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构建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协调度指标,衡量全国和各省区的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程度,并通过模型量化其影响因素的具体效应。研究表明我国近二十年来,全国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基本不协调,土地城镇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通过对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大多数省份基本协调的年份只有一半左右,而且东部地区的协调度还不及中、西部地区;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影响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但作用没有产业结构明显,经济开放程度影响最少。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与工业企业数据,从地区、制造业行业视角分析了国内价值链、产品间关联与产业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国内价值链嵌入水平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分工地位不利于升级能力的提升;产品间关联度可以强化嵌入水平的正向效应,弱化并弥补分工地位的消极影响.将产品间关联、嵌入水平和分工地位分别作为门限变量,进一步...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出现的发展趋势,是一国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不高,与工业化发展程度不相适应,成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从财税视角看,城镇化是在整个国土空间上对全体国民提供大致均等的公共服务,是不断进行公共化的一项系统工程。有效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对于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回顾财政支持城镇化的职能定位与实践探索,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财税缺失,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城镇化科学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化"十一五"回顾和"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以来,中国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土地城镇化超前于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减弱,城市发展结构和格局日趋合理,城市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城镇化应注重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城市群,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城市化质量,争取尽快步入城镇化的品质提升时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我国286个城市现代产业的发展格局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现代产业发展的格局与区域经济格局高度吻合,并且区域内发展差异小于区域间差异。通过三种常用空间权重及技术选择指数TCI的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我国城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技术选择,进而对其现代产业的发展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多数城市选择了偏离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发展政策,而这种政策的偏离程度和所负担的政策成本在四大区域间不尽一致,这是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城市政府而言,在现代产业发展决策及相关政策制定方面,如何促进要素禀赋结构升级比直接"培育"现代产业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3-201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以STIRPAT模型为基本框架,探讨我国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对环境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我国各地区的环境污染之间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产业结构与工业污染排放物之间都呈现较强的正相关.随着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我国环境所面临的压力正变得越来越大.东部地区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工业烟尘污染之间也呈现正相关,但二氧化硫的排放对环境污染影响不显著,说明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对二氧化硫等废气排放有所控制,同时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等措施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同步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研究基于我国1990年~2017年的时序数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VAR模型对人口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升级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双向互促共进效应;短期内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口城镇化互为彼此的格兰杰原因,且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化具有显著推动作用;长期内城镇化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而产业结构升级并非城镇化的格兰杰原因,且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强度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不同区域农村资源禀赋的差异十分明显。在小农户农地产权前提下,不同的资源禀赋所带来的资源专用性差异会对要素的交易成本产生明显影响。因此,经济主体需要根据不同要素合约节约交易成本的程度来选择合约形式,以便实现交易费用的最小化,降低合约组织的管理成本。以日本与美国的农业合约化路径为例对不同禀赋下的合约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们的农业集约化政策要因地制宜,不必强求一律,要为农村要素市场的完善化提供更多的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研究——要素禀赋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借助一个纳入能源要素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首先通过数理分析,研究了能源、资本和劳动力三种要素禀赋对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方向,提出能源要素越丰裕、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越匮乏,则能源相对价格越低,从而能源强度越高的理论命题;然后利用1995—2006年我国各地区能源强度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OLS和GMM模型对理论命题进行计量经济学实证检验,证实了命题的真实性。这一结论对于当前与未来全国推进与落实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共同推动下,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不断变化,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良机。我们要把握这个机遇,认清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间的关系,在努力提升我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本质是要素的流动与集聚,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保证"城镇化人口"的充分就业,产业转型升级应与就业结构演变相协调。以石狮市为例,运用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对石狮市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石狮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好,第一、第二产业存在相对剩余劳动力,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吸纳潜力在逐步上升;第二产业仍占有绝对的就业贡献率,但其就业吸纳水平呈下降趋势,将逐步低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变动落后其结构调整的原因在于存在相对剩余劳动力行业的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难于迅速转化为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延缓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人口城市化因素的计量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5年期间的数据分析后得出,在长期内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有利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在短期里,这两种因素对于人口城市化的作用相当有限。相应地,人口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反作用也不明显。研究人口城市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程度,为我国人口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5年期间的数据分析后得出,在长期内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有利于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在短期里,这两种因素对于人口城市化的作用相当有限。相应地,人口城市化对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反作用也不明显。研究人口城市化、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程度,为我国人口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实质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本文通过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机制的分析。阐述了湖南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般的经验分析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践已经证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是较为一致的,工业化的过程既是产业结构的比重优势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的演替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资源在产业间依次转移的过程,并最终达到经济均衡。结合一般经验与国际比较,并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结构偏离度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关系处于失衡状态,就业结构变动显著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而且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具有超越第二产业、直接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特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原因在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投资与消费关系的失衡以及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行业差异与资本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资本结构与行业差异的关系存在两种观点:不相关与存在相关性,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简单综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部分上市公司1997~2003年的财务数据,对二者做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文末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后续研究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一些中心城市已经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的现象,而总部经济通过将企业的总部机构同生产基地分离,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了中心城市产业置换后形成空心化。通过总部经济,促进了区域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心城市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是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应走重点抓好区域中心城市的道路。文章从城市的经济实力、人口构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西部地区11个中心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评研究,并为其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