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黑龙江垦区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从发展循环经济、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垦区与地方合作共建、健全生态安全建设领导机制等9个方面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安全指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处于一种健康、平衡、不受威胁的状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是发展绿色农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由于农业生产中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经济发展粗放等行为,其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因此,本研究选择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重要农业区的三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08-2017年农业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因子障碍度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7年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态安全水平在不断提升,农业生态环境在逐渐改善。(2)张掖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较安全”转变,武威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上升至“较安全”等级,酒泉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由“较不安全”向“临界安全”转变。(3)影响张掖、武威、酒泉农业生态安全的障碍因素有重叠又有不同,其中“森林覆盖率”“农膜使用强度”“居民受教育程度”等因子是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态安全共有的障碍因素,各区域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国不同地区、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内容和重点任务逐一体现,指导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分析,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进行了讨论和界定,明确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思路。[结果]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构建包括5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两种评价方法。[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坚持方向引领和底线把控的思想,体现了地区差异、生态类型差异和不同区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中的功能定位,具有地区可比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全国不同省份或者同一省份不同地区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对其进行有效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一般采用多指标评价法,然而过多的指标给实际操作带来很多困难。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的需求出发,寻求建立一个简便易行的综合性指标——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数(ASDI),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有效应和准确性。[方法]该文基于能量投入产出方法,利用Logistic曲线构建了ASDI,并以贵州省印江县为实证研究案例,对其农业生态的可持续性行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印江县的ASDI具有很大波动性,由于2002~2007年农业投入增加,印江县的ASDI呈现下降趋势,其中2007年因为投入过多而出现了负效应指数。[结论](1)利用一个简单的综合指标来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是可行的;(2)ASDI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或将为生态安全预警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叠加形成的农业景观复杂多样,具有生产、生活、生态3种功能,随着农业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破坏,对其进行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有利于促进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以四川省为例,从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构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确定权重和隶属度大小,对研究区农业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根据模糊关系评价结果,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压力的最大值为0. 111,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状态的最大值为0. 139,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生态响应的最大值为0. 091,处于较低风险水平。[结论]四川省农业景观生态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优化,农业景观生态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未来在农业景观生态方面应保障且降低现有的生态风险等级,确保兼顾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护农业生态功能并举。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全面分析福建省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收集了2011~2012年福建省农业基础数据,结合福建省省情,构建福建省67个县域单元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确定评价体系权重,利用加权求和法建立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子系统、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农业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综合指标的分析,得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数、空间分布状况,探讨其形成原因。[结果]结果表明:2011~2012年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总体发展水平良好,从总体上看,闽西和闽北地区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东地区的农业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西地区的农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较高,闽西和闽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较高。[结论]根据评价分析结果,提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方向,为福建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水平。采用熵值法、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5个方面31个指标进行评价,确定指标权重。采用指数和公式计算各年度的综合指标值,评价浙江省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状况。研究结果: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人口、经济、社会呈可持续发展趋势,资源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利用态势,环境子系统呈不稳定态势,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等级,并基于此进行分区评价,以期为提高山西省生态农业安全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离差最大化法对2007—2016年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作出动态评价,并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划分山西省各地级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结果]2007—2016年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波折上升的过程,期间出现短暂下降过程,其中生态、经济系统指数值呈上升态势,而社会系统指数值呈下降趋势;吕梁市、太原市和阳泉市等3市由于人口基数大等原因造成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级,大同市、忻州市及临汾市等3市等由于工业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导致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较不安全级,朔州市、长治市及晋城市等3市由于农业污染治理及时导致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级,晋中市和运城市等2市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故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安全级。[结论]通过构建生态补偿政策及发展绿色农业体系能提高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指数。  相似文献   

9.
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对维护农业系统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来源,使用CiteSpace软件对以农业生态安全为主题的223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学界对于我国农业生态安全的关注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对我国农业生态评价体系的构建、农业产品的安全性研究以及农业生态保护的现代化探索。而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加强耕地资源安全保护研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发展以及推进农业生态安全研究领域的多学科、多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10.
开展区域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不仅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还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区域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的发展历程、生态安全预警评价的特征、评价体系进行了介绍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区域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方法,以及物元分析模型、惩罚变权模型、RBF神经网络模型三种预警评价模型优势及其主要特征,并对当前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