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一直在思索中国的文化环境、体制环境与品牌的关系,事实上,中国的文化与体制的独特性已经对中国的品牌建设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面对中国市场品牌意识的觉醒,面对中国广告公司发展中出现的优胜劣汰的品牌化趋势,面对广告主对广告公司品牌的日趋重视,现在公开宣称不做品牌的广告公司越来越少了。相反,不少广告公司开始热衷于"做品牌",许多广告公司老总在广告界的各种活动中频频露脸,热衷参加各种评奖活动,并为得奖而不遗余力,他们甚至不惜花钱在经济类报刊及专业类杂  相似文献   

3.
面对中国市场品牌意识的觉醒,面对中国广告公司发展中出现的优胜劣汰的品牌化趋势,面对广告主对广告公司品牌的日趋重视,现在公开宣称不做品牌的广告公司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4.
郑新安 《广告大观》2004,(11):24-35
柳传志说,“中国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外国企业是兔子,中国企业是乌龟,为什么乌龟能战胜兔子?是因为这个阶段是在沼泽地里跑,比较熟悉环境的缘故”。第二阶段市场发展比较规范,中国企业就没法胜出了。那么现在的广告企业正处在这样一个公平竞争环境。在前一阶段,本土广告公司凭借着自己熟悉环境与文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林莹 《中国广告》2014,(1):27-27
正GE需要更有深度的一种沟通,不仅仅是以销售为目的。而要更深入地去探讨企业的理念、文化和全球化的经营思路等,需要舍弃纸媒等传统媒体,同时,需要一些更新的广告公司来为我们服务。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集团,GE每次都以生动鲜活的形象让人们从不了解到饶有兴味地关注和欣赏。在营销策略和方法上,他们也不像很多大品牌那样墨守成规呆板无趣。他们在做的,是B2B领域的突破性尝试,只为离消费者更近一步。《中国广告》:现在的传播环境下,广告公司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为品牌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认为,叶茂中这类广告公司所做的努力,是探讨在一个不充分和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如何通过营销传播助力,推动企业品牌尽快地成长。对于品牌的理解,可能千差万别。而且,即使对同一个企业而言,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的品牌所遇到的问题也是不同的。目前许多看起来很美的舶来的品牌工具,更多的是基于充分而  相似文献   

7.
4A广告公司户外媒体购买与别的广告公司有什么分别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我们很长时间,一些东西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做广告,就是为客户建立并且维护它们产品的市场份额,我相信大家在这方面是做了比较多的工作的。因为我们不做,其他的竞争对手就会把这些市场份额争取过去。广告分为线上广告和线下广告,我要说的是线上广告和线下广告的支持对于品牌的成功同样重要。"线上"包括广告业创意公司如何对客户品牌定进行定位,做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8.
创意,广告主"不能承受之痛"? 现在没有一个广告主或者说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敢说自己不重视品牌,但是有很多广告主可以说不重视创意。所有的广告主都会说品牌是重要的,但是很少有广告主说创意是重要的,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现象,不能去"埋怨"广告主如何"不够专业",如果广告主对广告的认识比广告公司还透彻,广告公司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我曾经这样说过:一个在广告上受伤的客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成为广告的反对者,他会逐渐失去对广告公司的信任,继而会把这种不信任扩大为对广告的排斥甚  相似文献   

9.
陈尚希 《品牌》2006,(4):74-75
<正> 广告行业在中国经过20多年发展,整个行业渐趋成熟,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是,时至今日,各广告公司,尤其是现在那些站在行业前列的广告公司,仍然处于一种僵化、静止的发展之中,面对当今日趋激烈、复杂的竞争环境,仍然沿用之前的广告模式,套用之前的成功经验,不但不能为企业建立品牌出谋划策,相反,还不断延误市场战机。当今的广告公司所套用的模式,日益成为品牌发展的障碍。在服务客户过程中,总是舍本逐末,帮企业打没有根基的战斗,最后,品牌成功了就往自己身上套光环,品牌失  相似文献   

10.
<正>有一家饮料企业,去年曾经接受了一家广告公司的建议:要做大销量,先做品牌;要做品牌,先做广告。于是该企业投入了200多万做了广告,但产品照样没有卖动。广告公司说广告投入力度不够,结果又追加投入了300多万,产品还是卖不动,市场告急。这家企业就问广告公司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我们正置身于整个品牌营销传播发生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个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广告公司正在渐渐丧失对于品牌传播专业话语的控制权,广告的话语开始挣脱广告行业的狭隘的视野,而成为广告公司、广告主与媒体共同的一个话语平台,尤其是广告主的话语在对于广告公司服务的怀疑中日趋强势。但是,这些话语却并不以显在的方式呈现,它无处不在却又寻之不见。因此,这个平台又是割裂而各自独立运转的,品牌为找不到合适的广告服务而发愁,广告公司则感到广告主越来越难以伺候,夹在当中的媒体也有点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广告公司经理越来越关心其自身的形象。因为广告公司自身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告公司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广告公司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又是现代广告公司有效的管理方式,被各广  相似文献   

13.
《广告导报》2006,(3):38-38
从业时间:12 年度感言:作为首批“中国一级广告企业”的大众广告公司,2005年又连续第三次荣膺“全国广告行业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并上榜了“中国最具成长性本土广告公司”100强:2005年公司取得了营业收入增长54%。今后,我仍将坚持以“资源做强,专业做精,品牌做优”的服务精神,不断为“大众”的广告事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4.
一些国外的营销专家在对中国的市场了解以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企业会做企业品牌而不会做产品品牌,有的国外政要在访华的时候对中国领导人说的话也印证了这个事实,他们说中国企业所面对的产品品牌塑造是一个新的“文化革命”只有中国企业会做产品品牌了中国企业才可能称雄世界。  相似文献   

15.
广告难做,广告越来越难做,作为一个广告人,很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现在企业成熟了,品牌成熟了,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成熟了,广告行业已经没有多大忽悠的空间。那些具备执行能力,能实实在在为企业做实事的广告公司才能赚点辛苦钱。在作为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行业陷入集体低迷和质疑的时候,在自己辛苦做事的时候,透过广告的现状,跳出广告行业本身,我发现的是中国营销发展的四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在2007年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告》2008,(10):19-19
壮怀激烈的北京奥运时间过去了。奥运后,让中国的品牌与广告公司有失也有得。失去的,首先是压倒一切的注意力中心,一时会让人有些失落。现在,中国乃至全球的注意力资源面临重新分配。失去的,还有品牌传播的资金。必须承认,不少品牌为了奥运提前使用了品牌传播的费用。奥运后的日子,部分品牌与广告公司用起钱来就会捉襟见肘了。  相似文献   

17.
李宁营销策略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作为中国成功的运动品牌之一,品牌形象已经初步建立,"中国新一代的希望"到"把精彩留给自己"再到"我运动我存在",到现在的"一切皆有可能"、"重新开始"这些广告语,以及李宁自身的独特魅力已为大众所熟知,但如何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李宁营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李宁营销策略应从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市场潮流、建立科学品牌代言体制、营造企业文化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李雅静 《中国广告》2005,(9):159-160
中航公关广告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广告公司的“大浪淘沙”的缩影.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广告业还在摸索状态时,航空企业作为股东的背景.使这个起步就带有自己航空特色的广告公司既获得了别人没有的资源,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当人们还容易把航空和航天混淆在一起的时候,做了多年人事工作的周世忠翻过“隔行”的那座山用“诚信为本,客户第一”的企业文化风风光光地和中航公关走过了10年历程。在中航公关广告的总经理办公室里.周世忠细数了这个航空特色的广告公司的成长的辛苦和喜悦。  相似文献   

19.
杨猛 《广告大观》2007,(3S):47-48
记者:2006年外资广告公司加快了在华的布局,您怎样看待这个局面? 嵇万青:外资广告公司从进入中国之初的“水土不服”到慢慢融入中国文化,已经一步步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他们已经学到了中国四书五经里的不少思想,开始学会用“中国元素”做中国市场了。外资广告公司加快在华的布局,  相似文献   

20.
一天 《中国广告》2003,(10):72-73
您以前在香港TBWA是做PLANING的,现在到中国做MD,您是怎么看待你在广告公司就任这两个职位的? 角色不同。至少在TBWA策略策划的作用是找到关键的消费者洞察,然后把它联系到一个产品或品牌上,从而建立一个清晰和独特的品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