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产业集聚是影响知识创造和传播的一种重要环境因素,会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采用中国27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方法考察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多样化集聚的作用比专业化集聚更突出;服务业(整体)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其中仅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专业化集聚的影响比多样化集聚更明显,而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集聚对城市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应积极引导企业进行合理的空间集聚,在制造业集聚中鼓励多样化集聚,并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集聚,以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这是个没有讲究论文标准格式的研究笔记,主要针对目前城市化热潮中的问题,提出城市化的"四大"集聚与流动、产业集聚瓶颈、产业集聚与城市功能和城市圈关系、强化产业集聚的策略取向等观点.作者简介认为,城市化中的产业集聚瓶颈问题,值得城市经济学者、产业经济学者、城市规划学者和城市决策管理者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聚作为一种很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当今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在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这一背景下,农业必须同其他产业一样依附科技与产业结构调整加以应对。本文以河南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的现状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产业集聚发展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的现状,并通过实证分析明确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的比较优势与阻碍因素,从而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志坚 《现代经济》2007,6(9):143-146
产业集聚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我们更好地研究经济运行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本文通过对区位基尼系数这一工具的运用,测度了中国19个典型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以期对中国的产业集聚的现状作出正确的解释,对产业集聚的趋势作出准确的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5.
物流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活力的关键。本文基于1998--2007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利益来源以及物流产业集聚度对工业增加值的影响。经分析得出物流产业集聚的发展存在空间结构上的差异。一些地区由于具有较强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主导产业优势,而使得该地区的物流产业集聚度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这种物流产业集聚度的地区差异又导致了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发展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产业转移缩小区际之间的经济差距,但政府层面的产业转移政策必须注重市场规律。以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以及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为例,对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东西两翼和粤东地区存在着巨大的产业转入的空间,政府部门应建立产业转移的长效机制,促使区域经济早日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以1998-201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市辖区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A.Ciccone (2002)提出的模型,估测了江苏省各城市的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而后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实证分析了城市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的关系.结果显示江苏省苏北地区城市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密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其城市生产率对经济密度的影响弹性为13.5%,从而验证了该地区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存在;而苏南地区城市生产率对经济密度的弹性为-3.9%,表明该地区城市集聚经济的负效应出现.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中国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机制问题,并由此系统地对我国的劳动生产率与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不论是静态的影响,还是动态的作用过程,外部性在产业集聚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从静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从动态角度看,产业专业化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业多样化在统计上不显著;(4)劳动生产率在地区之间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层次,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在地区间有收敛的趋势。本文所包含的政策含义是,大力推动地区间的一体化进程,将目前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转移到某些中部省份,这可能是实现缩小地区差距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利用Ellison和Glaeser的行业区域集聚指数,测算了我国制造业20个行业1999~2006年(2004年除外)的集聚程度及发展趋势,发现这20个行业的集聚程度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技术密集型行业的集聚程度最高,且集中速度较快。同时,重点考察了地方保护、区域市场分割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地方保护、市场分割阻碍了市场的空间集中,市场分割的阻碍作用非常显著。另外,行业出口比重、行业外部性及劳动生产率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20个行业的集聚趋势。  相似文献   

10.
产业空间集聚是指资源、要素、企业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环绕着某个或某些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和聚合.产业空间集聚和扩散,同时存在于区域经济系统的矛盾运动之中.在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和空间结构优化形成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产业的空间集聚效应促使一些传统优势产业趋向于往优势区域和优势区位集中,形成若干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科技园区、产业集群、产业地带等等.四川白酒产业也呈现出这样的趋势.但是,川酒所形成的产业集群,带有很大的自发色彩,基本上是围绕一家或几家名酒,繁衍生长出众多中小酒厂.这样的产业布局虽然带有一定的产业集群色彩,但还处于自发的、初级的阶段.一方面,没有形成产业链,没有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产业区中甚至会出现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显然,川酒的产业布局需要更符合经济学原理的规划.川酒产业集群形成,将对其所在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产业聚集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我国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在地域分布上却呈地区性不平衡,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本文从吸引FD I的角度把产业聚集效应划分五个层次的聚集效应,并尝试选取十二个指标来综合反映这五个层次的聚集效应。在此基础上就各产业聚集因子与外商直接投资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不同的产业聚集因子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程度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滇中城市群和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城市流强度及其结构进行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昆明和南宁的城市流强度在各自的区域内都是最大的,城市的外向功能明显,能带动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但昆明对其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的能力比南宁更强;同时,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滇中城市群的城市发展极不平衡,而北部湾城市群则存在城市发展差距太小的问题。应根据各自特点进一步强化两城市群的城市流,促进城市群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城市群的发展,城市间产业分工开始向产业链分工方向发展。各城市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城际产业链,城市间基于城际产业链尤其是城际战略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关系加快了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本文构建由产业战略力维度和城际链接力维度构成的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型,利用该模型确定长三角城市群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依据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区位要求,对三大城际战略产业链在城市群地区进行空间布局。最后指出,加快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的关键是,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类型的正确选择和城际战略产业链环节的合理布局和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4.
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空间的集聚产生众多城市,城市之间的分工和经济联系形成城市网络。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可能带来集聚经济或集聚不经济,且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影响城市生产效率的机制不同,因而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并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城市可以“借用”网络内其他城市经济集聚的外部性,但其生产资源也可能被“集聚”到其他城市,因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两种反向机制;城市间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的发挥,而产业功能互补性的增强会强化“借用规模效应”和弱化“集聚阴影效应”。以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MAR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而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显著负相关(“集聚阴影效应”强于“借用规模效应”),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强化而城市功能互补性的提高会弱化这种负面效应。在城市群城市与非城市群城市层面,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但对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和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且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功能互补性的提高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十大城市群层面,产业集聚外部性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表现出多样化的异质性。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提高城市功能互补性;城市群发展要注重改善内部交通条件和产业分工,并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非城市群城市应找准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定位,与其他城市形成合理分工和功能互补,并改善交通通达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不论是产业集聚还是城市化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和结论,但是对于二者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尚少.本文采用地理集中指数来衡量产业的集聚程度,并以广东省的城市化数据为例,对两者建立回归模型,发现二者存在正的相关关系,由此得出,由产业集聚带动的人口、资本、技术的区域集中,是我国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个规律.  相似文献   

16.
改革以来中国的城市群思想及新城市群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从来都是以城市群和城市为主体推进的。”因此,对改革以来中国的城市群思想加以回顾,并对新的城市群给予描述,有助于理清思路,深化改革。但应注意到,并不能因为地缘相近就可以称其为城市群,相反,需要打破行政边界,逐步建立区域经济系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建立立体交通体系;建立开放型的城市经济系统,强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实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力促新城市群的形成,带动中国步入现代化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程度的测度结果受所选产业加总水平与地理单元大小的影响,后者应以集聚过程中溢出效应的产业边界与空间边界为基础。当前产业集聚测度研究普遍存在产业加总水平与地理单元选择过大的问题,本文试图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测度结果是否存在偏差,偏差的系统性、方向、大小和影响因素,以及有偏的测度结果对集聚经济研究的影响等。结果表明,超出空间边界或产业边界的测度结果将显著偏低,并导致对集聚经济的低估;按省测度的区位基尼系数比按市测度平均低了近40%,两位数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通常低于其所含三位数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的均值,甚至最低值。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环境合作治理是基于共同命运、共同发展、共治共享而进行的跨行政区集体行动,需要对各方利益诉求加以协调和平衡。根据城市群环境合作的特征,按照成本分摊与收益分配相对称的准则,对环境治理中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行分担。对环境合作利益进行基本划分,形成一种共同发展与利益共享的规则与机制,促进城市间平等享有环境合作和区域发展成果。在城市群环境治理中,既要承认城市间的差异,又要促进城市间发展的平衡,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利益关系,平衡环境保护贡献地区与环境保护受益地区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业为县域产业集群的升级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文章运用产业集聚外部效应理论,分析了县域产业集群企业金融需求的层次、内容、特点以及产业集聚对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指出金融业应针对集群企业外部集聚效应的金融需求特点,构建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的以商业性中小金融机构为主、政策性金融机构为辅的金融组织框架,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南省承接外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处于产业高梯度的中国东部地区向产业低梯度的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河南省作为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口大省,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文章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对河南省工业产业的集聚趋势和发展态势进行定量分析,然后结合目前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河南省有效承接外来产业转移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