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地区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短期波动及相互影响,文章构建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中国29个省市地区,1997 ~2009年间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量两者互相对对方的冲击情况.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相互拉动作用是非对等的;电力、柴油和汽油单个能源消费和短缺对经济增长波动影响较小,表现出能源间的替代性;能源总量的消费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较显著,与之前研究认为影响性较小的结论有所不同.在制定能源政策时,需要考虑能源总量供给和单个能源供给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就2001年1月~2011年10月间的数据,首先引入五个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VAR)系统,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汇率波动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其次,引入误差修正模型得到汇率等变量如何由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最后,通过状态空间模型得到汇率在各期的传递系数。结果显示,汇率对出口价格是不完全传递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出口价格的冲击程度很小,滞后期较长,汇率传递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让城乡居民更多地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不仅是经济发展最终目的 ,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路径。利用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VAR的实证方法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人均GDP、人均居民收入和人均民生投入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对人均居民收入和人均民生投入贡献较大,人均居民收入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而人均民生投入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在分地区考察时,东部地区与全国情况相同,中西部地区与全国情况相反,人均居民收入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而人均民生投入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主要原因可能是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民生投入存量不同相关。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增强经济增长与成果分享之间正向互动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使用1999~2010年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工资、就业、物价及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工资上涨对就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劳动者的工资上涨对其生产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工资上涨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物价水平,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于减弱工资上涨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总体来看,工资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同时这也是中国发展模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份的月度数据为分析样本,通过对前任经验的总结,并分析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就可以运用VAR计量模型分别利用全样本数据、子样本数据分析汇率波动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汇率体制改革之后,人民币汇率对国内物价的传递效应明显增强,人民币升值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通胀压力,但传递效应是不完全的且存在时滞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辽宁省1980年-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辽宁省政府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分析了政府农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以及动态过程中的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政府支农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科技三项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已形成长期均衡机制,但其正向作用程度较弱;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尚未形成长效均衡机制。同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了辽宁省政府如何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引入房价因素对新经济地理模型进行拓展,探讨房价变化对制造业区位布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合1999—2016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发现:房价可通过影响地区劳动力成本间接作用于制造业区位布局,且这种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当房价低于门槛值时,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布局无显著影响;当房价高于门槛值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制造业发展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不同技术水平制造业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现阶段房价经由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的挤出作用只体现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对高技术制造业的挤出效应暂未显现。这为我国部分制造业产业内迁和转移的成因提供了较好解释,也为各地构建房价调控和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运用2000~2014年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和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汇率变动视角切入,聚焦中国出口企业,系统分析汇率变动对出口企业"走出去"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并可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激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汇率波动总体上不利于出口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但随企...  相似文献   

10.
测算2011—2021年中国省级层面数字技术发展与旅游产业竞争力水平,并综合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数字技术与旅游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两者存在双向影响:一方面,数字技术对旅游产业竞争力具有长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在短期内旅游产业竞争力先抑制后促进数字技术发展;在长期内则表现出抑制作用,说明旅游产业可能存在创新溢出功能欠缺和知识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此外,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探讨短期动态效应,发现数字技术正向调节旅游产业效率和旅游产业结构,进而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因此,在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旅游产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注重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之间的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1.
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存在很强的关联性,一个市场的价格变化将会引起另一个市场的联动性反应.这种联动性反应是通过市场利率、对外贸易、货币供应量、心理预期等中介,借助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传导的.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为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均衡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扩大市场容量,以及构建一套完整的国际资本向证券市场流动的动态监控与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人民币不断升值与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双高"现象,使汇率和价格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汇率价格传递效应的VAR模型和VEC模型,文章分析检验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以及二者变化的方向,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解释其经济学意义并探讨汇率传递效应对中国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一国货币市场与国际货币市场将融为一体。研究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变动关系.对于合理引导宏观经济运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本文从长期均衡的角度分析我国利率与汇率的作用机制,通过建立BEER模型实证考察利率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决定的影响作用,探讨利率与汇率机制有效性在我国的现实表现,进而寻求有效的措施以推动我国利率市场与汇率市场的良好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广东省作为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最大的省份,经济增长高度依存于对外贸易。分析汇率波动对广东省进出口的影响就尤为重要。本文运用协整向量自回归的分析方法,对2005-2010年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广东省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广东省进出口存在显著的影响,ML条件成立;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广东省进出口的影响存在J曲线效应。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的开放,汇率波动对银行经营的影响亦越来越大.本币贬值会改变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加剧银行危机.汇率波动与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基础来自三种观点:道德风险论、原罪论和承诺问题论.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银行资产的货币错配可能引发银行危机.我国人民币存在持续的升值压力,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利益驱动下的货币错配将大量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中.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民币汇率受到了来自国内外等方面的升值压力,人民币的升值会对与汇率有着密切关系的出口企业带来一定影响,针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发展趋势,我国出口企业应该转变经营观念,利用政府提供的扶持政策,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抵御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带来的冲击,进一步开创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对辽宁省与其贸易伙伴国1999-2008年的贸易收支数据与人民币有效汇率进行分析,并分国别进行进出口模型的回归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仅对于部分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存在长期均衡影响,并构成因果关系,但对辽宁省贸易收支顺差的改善没有显著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人民币升值与辽宁省对外贸易关系,并促进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均衡汇率、汇率错位与出口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978~2005年的数据,分别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水平和汇率错位程度,并运用E-G两步法、误差修正模型和二元Logit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汇率错位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了MSIH-VECM模型分析了1990-2006年间我国通货膨胀率与外汇黑市汇率溢价①的区制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要优于传统的线性VECM模型,并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结构性的变化.本文的研究还发现,黑市汇率溢价和通货膨胀率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我国黑市汇率溢价降低将导致通货膨胀率的提高.因此,我国政府在采取措施干预黑市汇率溢价的同时,还应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来降低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1994~2003年和2004~2010年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汇率、工资和经济增长对中国全部制造业、不同外向度和不同劳动密集度制造业部门均衡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不管是整体还是分类回归,2004年前,制造业部门就业都与实际有效汇率、工资负相关,与经济增长、滞后一期就业正相关,但2004后就业与实际有效汇率负相关,与经济增长、滞后一期就业正相关。从整体上看,2004年前经济增长对制造业部门就业影响不明显,2004年后则有微弱的拉动作用,并主要作用于外向度低的部门。在分类检验中,2004年前的就业实际有效汇率弹性大于2004年后,且外向度高的企业就业受汇率升值的不利影响更大。此外,2004年前工资也对制造业部门就业造成较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