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根据今年国务院57次常务会议提出的建立有现代银行特征的农业政策性银行要求,农发行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增强自主筹资功能,逐步建立以人民银行再贷款为依托,市场化发行金融债券为主,其它筹资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筹资机制。而新的筹资机制核心的问题是市场化发债筹资,本文试就此谈谈个人看法。一、市场化发债筹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好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实行市场化筹资,是政策性银行发展的必由之路。2004年以来,农发行在市场化筹资工作中,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2007年6月末,全行市场化筹资占总负债的比例已经超过60%,其中市场化发债所占比例  相似文献   

3.
<正>杭州银行热烈祝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债券发行十五周年。2004年7月2日,农发行首次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开启了农发行市场化筹资的新纪元。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农发行在市场化和多元化融资渠道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债券筹资逐步成为农发行的主要融资来源农发行坚持市场化发债筹资的基本方针,认真研究市场需求,积极顺应市场变化,  相似文献   

4.
<正>自2004年开启市场化发债以来,农发行已经成为实现境内外发债筹资一体化的中国第三大债券发行主体和第一大"三农"债券发行主体。作为全市场首只农发债指数基金管理人,广发基金必将紧密围绕农发债发行策略,加强农发债相关基金投研工作,完善产品布局,为农发行践行"支农为国立行为民"的使命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积极参与农发行服务"三农"、振兴乡村的使命征程。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农发债支农筹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大局,坚持守正创新,坚决落实好农发债发行管理的各项工作,增强市场化筹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见证了农发债的成长。十年间,农发行市场化发债从零起步,踏实求索,经受住了债券市场不同时期的各种考验,实现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债券品种逐渐丰富、期限结构日趋合理、投资主体不断多元化的跨越式发展。十年里,农发行不仅成功凝聚市场力量为"三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也为推进债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十年求索,市场化筹资之路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光阴转瞬,承载着"三农"使命的农发行市场化筹资业务已然历经十载风雨。十年来,农发行畅通的筹资渠道在解决自身资金来源、推进债券市场建设、为"三农"提供充足的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年,见证了农发行市场化筹资从起步到发展成熟的磨砺历程,也见证了农发行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在农发债发行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所有农发行人都应该铭记的、十年间市场  相似文献   

8.
正农发行自2004年开启市场化发债以来,经过十五年的实践和积淀,目前已经成为实现境内外发债筹资一体化的中国第三大债券发行主体和第一大"三农"债券发行主体,是引导境内外资金支持"三农"的重要实施者、中国债券市场持续稳健发展的核心参与者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贡献者。回首十五载,中信证券有幸与农发行携手同行、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市场化筹资启动,农发行的债券发行总量已达4409.7亿,其中2006年发债总量达到2000亿,较2004年的408亿增长4倍,成为全国银行间市场上第3大发债主体;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一直控制在2.6%以下,低于再贷款利率60个基点以上。为了顺应农发行市场化筹资大势,本刊与农发行总行资金计划部合作,于2006年第3期开辟了“聚焦债券”专栏,连续刊载10篇相关文章,到这一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些文章既有对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有对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构想,为农发行进一步发展市场化筹资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其中我国银行间市场分析报告通过回顾近年的债券市场走势,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中央行紧缩货币政策相继出台、债券市场不断震荡调整、资金阶段性紧张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剖析引起市场变化的内外原因,为有关决策和工作安排提供参考;有关农发行发债实际业务的文章对资产负债管理指导下的债券发行思路、农发行贷款定价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方式、债券发行成本的确立标准等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关于票据交易、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论文研究农发行开办资金交易和证券发行新业务品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为将来进一步扩展资金交易业务范围,增加市场化筹资手段提供了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储备。希望通过专栏这个窗口,全系统的广大读者已经初步了解到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间接感受到金融市场的竞争、挑战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切实贯彻执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日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债筹资250亿元支持粮棉油跨年收购。农发行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市场化发行今年第二期一年期固定利率金融债券100亿元、第三期半年期固定利率金融债券150亿元,合计筹资250亿元支持粮棉油跨年收购;发债中标利率依次为2.25%、2.04%,均为2004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同品种债券新低。农发行有关负责人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39家承销商参与了这两期债券的招投标,认购踊…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5月10日,"中债—农发行债券总指数"由农发行和中央结算公司联合发布。这是农发行推进市场化筹资、参与债券市场建设的一项重大创新,也是我国"三农"领域政策性金融债券指标的首创之作。农发债指数的成功推出,对于优化农发债发行策略、引导投资者投资决策、推动债券市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必将进一步提升农发行在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推动农发行聚集和引导  相似文献   

12.
<正>2004年7月2日,农发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了第一支政策性金融债券,正式拉开了农发行市场化自主筹资的崭新序幕。迄今为止,农发债已走过整整十年的发展历程,累计发行期数达261期,筹集人民币资金3.3万亿元。农发行作为主要发行体之一,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同成长,聚市场众力搭建了一条政策性信贷支农的重要金融渠道,为建设中国新农村的梦想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以政策为根本,坚持以市场化发债为主的筹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开篇的话     
<正>2004年7月2日,农发行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招标方式发行政策性金融债,拉开了农发行市场化筹资的崭新序幕。2012年开始,农发行开创境外筹资模式,农发债稳步迈:入国际资本市场,筹集境外人民币资金110亿元,完成了募集境外资金回流境内农村的有益探索。2014年,农发行迎来了农发债的第十个年头,债券发行规模从2004年的408亿元增长到6500亿元,增长近16倍。十年  相似文献   

14.
大事记     
<正>2004年市场化发债首年,农发行共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4期计408亿元,为农发行市场化发债筹集支农资金奠定了基础。3月18日农发行以农发字[2004]53号向人民银行上报《关于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请示》。3月27日人民银行以银复[2004]16号正式批复,同意农发行采用市场化方式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6月22日首次农发债承销团组建大会在北京召开。农发  相似文献   

15.
<正>2004年7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第一期80亿金融债券,标志着农发行正式开启市场化融资。时至今日,农发债发行工作已经走过了十五个春秋。在这个特别的日子,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农发行债券承销团的重要成员之一,热烈祝贺农发行金融债券发行十五周年。十五年来,农发行不断突破进取,坚持走在市场化融资、多渠道发债的道路上。农发债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发行业务  相似文献   

16.
<正>2004年7月2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首次通过银行间市场公开发行了政策性金融债券80亿元,迈出了农发行市场化筹资里程碑式的第一步。弹指一挥间,农发行市场化筹资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十年。农发行走上市场化筹资之路,初始动因是农发行通过市场化筹资的方式,在确保收购资金供应以及新业务发展所需资金的基础上,逐步归还人民银行再贷款,从而支持和配合中  相似文献   

17.
市场化运作不是商业银行的专利。对于政策性金融来说,政策导向、市场运作、商业管理,走开发性金融的路子已经越来越明朗。2004年7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首次招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至今已成功发债2410亿元,打破了建行以来资金来源除注册资本外全部依靠人民银行再贷款的历史。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利率市场化定价体系建设,标志着农发行“市场化”的资金运营机制从此拉开帷幕。从“资金计划”到“资金经营”的转变,将赋予农发行资金管理以新的内涵。作为货币市场的新生力量,农发行的资金运营拥有广阔的空间。展望未来,农发行还将全面进入拆借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等各个领域,广泛利用资产证券化、利率互换等金融工具,逐步提升市场参与度,推动传统存贷业务与新兴中间业务共同发展。本刊自第3期起推出“聚焦债券”专栏,以债券为引、金融市场大环境为背景,透视农发行发债状况,介绍资金交易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实务,引荐市场风险防控技术,探讨货币市场的热点问题。这些内容将陆续分布在今后的若干个专题中,作为与"市场化"资金经营探索与实践相对应的“精神产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通过介绍近两年来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债现状,简要分析农发行金融债券发行的筹资成本和利与弊,为今后农发行发债提供一定的参考。一、近两年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债的现状1994年,我国三家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相继宣告成立。这一年国家开发银行率先对有关金融机构发行了金融债券,随后中国进出口银行也进行了发债工作。1995年度,这两家银行又同样开展了新的金融债券发行工作。农发行缘于成立时间相对较晚或人民银行未允,故未能参与这两年同期的发债工作。上述两家银行的发债对象主要是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等四家金融机构,并分别有择定好的对象,如进出口银行两年来一直向中国银行发债。今后农发行发债亦可在这四家中选择。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所筹集的资金按规定专款专用。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发行采用的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的无纸化发行方式,发行的对象是由人民银  相似文献   

19.
5年多来,在总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场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农发行市场化发债工作实现跨越式飞跃,债券发行规模从小到大,发行品种由少到多,发行方式不断创新,市场影响日益扩大,市场经验日趋丰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基本树立"农发债"品牌.  相似文献   

20.
在农发行筹资发债百期纪念的特别日子里,回顾五年来的资金交易工作,既经历了起步阶段的几许维艰,又品尝了快速发展阶段的胜利喜悦,更对未来前进道路充满了美好憧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