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突出一个重点,积极引导粮食企业开展土地流转。市粮食局党委及时提出了“改革与发展对接、单一经营与多种经营对接”,在“土地流转、粮油超市、粮食银行、仓储贸易”四个方面有所作为的发展思路,引导粮食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立足粮食,面向农村,服务农民,把土地流转作为基层粮食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引导和帮扶粮食企业大力开展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2.
在粮食多元化竞争经营的新形势下,粮食行业试图通过大力发展“订单粮食”来保障粮食安全和发展粮食产业。然而,“订单粮食”履约难、质量难保证等问题严重困扰和制约粮食经济健康发展。粮食企业思变则通,只要用好用足国家土地流转政策,采取转包、租赁、股份等多种形式从农民手中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大批量土地,建设“粮食企业优质粮油原料农庄”,  相似文献   

3.
《农村工作通讯》2011,(20):F0004-F0004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地处皖中沿江平原的芜湖市,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全世界普遍缺粮的大背景下,如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依靠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始终是安徽省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合作种植的经营模式是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经营模式上发展而来的。此种模式既继承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优势,又避免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不足。具体模式为,合作社与农民联合起来一起合作种植。具体表现为农民出土地,合作社负责出生产资料和组织管理土地,最终所产出粮食,农民与合作社共同分配。  相似文献   

5.
农民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意愿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农民对取消粮食合同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价格的政策三种反应的主要理由和原因。针对农民的反应和意愿,提出五点建议:引导和帮助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宣传和切实履行政府的保护措施;完善粮食价格的形成和调节机制;严格控制土地的用途,严禁土地抛荒;发展土地有偿流转,推进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土地制度的主要矛盾是,一方面,部分人还固守着"乡土中国"的土地本位理念,认为"乡村就是乡土;农民就是种庄稼;农业就是搞粮食,管农业的就是负责粮食增产和查耕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无地就造反";另一方面,部分人以"城市中国"思维配置土地,认为"土地配置保城市""发  相似文献   

7.
一、粮改的第一阶段中国粮食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当时,中国农村面临着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农民不得温饱,农业经济处于崩溃边缘。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共中央从解决土地问题入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由农民创造的家庭承包制度,取代了人民公社制度。从1978年到1984年,政府又提高了粮食统购价格和超购加价的幅度,使种粮农民得到经济实惠,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4000亿公斤大关,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00公斤。与农村改革相适应,粮食流通体制也进行了改革。1985年1…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个“稳定发展、持续增收”主要靠土地。土地是“稳定发展、持续增收”的基本条件,粮食需要在土地上生长,农民需要在土地上居住,农村收入需要以土地为本。在中国,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土地,是整个国家稳定的基石,也是整个国家一切发展的基石。因此,土地是安心土,有了土地,农民工可以孤身闯荡于城市中,不必担心家人居无定所,不必考虑于城市住宅;不管城市多么陌…  相似文献   

9.
给中国农民多少自由,中国发展就增添多少辉煌。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的新时代,随后不久中国农民赢得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往后农民又获得了产品自由销售权。农民权利的一步一步扩大,使中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三十余年的中国大发展提供了全面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一、粮食买方市场形成的原因  1.粮食产量的不断增加是买方市场形成的直接原因。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完善以及一系列的农村富民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发展经济上。在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焕发出空前的生产热情,农户各自独立安排生产、收入,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迅速增加,新一轮的土地承包政策,进一步促进了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从粮食购销政策上看,国家通过两种途径来对粮农实行保护和倾斜。其一是提高粮食收…  相似文献   

11.
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对促进粮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粮食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粮食生产仍停留在传统观念上。农民生产粮食主要是为了解决自身温饱,其次才是将多余的粮食作为商品粮出售。农民作为粮食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进入市场是不自觉的,缺乏粮食商品生产和市场经营意识。建立贸工粮一体化经营机制,可以较好地引导农民走向粮食商品生产和市场经营的道路,是促进农村粮食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所谓贸工粮一体化,就是以粮食市场为导向,以国有粮食工商企业为龙头,以粮食种植户为基础,在自愿原则下以合同契…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双手和汗水描绘着自己美好的家园。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最无私、最慷慨地向我们奉献着美好的食物。  相似文献   

13.
1.加大粮食生产流通政策的执法力度。一是加强粮食用地保护,在计划之内用于二三产土地和用于农产品结构调整需要外,禁止将农田用于花卉苗木等非农产品生产环节,禁止土地摞荒。二是各级政府完善托市制度,进入财政扶持,保障农民余粮全年都能够享受托市收购,提高种粮农民积极性。三是建议各级粮食协会向中央反映,提高粮食进口关税,保障种粮农民积极性,提高土地复种率,提高粮食自给水平。  相似文献   

14.
农民手中的土地,既与其自身的生活、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连,又与国家的粮食收支平衡和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国家粮食安全是通过保持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地位来实现的。掌握和控制较大份额的市场粮源是国有粮食企业巩固和发展主渠道地位的前提,也是推动粮油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掌握和控制市场粮源的关键不在粮食流通环节,而在生产环节。“粮企农庄”是粮食购销企业利用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机遇,采取转包、租赁等形式从农民手中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从事粮油种植,掌握优质粮源,并通过“粮企农庄”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农村粮油种植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建立和发展“粮企农庄”将对巩固和发展国有粮食企业的主导地位,推进…  相似文献   

16.
正山西省新绛县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办社、科技强社、服务兴社,增强了服务实力,延伸了服务链条,促进了农民增收,助推了乡村振兴。合作社以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组织基地生产,通过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加、储、销全程系列化生产服务,发展精、特、优粮食产品,实现粮食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崇州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粮食规模化经营为抓手,努力构建“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供科技服务、融资服务、社会化服务、品牌服务”的“1+4”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引导农民自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以农民为主体形成内生动力推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全市已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361个,入社土地面积21.33万亩,入社农户9.46万户,在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粮食规模化种植、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得到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优惠政策的出台,农民更加重视土地、山林的经营权,围绕土地权属问题的争议日益突出。如何公正快速地处理土地纠纷,成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对土地产权的意愿及其对新政策的反应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农民对土地产权的意愿及其对新政策的反应香港科技大学社科部龚启圣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守英目前存在一种较普遍的认识,认为粮食增产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地制度的安排。其理由是,粮食增产有赖于农民对土地的投入,而农民是否会这样做,则主要取决于土...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土地管理和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土地管理和经济发展国家信息中心秦海关于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我准备从以下方面阐述。一是农业、农民、农村、农地问题。农业问题实质是粮食问题。布朗提出的“二十一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至今是否就消停了,粮食问题容否乐观?单从粮食作为国家战略物资看,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