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13):241-242
通过网络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等技术而衍生的"微"时代,时代特征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传播手段为代表,这些"微"媒体对社会和个人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顺应"微"时代要求,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深刻分析"微"时代的时代特点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当今,一个以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微媒介为标志、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自媒体传播为特征、以最为大众化方式为途径的"微时代"快速到来,对传统宣传方式构成严峻的挑战。笔者结合温州公路部门适应"互联网+"新特点做好"微"文章,打造"大"平台的探索和做法,谈谈创新"微时代"行业宣传工作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介传播时代。这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革命。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服务的大学生群体是微时代信息主力和忠实使用者。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思考在微时代如何提升读者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微博是一个开放快捷的自媒体平台.它一经推出,就犹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网络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微博客户每天发布和转发的信息超过2亿条.伴随微信,一个"微时代"到来了我们每个人面前.无论关注与否,无论认同程度,无论是否乐见,微博已悄无声息但又异常迅猛地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正日益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个专职从事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35年的国企党委书记,我觉得自己不能做"微时代"的旁观者,不能不关注和研究微博微信对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其影响的深度、广度,不能不亲历其中,共享一手资讯,获取切身体会,正面积极引领,善尽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刘型 《秘书工作》2013,(9):21-23
微时代具体包括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话剧、微课程、微生活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移动便携终端的大规模流行,以微博、微信等作为媒介传播代表,以短小精练作为文化传播特征,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这些构成了“微时代”。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类的传播活动进入微时代。微时代以短小精炼的微博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通过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即时、互动、快速为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隐私问题也逐渐被放大,某门户网站做过一项网民调查,90%的被访者表示曾遭遇过个人信息泄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微时代个人信息面临的安全形势很严峻。  相似文献   

7.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手机网民规模达10.0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比例达99.6%,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12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6亿,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3.81亿……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新媒体时代正呼啸而至.  相似文献   

8.
马凌 《活力》2014,(16):57-57
2011年1月21日.互联网巨头腾讯公司推出了微信.这位“微时代”的新宠儿实现了由“弱关系链”向基于个人手机通讯录“强关系链”的转化,并在一年后达到了3亿的用户数量,时间比新浪微博缩短了一半。截至2013年11月,微信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亿.每日活跃用户达1亿,国内外月活跃用户超过2.7亿。其中,微信公众账号在15个月内增长到200多万个,每天保持8000个的增长以及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人民日报、央视等中央媒体微信粉丝数突破百万。  相似文献   

9.
当前,微信已经成为广受人们欢迎的互联网社交平台,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有数据显示,到2013年10月,微信用户数量已经突破6亿,其中海外用户超过1亿,国内用户超过4亿。面对微信这一传播领域的热门产品,本文试图从“使用与满足”、“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融合”、“媒介即讯息”三方面对微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阳昆 《中外企业家》2014,(8):220-221
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超过12亿户,超过人口总数的85%;固定互联网宽度接入用户达到1.86亿户,其中4M以上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达到75.4%;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8.2亿户,其中3G上网用户占比超过30%。中国平均每天用手机上网时长124分钟,手机上网时间比电脑上网时间长29%,毫无疑问,中国已经进入以4V(多量、多样、价值、速度)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到来,更是一场人类思维、教育的革命。大数据不仅在颠覆传统经济模型、概念、而且也对传统的工业性社会中的职业及其发展的观念进行碰撞和冲刷。如何对处于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学生进行富有成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就业工作的新方向。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发展趋势,提出大数据时代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若干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正通信与网络的发达,各种"微"文化走进我们的生活,有人称之为"微时代"。微时代,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样改变并影响着这个社会。信息的传递更加简单而便捷,让这个社会越来越透明化,对党建工作的管理和创新,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考验。就此,浅谈"微时代"做好党建工作的一些看法和认识。1.重视微民情,关注微信息民众是构成社会的基础,党建的内涵和目标就是要统一和稳定民众的思想、构建和谐环境、形成合力、推动管理目标和各项事业顺利开展。重视微民情,是微时代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不二选择。进入微时代,微民们愈来愈"宅",在工作和生活中,信息的传递和沟通都是在屏幕上进行,原始信息的隐蔽性增强,了解民情的难度增大。党建工作者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建立新的  相似文献   

12.
"微时代"是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微时代"概念是在媒体发展迅猛的新时期下被提出的,2009年,栾轶玫在其《新媒体2009:微时代的价值发现》一文中首次使用"微时代"一词,他指出新的媒体时代主要有微生产、微表达、微娱乐等几个显著特点.从CNKI查阅来年,关于学生管理研究的较多,但是对新时期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管理应用中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微时代"是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微时代"概念是在媒体发展迅猛的新时期下被提出的,2009年,栾轶玫在其《新媒体2009:微时代的价值发现》一文中首次使用"微时代"一词,他指出新的媒体时代主要有微生产、微表达、微娱乐等几个显著特点.从CNKI查阅来年,关于学生管理研究的较多,但是对新时期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管理应用中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Feed”爆发     
王砚青 《英才》2015,(3):60-61
Feed广告恰恰可以轻松融入移动互联网,并可根据用户属性进行精准匹配,大大提高广告转化率。今年1月,微信在朋友圈以"Feed"信息流的形式投放了首批广告,包括VIVO智能手机、宝马和可口可乐三个品牌。微信官方数据显示,仅VIVO品牌在一天半的时间内,直接总曝光量就已接近1.55亿。直接曝光之外,这次推荐还引发了用户晒广告的转发热潮,增加了大量的额外曝光,甚至还诱发了很多个人用户"以假乱真"的山寨广告传播,十分疯狂。对此,宣亚传播副总裁吴卫华认为,微信  相似文献   

15.
李奋龙 《数据》2013,(7):51-51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愈发迅猛。相关资料显示:2012年底中国3G用户数达2.22亿,手机上网用户达4.2亿,手机上网用户在全体网民中占74.5%;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地普及,以浏览器为主的入口形式开始逐渐向各个手机应用(APP)分散,人们也正在逐渐习惯用手机上网刷微博,并将微信作为重要社交通信工具。统计信息公开,时代的呼唤面对日新月异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在国家统计局全面推进统计"四大工程"和建设现代化服务型统计的背景下,各级统计机构也相继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部分统计机构还有了相应的官方认证微博。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5月16日,国家统计局政务微信——"统计微讯"的正式上线,更是令统计系统欢欣鼓舞。它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统计机  相似文献   

16.
在"后微博"时代,微博的表现特征是用户增长趋于平稳,更多的社交媒体平台出现,与微博形成竞争和互补,微博的核心特征保持不变,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通过对微博进行使用和体验调查,使我们更了解微博用户的使用感受。进入"后微博"时代,要更注重用户体验、细致化的服务,不只是追求眼球爆炸和病毒营销,更应使微博营销配合其他方式一起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发挥微博的能量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虹 《企业导报》2013,(5):133-135
<正>"微博是地球的脉搏。"——美国《时代》周刊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与传统博客相比,"短、灵、快"是微博的三大主要特征。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巴黎分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微创新”设计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娜  李彬彬 《价值工程》2012,31(20):28-29
文章以产品的"微创新"这一新锐视角为切入点,从用户心理角度分析讨论了在人与产品"微创新"设计关系中用户体验起到的作用,旨在通过以上研究丰富未来"微创新"的设计形式,完善相关应用理论。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对"微创新"设计未来发展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1999年3月,两名美国东芝笔记本电脑用户以"电脑内置的FDC半导体微积码存在引起存盘错误而导致数据破坏的可能性"为由,将东芝告上法庭。东芝承认电脑性能有问题、应负法律责任,但考虑到如果败诉,有可能会被索赔100亿美元的可能,于是东芝选择以10.5亿美元达成庭外和解。5月8日,国内某网站以"东芝还要蒙中国人多久"为题在网上发布了此条消息。"赔美国人,为什么不赔中国人"、"为什么给美国人赔偿,给中国人补丁"的呼声排山倒海似地通过网络这一新兴的媒体迅速在中国  相似文献   

20.
微博客的出现推动着"微时代"的到来。微网络具有迷你型、瞬时性、扁平化的传播特点,为高校创新贫困生工作模式,完善高校贫苦生心理健康的长效机制,在创造对贫困生的政策关怀、道德关怀、心理关怀、情境关怀创设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