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贾莉娜 《时代经贸》2010,(10):75-75
高校劳资管理工作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劳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只有不断提高劳资管理人员的素质,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才能快捷、高效、及时、准确地做好高校劳资工作。  相似文献   

2.
医院劳资统计工作是为医院管理者制定劳资方面的方针政策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劳资统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管理者对劳资政策的制定,关系到广大职工的直接经济利益。而医院劳资统计的质量根源取决于劳资统计过程中所产生的登记误差。如何提高统计质量,减少登记差误,为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劳资统计数据,对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探讨医院劳资统计登记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具有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9)
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事业单位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它关乎事业单位每名职工的切身利益。文章就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基本含义和重要性展开了论述,分析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如何提升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市场上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各个企业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的竞争着,并且企业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过硬的劳资管理体系,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本文就劳资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劳资管理的工作建议进行了简要探析,希望对企业开展劳资管理的工作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8,(4)
在企业与单位的发展过程中,人事劳资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人事劳资管理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提升企业的内部凝聚力,推动企业与单位的健康发展。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与单位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体制产生,这对人事劳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与单位应当对新体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对人事劳资制度开展必要的改革。文章将对新体制环境下推进人事劳资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传统人事劳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提出新体制环境下人事劳资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7,(11)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各个企业都获得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企业都进行了一定的扩张,并积极引进了高素质人才,此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事劳资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做好人事劳资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凝聚力,使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终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了人事劳资管理工作中,并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发展。文章对当前人事劳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究信息系统在人事劳资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7.
劳资管理是油田企业人事管理的核心,良好的管理体系、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并推进企业现代化管理进程,提升油田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通过分析油田企业人事劳资管理现状,发现在劳资管理上管理者的工作认知不到位,劳资管理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劳资管理者工作水平无法满足现阶段企业人事管理需求。因此,需要油田企业首先转变用人理念和方向,构建合理的劳资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目标和管理流程,不断加强对劳资管理者的专业培训。同时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利用网络平台、软件等提高管理效率,并为员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打造和谐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尽管许多岗位甚至职位被智能机器所取代,但对于工程项目来说,仍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当然也需要有效的人事劳资管理策略,因此,人事劳资管理对于工程项目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基础,对工程项目中的人事劳资管理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9.
周扬波 《经济论坛》2008,(9):106-108
工会作用的理论模型分析 工会是影响劳资利益关系的重要变量。单个劳动者受雇于资本所有者,难以通过个别谈判与雇主进行抗衡,维护自身利益,工人们只有通过工会组织起来,运用集体谈判增强工人与雇主的谈判力量。工会不仅是将谈判力量转变为会员工资与就业条件的“引擎”,而且还是劳资利益关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集体谈判代表雇员在工作场所和社会中的利益,提高工会会员在货币及非货币方面的就业条件。在现代劳资利益关系中,工会组织能够有效打破劳资双方力量的不均衡格局,克服个别劳资利益关系的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高校劳资管理工作具有多样性、多变性、复杂性的特点.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劳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只有不断提高劳资管理人员的素质,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才能快捷、高效、及时、准确地做好高校劳资工作.  相似文献   

11.
黎利 《经济前沿》2005,(5):i014-i014
中国的老百姓有可能知道共和国的温总理为农民工追要工资的新闻事件,但有可能不知道成千上万的劳资案例中涉及的执法监督部门的辛勤劳动。全国一盘棋,深圳的劳资执法机关又是如何加强执法工作的呢?  相似文献   

12.
企业劳资统计报表是反映企业劳动用工及工资支付情况,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的一种有效工具。企业劳资统计报表虽然涉及指标较少,但影响企业劳资统计报表质量的原因却不少,填报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近几年来统计执法检查中,因劳资统计报表被检查处罚的单位也不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地完善,但就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在企业工作中普遍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我国企业劳资与社保工作的现实状况,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和建议,以论证企业劳资和社保工作对于企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劳资人事管理是公司企业内部很重要的一个管理事项,但目前大多公司内部劳资人事的管理。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或是基于dos下的应用,这样对信息的管理者有诸多不便,有的虽然是用foxpro、visual foxpro开发。但由于开发工具本身的限制,对网络功能的支持程度不是很强,为以后软件升级到互联网带来了麻烦。因此有必要开发一个基于网络的劳资人事管理系统,能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数据的录入、插入、删除、查询、统计、更新、打印等功能。同时,为了信息的保密与安全,系统还要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5.
陈鼎 《经济问题》2000,(9):16-18
凭劳动享有所有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初级特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既不应是劳资合一的公有制又不应取消劳动所有权,而应实行以劳动产权制为基础的劳资合作制,即劳资合作、企业共有、获利同享、风险共担,并贯彻到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各方面。如此才能建立起有效的企业内部机制,并使我国经济走上素质经济轨道。  相似文献   

16.
周扬波 《经济论坛》2011,(9):215-218
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关系是一种资方为主导型的利益关系,劳资双方在权力和利益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等性,形成了“强资本弱劳动”的利益格局,加剧了劳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当前,应全面探索建立劳资利益均衡机制,实现双方利益合作。本文运用博弈模型论证双方在动态的利益博弈中如何实现双方的利益均衡与合作。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我们认为,构建私有制企业劳资利益均衡机制,关键是增强工会的组织效能和利益谈判功能。本文最后就如何提高工会的组织效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资冲突日益尖锐的现状与失衡的劳资关系显著相关,因此研究怎样平衡劳资关系是劳资领域的重点。演化博弈为研究劳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工具。劳资关系演化模型模拟了平衡的劳资关系的演化过程,演化结果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劳资冲突演变为劳资合作,证明了平衡的劳资关系是促进劳资合作的关键,并为研究劳资关系平衡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平衡劳资关系有两条演化路径,一条是由劳资自主演化,这条路径充满劳资冲突,是劳资双方不断找平衡的过程;另一条路径是由政府介入劳资博弈,不仅可以缩短劳资冲突过程,并且还能加速进入劳资关系平衡阶段。我国劳资关系在沿着第一路径演化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构建平衡劳资关系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如何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接着阐述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劳资冲突的表现形式,然后分析了在民营企业产生劳资冲突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如何在民营企业中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刘涛 《时代经贸》2007,(4Z):172-172,F0003
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建立健全完善有效的劳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是我国的当务之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政府应在劳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中发挥主导和核心作用,并有赖于资方和劳动者的充分配合与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20.
企业工会是企业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机构,在缓解劳资矛盾、建设企业文化、丰富员工生活等方面作用巨大。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管理的创新性,以应对信息多维、法制治理新形势。企业工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理论认识上要保持与中央高度一致,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对既有制度进行更新,又在保证劳方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工会工作的多渠道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