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经济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消费行为,探讨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有助于扩大内需,助推新发展格局的形成。文章基于中国省级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和CHFS微观数据,站在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双重视角,分析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样本期内,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总量、家庭发展与享受型消费占比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第二,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在所有分位点上,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总量以及家庭发展与享受型支出占比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消费总量分位点较低、发展与享受型支出占比较低的家庭影响更大。第三,数字经济对家庭消费总量以及家庭发展与享受型支出占比的正向效应在城乡以及不同收入的家庭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农村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正向效应更显著,存在明显的益贫效应。第四,网络购物是数字经济影响家庭消费总量以及家庭发展与享受型支出占比的内在影响机制。文末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传统的房地产财富效应分析拓展至研究房价对于消费结构和贫富差距的影响层面。以商品房销售价格、房价偏离度、贫富差距及消费结构差异为基础数据,采用回归分析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探讨房价作用于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到社会贫富差距这一传导机制。文章认为,房价不合理上涨会显著地加剧贫富差距状况,而贫富差距也是房价不合理上涨的Granger因,二者总体上存在着恶性循环;房地产价格对于不同收入阶层、不同消费支出项目的财富效应、替代效应差异较大。而且文章通过对消费结构差异与贫富差距的作用形式的分析,得出结论:私人消费差异对于贫富差距的影响大于公共消费差异,且私人消费差异与贫富差距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相对收入假说,利用我国29个城市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构造了动态面板模型,可房价变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支出与房价变化在经济上和统计上都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时间段的研究发现,2001-2005时段内房价变化较为平稳,房价变动和居民消费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但回归系数在统计上极不显著;但2005年之后的房价快速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强的挤出效应,房价变动和居民消费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且在统计上较显著,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家庭要为高房价缩减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房地产财富效应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的房地产财富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正向财富效应非常微弱,房价过快上涨会对消费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房价虚高,一方面会加重购房者负担,挤压其他支出,另一方面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公,抑制消费需求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异质性、制度变迁与房产财富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政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24(3):65-69,85
利用我国东中西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8年至2007年城镇居民房产价格和城镇居民消费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检验了5个不同收入阶层在不同制度背景下的房产财富效应.结果显示:房价缓慢上涨,居民的财富效应较大;房价过快上涨,居民的财富效应较小.房价涨幅缓慢时,居民收入水平与财富效应负相关;房价涨幅剧烈时,财富效应大小与收入之间呈"U"型关系.根据房产财富效应的差异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应当有保有压、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
将影响居民消费差异的因素分为由家庭特征代表的“显性因素”和由市场性因素及社会性因素代表的“隐性因素”,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2011年全国调查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测算各项影响因素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的城乡边际消费倾向,并采用Blinder-Oaxaca方法和分位数分解对城乡家庭消费差异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家庭消费对收入的弹性明显高于城镇家庭,分位数越高,收入对消费的促进作用越小;显性因素是城乡消费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对不同消费水平城乡家庭的影响程度不同;城乡消费差异随分位数增加而减小,隐性因素作用的减弱是差异减小的主要原因。城乡消费二元化的形成,不仅仅是家庭特征代表的显性因素(收入、养老保障、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导致的,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所形成的隐性因素(偏好、习惯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等)也是城乡消费二元化的重要原因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城乡消费差距扩大的过程中,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价格波动是重要的推动因素。本文在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9~2010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考察了土地财政和房价波动对全国及区域层面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存在正向的相互作用,房价上涨促进了土地财政的增加,而土地财政增加反过来推动了房价上涨;(2)土地财政和房价波动对城乡消费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增强和房价上涨,会拉大城乡消费差距;(3)土地财政、房价波动与城乡消费差距间的作用强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土地财政与房价波动间的双向促进作用要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土地财政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则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房价上涨不仅影响居民消费水平,还可能冲击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路径。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房价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和效果。研究表明:总体上,房价抑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这种抑制作用在不同消费结构升级阶段、不同级别城市、不同区域存在差异;边际消费倾向是房价影响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变量,即房价上涨显著降低居住、交通通信两类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显著提升食品、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和文教娱乐四类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居民消费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关注房价上涨对不同类别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论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利用断点回归(RDD)方法估计了退休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退休后家庭显著减少家庭消费,而购房行为强化了退休对家庭消费的挤出效应。可能的机制解释为近年来中国房价不断上升,为了增强婚姻市场竞争力,父母倾向于帮助子女购房,因而退休后家庭房贷压力增加,流动资产减少,购房行为进一步挤出了退休家庭消费。房贷压力增加和流动资产的减少对不同类型消费均存在挤出效应,该效应具有异质性,对可选消费的挤出效应高于必需消费。本文提出,应从房价调控入手,推行差异化的住房调控政策,在消费和住房领域合理分配信贷资源。  相似文献   

10.
从微观视角出发,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数据,作者实证分析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居民家庭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家庭支出的影响具有层次性和异质性,房价上涨带动家庭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增加,表现为财富效应,而对家庭经营性支出的影响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相似文献   

11.
从微观视角出发,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数据,作者实证分析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对居民家庭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价上涨对家庭支出的影响具有层次性和异质性,房价上涨带动家庭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增加,表现为财富效应,而对家庭经营性支出的影响不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价合理回归。  相似文献   

12.
运用分位数回归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8),考察了收入差距与家庭消费支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支出的负向影响显著,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随着分位数增加逐渐减弱,但在高分位点上影响不显著。家庭收入对家庭消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消费支出上升,但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呈倒U型,即家庭消费支出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先上升后下降。选择另外两个收入差距指标(泰尔指数和50%富裕人口所占收入份额)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分析结果与以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差距指标时一致。  相似文献   

13.
运用分位数回归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CGSS2008),考察了收入差距与家庭消费支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支出的负向影响显著,收入差距对家庭消费的负向影响随着分位数增加逐渐减弱,但在高分位点上影响不显著。家庭收入对家庭消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即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消费支出上升,但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呈倒 U 型,即家庭消费支出水平的上升会导致家庭边际消费倾向先上升后下降。选择另外两个收入差距指标(泰尔指数和50%富裕人口所占收入份额)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分析结果与以基尼系数作为收入差距指标时一致。  相似文献   

14.
撤退的征兆     
吴巫 《企业家天地》2009,(10):15-15
房产价格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有多大?人们对于这个国家消费复苏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就寄希望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房价已经遭受重创。一种最纯粹的观点认为,房产价值对于消费已经失去了“财富效应”。房价的升高只是提高了未来居住的成本。那些投资于房产的人们借此发了一笔横财,而初次购房者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15.
推动房价持续上涨的需求事实上可以划归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和高收入群体的投机需求。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对这两种需求经济效应的数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投机需求的存在增加了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但高收入群体的投机需求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有“挤出效应”;投机需求的存在使得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剩余减少;高收入群体和房产开发商有共同推动房价上升的动力。并对影响挤出效应的变量作了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地级市数据合并,探索了住房状况对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首先,基准模型和工具变量模型估计结果均表明:在打工所在城市有住房的农民工,其就业稳定性更高。其次,通过对可能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观察发现:住房产权通过房奴效应和锁定效应提高了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房价上涨会提升有房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最后,根据住房类型、就业身份和代际差异进行的异质性探讨发现:自有住房产权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最高,租住政府公租房和单位住房者的就业稳定性高于租住私人住房者,而居住临时住所者的就业稳定性最低;住房产权对雇主型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大于雇员型农民工,对中老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大于新生代农民工。  相似文献   

17.
基于均值分析的经典OLS回归掩盖了身份变量对于不同收入点的作用大小和显著性,本研究引入分位数回归,重点分析身份差别对于收入分布的影响及影响的规律性。利用2013年家庭住户收入调查(CHIP)数据,研究发现:①户籍身份对收入的条件分布具有呈"U"形的显著影响。②党员身份对中高端收入人群具有扩大收入差距的效应。③就业身份的影响差异明显,固定职工、长期合同人员相对于临时合同、没有合同人员在收入分布的中高端具有显著且更大的影响;在任一收入分位数水平上,固定职工、长期合同、临时或短期合同、没有合同的收入回报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CHFS2010家庭微观调查数据,构建金融资产函数,运用一致稳健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法实证研究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结果表明:财富、家庭年收入和家庭规模对城乡金融资产积累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财富在我国呈现"钟形"特征;处于低分位水平时,年收入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大于财富,高分位水平时则表现出相反的情况;风险态度对城乡家庭金融资产持有数量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目前我国家庭多数属于风险规避型;全国和城市的家庭金融资产分布存在生命周期效应,但农村家庭这一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房产价格的财富效应是否存在?——基于中国的面板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实证研究均对房产的财富效应存在一定分歧。在我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9年至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与房产价格指数的面板数据基础上,应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房价上涨对高中低不同收入阶层的财富效应,结果显示:房价上涨对我国高、中、低三个收入阶层并没有产生正的财富效应而是产生了“挤出效应”;并且,高收入阶层消费减少的幅度最大,低收入阶层消费减少的幅度最小。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满足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住房与购房需求,应挤压房价中的泡沫,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刺激高收入阶层买房,提高炒房行为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国内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羊群行为,选取2006年1月4日到2010年11月19日上证A、B股的日收益率数据,采用羊群效应测度的CCK模型,分别用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法对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上证B股市场的羊群效应始终强于A股,上证A、B股市场中上涨市和下跌市中的羊群效应是不同的,上涨下跌市中的羊群效应强弱随着分位数的不同而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