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改革过程中依然面临林权流转不规范、林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和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障碍。总体看,应在经济先发地区推广林地"均股均利"政策,在经济后发地区继续推行分林到户政策及构建林业发展和森林碳汇联合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完善林业服务体系,强化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规范林木采伐限额管理。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与林业相关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设正在推进。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林地确权后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林业生产效率不断提升。然而,相对显著的经济效益而言,其生态效益显现缓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无法调动林业经营主体种植生态林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体林业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集体林权制度虽经数次变革,但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制约了集体林业的发展。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探索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思路,有利于提高集体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符合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陈袁丁 《经济师》2022,(12):113-114
从2008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国有林业土地使用权、所属地区森林的生产经营权、管理权和森林处置权等多方面开展综合改革,目的是使林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林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进一步保障农民对林地林木的权益。湖北省恩施市是“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林改百强县市”,在集体林权改革中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提炼了恩施市集体林权改革配套制度及其绩效,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集体林权是指集体组织对依法属于本单位的,森林资源所享有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由于森林资源具有稀缺性,经营森林资源能够产生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基于对森林资源使用和收益的现实需要,林权问题由此产生。笔者剖析集体林木、林地的产权问题,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价值分析,结合新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实际,从制度建设和法律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新疆全面推进林改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赵颖新 《当代经济》2010,(15):62-6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基础上,还必须深化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配套改革,重塑经营主体,培育市场体系,规范交易秩序,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视角分析,认为导致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中的林权抵押贷款困境的原因为信贷约束,而信贷约束主要是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时的收益与风险严重不匹配造成的。林权抵押物价值保全风险和处置变现风险是金融机构承受的主要信贷风险。因此,打破林权抵押贷款困境,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的重要举措为大力发展政策性森林保险和适度放宽林木采伐管制。  相似文献   

8.
庞淼 《经济研究导刊》2012,(20):102-103
集体林权改革深化进程中触及到诸多制度性障碍,制约着完善林权配套改革和探索林权流转与林业经营利用的新型模式的尝试。从融资与保险制度障碍的层面,着重分析集体林改后盘活林业资源的融资与保险方面的进一步突破,分析现行制度性障碍可能对集体林权改革带来的重大影响,并以四川为例,提出突破林业融资与保险制度性障碍的政策思考,对进一步完善四川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提出新的举措。  相似文献   

9.
采伐是根据林业经营的目的和要求,对林木进行砍伐的作业,木材生产的基本工序之一,包括林木成熟前的抚育采伐和成熟林、过熟林的主伐。但采伐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取材,更深层的意义是为了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的环境,维护和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功能,改善森林的组成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更新改造,提高森林生产力,即进行更新造林。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权改革制度窥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引言林权即为林业物权,是有关森林资源以及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林业政策的核心和根本。从纵向上分析,林权权利人的权力包括林业资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从横向上分析,它包括森林、林木的采伐利用权,林上、林中、林下资源的采集利用权,森林景观的开发利用权、补偿权、收益权、流转权、抵押权、担保权和品种权等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林业金融问题的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林业金融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从林业投资体制、林权证抵押贷款、林业保险、林业信托、林业基金和森林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对近年来关于林业金融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指出了现阶段研究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2008年起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文章考察了福建、江西等率先完成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省份的改革模式和主要经验,指出我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法律缺失、制度不完善、组织不健全、政策力度不足、经营行为短期化、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并提出了法律规范、制度创新、组织建设、政策支持、利益再分配等加快推进我国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设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设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动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立的基础和前提.森林碳汇交易机制建设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补偿与激励,林权制度改革进程决定了森林碳汇交易机制的建立与发展.我国应加强相关部门的合作,从林权和森林碳汇交易的各个环节入手,明确林权流转和交易相关规定,确定森林碳汇生产标准、计量标准、认证标准和交易规则.理顺管理思路及相关交易的操作流程,尽量简化操作程序及审批时间,并建立严格的交易监管体系.在林权流转和交易以及森林碳汇交易机制运行的同时,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交易模式,推动林权改革与森林碳汇交易机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林业产业发展的差异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农民收入的差异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愿,市场化水平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度,并提出了江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差异化与协调推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林业产业发展的差异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农民收入的差异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愿,市场化水平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度,并提出了江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差异化与协调推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蔡亚林 《经济月刊》2008,(2):135-135
近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局了解到,2008年我国将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计划到2010年基本完成以“明晰产权、承包到户、落实经营主体”为核心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介绍云南集体林权改革概况的基础上,对云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这些问题具体包括林权抵押贷款问题、林业保险问题、林权流转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云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艰巨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产业构成包括营林业、木材采运业、林产品加工业、多种经营业和森林旅游业等.营林业是其他各业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正面临着更新观念、转变机制、分类经营、与林产工业接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积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2,(5):213-214,24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森林经营管理的重大方向。在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山林纠纷,如林地林权、自留山等历史遗留问题,森林经营过程中的问题。福建省闽北地区山林纠纷形成的原因有政策、法律制度问题导致的冲突,也有因冲突管理能力不足等非制度性因素导致的冲突,但绝大部分冲突的产生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林业生态安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层次分析方法,从林业基础资源、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资源发展潜力、林业生态投资、森林主要灾害等五个层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前后的广西林业生态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广西林业生态安全水平有所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广西林业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为继续提升广西林业生态安全水平,文章还从林地破碎程度加剧、经营者利益诉求有待增强、挖掘林业资源发展潜力、控制森林主要灾害等方面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