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解决贫困地区发展的后劲问题,关键是从教育入手,深入开展教育理论研究,走贫困地区教育科学化之路;健全教育法规体系,走贫困地区教育法制化之路;优化教育投资体制,走贫困地区教育市场化之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走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之路;立足本地发展实际,走贫困地区教育本土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成丽萍  刘洋 《时代经贸》2010,(22):258-259
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现象由来已久,各种层面的因素都对其起到了制约作用。本文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指出了贫困地区教育系统中存在的二元性结构问题,并通过模型的引入,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探讨其内生制约因素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贫困地区大多位于偏远山区.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短缺,很多的山区孩子往往很难接受到良好的教育.随着国家对偏远山区学生教育条件的重视,以大学生主体的传统模式支教活动迅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逐步成为支教这一公益事业的主力军.大学生支教活动,在我国现阶段开展的如火如荼在很大程度上确实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带去了帮助与成长.但在此过程中,我国大学生支教活动,主要围绕学生们课业学习与辅导来开展.导致缺少兴趣,特长培养的孩子们在这个方面仍然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结合以上问题,我们支教团队提出了"三味课堂"新型支教模式,打破现有的仅仅是针对于文化知识和课业辅导的支教模式,建立一种针对贫困地区学校学生理想信念、兴趣爱好以及人格塑造方面的支教模式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以供其他大学生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应在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上实施四大工程,强化教育扶贫与科技扶贫、卫生扶贫、贫困地区建立有特色的主导产业、特困地区异地扶贫开发之间的结合,实现教育综合反贫困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要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必须针对西部贫困地区的现状,实施科教优先战略和高科技开发战略,从而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扶贫是一种精准扶贫方式.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实施了多项教育扶贫工程,但文献上缺乏就宏观工程对微观个体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的科学评估.文章以1995-2000年第一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下文简称"义务教育工程")为外生冲击,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年和2014年的跟踪调查数据,根据未公开的县级代码识别了政策实施的具体县级单位,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教育扶贫对微观个体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研究发现:(1)义务教育工程弥补了义务教育法普及义务教育年限的不足,增加了贫困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在绝对和相对层面增加了贫困地区个体的受教育年限,并显著减少了辍学和延迟读书的现象;(2)这种义务教育的普及质量相对较差,且大部分劳动者没有更进一步接受初中以上的教育,导致在劳动力市场上专业技能相对较差;(3)该项政策并未促进劳动者继续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教育,导致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相对较低且增速较慢.随着社会平均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该项工程的积极效果正在逐渐衰减,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应成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西部农村反贫难点问题与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曦 《财经科学》2001,(2):62-66
本项研究在系统分析中国西部贫困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困难和障碍的基础上,着重围绕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反贫战略的基本内容和实施途径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阐释,度图探索、研究中国西部贫困地区跨世纪稳定脱贫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政策调整思路。本项研究认为,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应该选择以绝对贫困人口为对象的、满足贫因人口基本需要为核心的反贫战略,通过由政府主持的社会服务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和小额信贷计划的广泛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条件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8.
为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国务院扶贫办于2006年启动了一项旨在推动和促进贫困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雨露计划”,此项计划实施近一年来,应当说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其闻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尚需在增强思想认识,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加强培训监管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已经拖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后腿,农民收入已经进入新一轮减速增长期,贫困地区更加明显,其原因主要是: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不够完善,农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贫困地区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呈衰退趋势;非正常消费与贫困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不相适应;基层干部的素质与改革的新形势不相适应。要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必然做到:加大“扶”干部的力度,选好致富“领路人”:与时俱进,推进体制创新,建立有利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引导农民正确消费,实施资本运营扶贫及互扶相结合的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政策"九五"回顾及"十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体来看,我国“九五”期间实施的是由适度从紧向积极扩张转变的财政政策,本文对这一时期财政政策的基本评价为:(1)“九五”前半期 我国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具有一定的主观性;(2)截止到“九五”期末,积极财政政策虽初见成效,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稳固;(3)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经济再度滑坡,“十五”期间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1.
李晓华 《经济论坛》2005,(17):10-12
面对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咸阳作为西部重要的中等城市,更应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优势和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快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民族贫困地区实施旅游开发扶贫的优势,阐述了旅游开发在民族贫困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80O0万人的温饱问题,在21世纪到来之际,将贫困这一沉重的历史包袱留给20世纪。这是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要实施好这一工程,必须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市场化步伐,把贫困地区推向市场。那么,如何更快地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市场化呢?笔者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广泛宣传市场经济理论,强化农民市场经济观念贫困地区的农民,能否进入市场,直接影响着贫困地区市场化进程和整个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党的十四大以来,广大农民对市场经济逐步有所了解。但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贫困地区还有…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西部贫困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典型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民个人及其家庭的收入状况,证明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一般性分析结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人力资本投资的几种主要形式中,教育和劳动力迁移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产生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技术培训对于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有效,而对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现象由来已久,各种层面的因素都对其起到了制约作用.本文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指出了贫困地区教育系统中存在的二元性结构问题,并通过模型的引入,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探讨其内生制约因素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但还有一些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仍需要超越传统的措施摆脱贫困.本文以义乌为例,对"互联网+电商"这一精准扶贫的新模式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个体私营经济,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燕赵大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得以迅速发展。它们的出现在方便人民生活,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目前我省一些贫困地区的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还处在相对落后状态。因此,如何推动贫困地区私营经济更快地发展壮大,带动区域经济尽快发展,使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达到温饱水平,已成为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省范围内的贫困地区分布范围广,所占面积大,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及太行山区…  相似文献   

18.
雷汉云 《经济经纬》2015,(2):149-154
笔者基于我国贫困地区10个县1682个样本使用金融服务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完全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就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对完全金融排斥有重要的影响,其他的影响因素还有区域、年龄、房产权和家庭规模。研究结果还表明性别、婚姻、健康、民族、社会阶层对完全金融排斥的影响不明显。本文认为贫困地区居民金融排斥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关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收入、改善金融服务的结构、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增加贫困地区居民家庭财产的累积。  相似文献   

19.
扶贫应扶贫困人口而非地区青年学者康晓光、胡鞍钢提出,90年代我国扶贫工作应由扶持贫困地区向扶持贫困人口转变,也就是说,国家扶贫工作的直接受益者不应是贫困地区的各级政府,而应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这是因为,一、绝大多数扶贫资金都是以贴息贷款的形式发放的...  相似文献   

20.
张花钗 《经济论坛》2005,(14):43-44
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是党的十六大赋予我们的政治任务。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中,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新世纪以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越来越集中体现为拥有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因而加快培养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