向影响较小;其他中间状态下,负向影响显著。房地产投资对会计业绩的改善效应仅存在于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且治理较差的环境中,与之相伴的是市场业绩的显著恶化。当行业竞争激烈时,中等密集度投资能够获得会计业绩的改善,但随着密集度或投资期的增加,转变为持续恶化效应。这些结论意味着,产品市场竞争与规范的公司治理能够约束企业无效的房地产投资。  相似文献   

15.
以2006年至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提升了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提升了公司业绩。结果说明高管学术经历降低其风险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故上市公司应重视高管团队中学术经历的重要性和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以2006年至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提升了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提升了公司业绩。结果说明高管学术经历降低其风险偏好。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学术经历对现金持有及公司业绩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故上市公司应重视高管团队中学术经历的重要性和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业务多元化、国际多元化与公司业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务多元化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实证关系已得到比较一致的结论,但国际多元化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还未达成共识。文章利用2001~2008年沪深610家上市公司4880个观测值的财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业务多元化、国际多元化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代理解释。研究发现,业务多元化和国际多元化都会降低...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司治理权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公司的治理权力是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与执行机构之间权力相互制衡的关系。现代企业产权理论注重分析合约条件下企业权力的形成与控制,拓展企业资源理论,把对任何关键性资源的控制权都作为权力的一个来源,而现代公司组织的理论,则把企业组织看作市场之外资源配置的组织方式,公司权力来源于现代工商组织内部的协调,有限责任等制度特征修正了企业所有权理论,给研究现代公司治理赋予了新的内容,关键是从权力的形成与演化来分析现代公司的治理权力。  相似文献   

19.
对公司治理文化和企业竞争力的研究都是关注企业如何才能更好地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但迄今为止,两者之间的研究是相对独立的。基于我国企业的经验分析,本文研究公司治理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相关性。首先,本文从生成的层面和形成主体的不同,将企业文化分为公司治理文化、管理文化和执行文化。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司治理文化直接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然后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公司治理文化-企业文化-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组织绩效-企业竞争力,解释公司治理文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公司治理文化构成企业竞争力的路径模式。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对于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文化建设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