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子兵法》是一本竞争学的著作,谈的是与竞争,对战有关的活动。《孙子兵法》第一篇从全局观进行阐述,重点标明了战略及其战略分析的意义重大: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对现代商业社会的价值。台湾、日本最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归结为两点:孙子兵法是经营谋略;孙子兵法是市场营销。《孙子兵法》十三篇。作者从营销角度解读。另有一番天地。  相似文献   

3.
谢婷婷  李晓琴 《经济师》2024,(3):225-226+231
根据国家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金融工程综合实验》作为金融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文章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发挥教学团队集体智慧,形成育人合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按照“一体两翼”梳理教学内容,开展“党建+课程思政”模式,从红色金融、建疆稳疆英模、金融时事和行业名家事迹等方面多维度挖掘思政元素,构建“党史学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国情怀”“金融职业道德”等课程思政元素库,形成了显性育人和隐性育人结合、课内育人和课外育人结合的《金融工程综合实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为相关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严睿  模苏 《经济纵横》2005,(11):25-27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创业高管在老东家多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老东家的优劣机密,了然于胸。曾经的左膀右臂变成竞争对手,家底私事悉数暴露,老东家发怒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5.
企业市场竞争的“势”——《孙子兵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晓明 《经济管理》2001,(16):36-41
企业市场竞争的“势”取决于市场竞争平台的高度。竞争平台高则“势”强,“势”强则表现为竞争势强。战场规则启发了商场规则,“兵经”《孙子兵法》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大有用武之地。企业可以根据《孙子兵法》的“势论”创新原有竞争平台,增强企业竞争的“势”,通过竞争前的准备、竞争时机的选择和竞争策略的运用三方面完美结合,提升市场竞争平台的高度,从而拥有制胜的竞争优势,以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市场如战场,商战如兵战。兵法是商战谋略之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商人陶朱公、白圭,在《孙子兵法》问世不久,就已把《孙子兵法》中的许多原理成功地应用于市场经营,并将其移植、改造为古代的市场经营思想——《积著之理》和《治生之术》。欧美许多国家寻求日本人在国际市场上出奇制胜、后来居上的秘诀,终于发现,“日本管理”中吸收、融合了《孙子兵法》的许多思想与智慧。美国的哈佛、哥伦比亚大学的商学院都将《孙子兵法》列为必读书。《孙子兵法》的许多思想与方法可运用于市场营销。营销决策,市场竞争,产品、价格策略等等,都可以。从《孙子兵法》中找到市场营销诸多切合点。  相似文献   

7.
宋涛 《经济学动态》2005,(10):20-120
上世纪60年代,樊亢教授和宋则行教授组织编写了《外国近现代经济史》三卷本教材,可以说是打下了经济史学科发展的基础。90年代,他们又组织编写了《世界经济史》三卷专著,使该学科研究又大大前进了一步。令我十分高兴的是,最近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由高德步教授主编的《世界经济通史》(上中下三卷),可以说是该学科发展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商战如兵战,商场乃战场。世界市场上商业对抗与竞争空前剧烈,以兵法指导商战已成为现代时尚。其中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当首推《孙子兵法》。这部成书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巨,流传了数千年,不仅哺育了古今中外历代名帅名将,其影响也早已远远超出了军事领域与范畴。据美国名的《幸福》杂志报道,名列世界前500位的大公司首脑们,曾经一致将《孙子兵法》推举为当今世界商业大战出奇制胜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9.
图书是为了启迪孩子智慧的,可一些高价图书在启迪儿童智慧的同时,也在考验家长的钱袋。9月份刚刚开始发售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近千元的“身价”,就令不少家长望而却步。(据9月22日《大河报》)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2,(5):82-85
我要创业 中央电视台的很多经济类知名节目,至今仍留有王利芬的痕迹。王利芬创办了《对话》栏目,恢复创办了经济频道的《经济信息联播》并成为当时第一任总制片人,在此基础上,又创办了早间节目《第一时间》和中午档的《全球资讯榜》。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不知是心理兴趣的使然,还是岁月陡增的必然,忽然间对怀旧类的作品大感兴趣。尤其是每每翻读巴金的《随想录》、韦君宜的《思痛录》、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李茵的《永州旧事》,使我常常独自沉浸在往事如昨的浮想之中,竟然忘却尘世的喧嚣与岁月的空寂。  相似文献   

12.
我酷爱读书,可是身处偏僻,所读之书极其有限,性又至钝,偶有所得,多~知半解。然而,对《聊斋志异》的喜爱却至老弥笃。家父于《聊斋》也情有独钟。还记得儿时冬夜,一家人挤在一铺火炕上,躺在被窝里,听父亲给老祖母说《聊斋》。纸窗外,北风呼啸,偶尔听见墙外一声声凄凉的叫卖声:“毛榛锅里爆,油炒面,细皮酸梨!”声音由近到远。  相似文献   

13.
《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文章试图从中获得对于现代管理的智慧,并让管理者透过这些管理智慧,走向一条成功的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14.
晓亮 《江南论坛》2004,(11):26-27
“资本原罪”问题是今年来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理论问题。对于民间资本、私营经济有无“原罪”的主题,我已经写过一篇《全面客观的看待民企“原罪”》的文章(见《南方日报》2004年2月11日及《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4月20日)。并且在去年台州“民营经济论坛”简略地讲过自己的观点。但是现在看来,我的观点仍然不够明确。从那以后,我又重新学习了《资本论》中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联系实际,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李建平教授撰写的《(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以下简称《探索》)一书,于2006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再版。20年前,我就读过李建平教授(当时他还是讲师)的《探索》,但是,那时无论是对黑格尔的《逻辑学》,还是对《资本论》的理解和研究都还很不够,所以,对《探索》的理解也较粗浅。此后,我持续不断地研究《逻辑学》和《资本论》,对《资本论》的辩证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有较全面、较深的理解,适逢《探索》再版,再次翻阅,发现不仅有许多论述是我后来才逐步形成和理解的,而且还有许多原来不曾深思的问题和关节,《探索》早已提出和研究,并且眼光独到,思维深刻,竞有相识恨晚的感觉。一部著作越是耐看,越能引起有相关研究的人的共鸣和推崇,也就越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学术价值便越高。李建平教授的《探索》就是这样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6.
记得我好像是在2001年向《经济学家茶座》投过稿,发表在它的第4辑上。打那以后,我虽然写了不少东西,但是没有再向《茶座》投过。最近詹小洪先生又向我提起了投稿的事,盛情难却,只好再谋写作之道。不过想来想去,实在没有适合《茶座》读者口味的材料,干脆说一说我为什么3年没有再向《茶座》投稿吧!  相似文献   

17.
徐铁军 《经济师》2003,(11):241-241
文章指出 ,要运用《孙子兵法》中的有关策略作为技巧 ,在谈判中注重造势与诚意、治气与目标、治心与利益、治变与求同等几个环节 ,最终获得双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最近,张艺谋的又一部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下简称《黄金甲》)在“热映”的同时,又一次引发了“热议”。事实上,这些议论的焦点,和他的前几部大片《英雄》、《十面埋伏》,以及近期的另几部大片《无极》、《夜宴》等一样,就是剧本单薄、情节不足,甚至没有故事,或者故事落了俗套。因此,就靠强大的演员阵容,强烈的视听震撼,用大投人拼凑成一个所谓的大场面,试图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重效果。然而,没有内容,仅有形式,不可能支撑起一部真正的大片,票房可能有,口碑就不好说了。在我看来,如果张艺谋们对这些大片的口碑有过高的自视,那么,就低估了中国观众的文化含量了。事实不是已经做出回答了吗?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科技与国力》2002,(1):1-1
很不好意思,我又站在您面前和您交谈了:而您也许很纳闷:《科技与国力》不是已宣布改名了嘛,为何又有一期崭新的杂志出现在面前。其实,这就如同故友离别,总在道过别后又再三回首一样。上期杂志出版后,读们纷纷打来电话,对《科技与国力》的改名,  相似文献   

20.
我爱读《三国志》、《三国演义》。开始时是受其故事和人物吸引,后来是折服其谋略,近年来由于工作的关系,注意力又集中到《三国》的用人艺术上。《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可谓是用人艺术的宝典。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曾经说过:“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这是一个很确当的评论。三国之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逐鹿天下,各派势力之间,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谋略的比试,也是一场人才的大争夺。各派政治领袖都认识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