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也将推动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劳动力转移植根于农业与工业发展不均衡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一特点使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农业人口向工业或城市转移上,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自身区域间农业发展的差异性也逐渐显露出来.使得以均质二元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我国不同区域间农业发展不均衡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农业劳动力在区域农业间互补性流动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为我国解决二元经济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是传统经济转向现代经济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农村工业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同时在工业化过程中城市与农村是相互依赖的.农村工业化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农村工业作为整个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与城市工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为城市工业提供劳动力、场地、资金等条件,有利于城市工业的产品扩散和产业转移,有利于城市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促进城乡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文章研究了中国农村工业化政策的意义,并对其在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影响的体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济重心由欧美向亚太地区的转移,服务业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两大现实。北京的经济发展现状显示,北京完全具备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比较优势。及时把握国际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国际服务业向北京地区转移,既是北京市面临的时代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考察工业机器人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显著减少了农民工工业就业;产业转移是工业机器人影响农民工工业就业的中间机制,表现为抑制传统服务业转移、促进现代服务业转移.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减少了男性、新生代和第一代、初中、常规操作性和私营企业农民工工业就业...  相似文献   

6.
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生产者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大。利用1991-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政策、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优化产业布局与建立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区,以及加快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是促进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提升,逐渐成为领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理论上看,服务业开放能通过促进服务领域的改革,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有效地促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近年来中央政府先后推出了"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改革,但地方政府对促进服务业开放的积极性不高,在此情形下,中国服务业开放举措究竟能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值得探究。本文建立了测量省级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指标,进而检验不同地区服务业开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各省服务业的逐步开放会使各省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特别是对工业、服务业的经济增长带来显著负面影响;从区域角度来看,东部各省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提高,会明显地降低各省的经济增长;而中西部各省服务业开放水平的提高,对各省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也将推动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分析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入手来说明要加速今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将是一条必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出发,对欠发达地区县域新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江西80个县(市)为例,通过运用县域经济和新型城市化的典型相关模型,探寻两者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两者发展指标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欠发达地区县域新型城市化更多的应是鼓励县域农民向县域外转移,向大中城市转移;应以工业化为主动力,充分发挥工业化对县域新型城市化的作用;应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副产品的极大丰富,以满足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的生活需要为前提;应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比重,促进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依赖于该部门相对滞后的劳动生产率及其较低的产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服务业人均工资的相对提高不利于服务业就业份额的扩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程度的加深和产业间工资差异进一步扩大,不利于服务业就业吸纳方式转型和健康增长。服务业就业的可持续增长要求增加服务业产品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同时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从而打破服务业就业增长依赖“双g低水平陷阱”的状态;另外,还需要通过开放服务业垄断经营领域降低相对工资水平,防止“成本病”对服务业就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兴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步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的浙江省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也是推动浙台产业合作机制与模式创新的重要切入点。浙江应抓住ECFA为两岸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提供的良好契机,推进双方产业合作机制与模式创新,推动浙台经济合作模式从功能性向制度性转变,确立推进双方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的策...  相似文献   

12.
服务业FDI和产业结构升级对CO2排放影响一直倍受学术界和政府的重视。文章利用2000--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逻辑分析揭示服务业FDI对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节能减排的传导机理,并运用实证模型检验了服务业FDI、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对中国CO2排放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通过资本效应、技术效应等方式驱使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CO2的排放均起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对其抑制效应最强,而经济增长对CO2排放则具有加剧效应。  相似文献   

13.
发展服务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差异巨大,经济转型的目标、方式和途径也必然有所差别。以我国107座地级资源型城市为样本,对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服务业2005—2015年的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分析,结论表明:资源型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符合产业演进的一般规律,但滞后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进程;不同类别的资源型城市服务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各城市的特征与其区域分布、城市类型、经济增速和工业化阶段有关,尤其受到所处工业化阶段的影响。资源型城市发展服务业,不应单纯提升服务业占比和片面追求服务业高端化,而应与其所处工业化阶段相适应,并充分利用资源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1981~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非均衡增长理论模型,模拟了工业化以及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结构的变化,利用协整回归、SVAR(结构向量自回归)就工业化及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工业化与经济增长都是相互促进的;长期中,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工业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工业化对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基本上没有...  相似文献   

15.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和规模效益递增的特点出发,论证其通过促进产业升级而实现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通过对中国信息产业的规模、基础设施和信息产品普及性的分析,论证中国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产业条件;从而提出中国实现产业信息化改造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就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但是,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依据有关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指出我国应以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其自身的发展及对其他产业的扩散效应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阐述了实施这一战略的必要性、传导机制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推动优势主导产业加快专利转化与产业化发展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绵阳科技城作为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要发挥优势主导产业的作用,关键要明确其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专利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山东省服务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山东省服务业的竞争力作了实证研究,从服务业的行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对服务业的14个具体行业作了详细分析。根据各行业的区域增长份额、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三大指标的不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山东省服务业虽然相对全国增长较快,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内部结构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行业的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其竞争力的进一步增强。因此,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成为进一步提高山东服务业竞争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要求工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回归模型分析(SAS软件)论证了我国制造业促进第一、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通过比较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时期制造业的一些变化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这些可喜的数字后面,我国的制造业内部结构存在着外部替代效应、内部替代效应等质量上的问题,并运用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过程图分析其原因.最后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角度总结了问题所在,并相应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的产业转移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章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研究了中国劳动力产业转移的经济增长效应及变动趋势。实证结果发现,1991-2008年劳动力产业转移对GDP增长率的年均贡献达到20%以上,第三产业是未来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的主要渠道,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