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社教 《生产力研究》2003,37(5):103-104
生产不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的目的在生产者之中 ;生产者正是为了满足社会人自身各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和再生产 ,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决定了生产力内容的复杂性 ;在这种连续不断的生产和再生产中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人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精神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对应范畴,是生产力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应如何认识精神生产力的内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呢?本文从生产力发展的史实角度,对精神生产力内在的自然精神生产力和社会精神生产力的相互制约、相互推动及其平衡关系作了探索,特别是对中国以儒家学说为主的社会精神生产力如何阻碍中国自然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作了较为细微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发展综合生产力,是发展一切生产力。不仅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且要发展自然生产力;不仅要发展微观生产力,而且要发展宏观生产力;不仅要发展现实生产力,而且要发展潜在生产力;不仅要发展容体生产力,而且要发展主体生产力;不仅要发展个人生产力,而且要发展集体生产力;不仅要发展物质生产力,而且要发展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定义和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生产力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或生产方式下,由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的活动不断随机组合着的具有运动性、连续性和系统性等特点的一种社会共同活动方式。其中,物质生产活动是基础,精神生产活动是关键;人的生产的活动是核心.教育是"生产人"的活动过程。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教育水平,实际上是其生产力水平的象征和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无休止的矛盾运动过程是推动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目前有关生产力的几个常见的术语,劳动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进行了简要的剖析,指出了人们对于这些术语在理解上存在的混乱之处,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术语应有的正确含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生产力社会化是物质生产力、科技生产力、教育生产力三者社会化形成的社会化体系。现代生产力的规定再不能只停留在物质生产力的规定上,而应当概括物质生产力、科技生产力、教育生产力的本质特性。现代生产力应规定为:人综合发现、创造、内化自然与人的关系以使人更好地生存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不论物质生产力发展,还是精神生产力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调整和规范。政策能起到调整和规范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在关系及其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策就具有了"生产力"的性质。事实上,政策既体现为一种物质生产力,又体现为一种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虽然已探讨多年 ,但分歧依旧。本文从观察人的活动、分析人在活动中 ,在和他物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找到了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答案 ,得出了人的本质是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综合这一结论。即 :生产力对人的本质的决定作用是和社会关系一起共同发生作用的 ,单纯改变社会关系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本质 ,但发展了的生产力若无适宜的社会关系相配合 ,人的本质也不会有大的改变。所以说 :人的本质是由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而不仅仅是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试论知识生产力及其生成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生产力是不同于物质生产力的一种新质生产力,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为主导的生产力。但知识生产力必须成长于物质生产力基础之上,必须有丰厚的物质经济基础、知识积累、智力资本以及竞争的市场条件与专注于发展生产力的国际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形成范围及内涵是不同的。建立在国际分工基础之上的国际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跨越国家、民族的界限的阶段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力、国际集体力和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传统的唯“物”生产力观提出质疑,认为社会生产力作为能动的、革命的社会发展动力源,是一个包括物质生产力、人口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在内的完整有机体系;据此,通过对传统物本生产力经济学的反思,提出全方位、开放性和深层次的生产力经济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试图对生产力进行量化分析,建立了生产力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中所揭示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粗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生产力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与实践的标准是一致的,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现阶段,生产力标准的提出,不仅我们衡量或评价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客观尺度,而且对我们全面客观地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判断改革中的得失成败,为标准的提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命题和普适论断,并不仅仅指向自然科学,而更要同时涵托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均与生产力具有极高的相关度,并对生产力状态具有相同甚至更强的解释力。社会科学是生产力之母。自然科学是生产力之父。社会各界长期以来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作的完全自然科学化的偏狭认知和错误理解,既不符合经典作家的原本旨意和生产力发展的真实轨迹,又背离了现代化浪潮和知识经济的内在要求。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良性互动而共同构成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规律。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在本质上是物体的运动。生产力的转移点正是基于生产力的本质而成为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的转移点由输出点和输入点构成。输出点位于劳动资料上,是劳动运动输出劳动资料之点。输入点位于劳动对象上,是劳动运动输入劳动对象的输入之点,它不仅是生产力的产生之点,而且因位置不同而影响生产率的高低。  相似文献   

17.
贾景德 《生产力研究》2003,(4):112-113,135
社会生产力系统包括了科技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呈现出正反馈机制和负反馈机制的复杂局面。科技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其他矛盾运动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与周民攸同志商榷提出了以下论点:1.在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的矛盾运动中,精神生产力已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根据;2.现代生产力的质态标志是智力型劳动者与智能机器系统的有机统一;3.生产力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纵横交错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是质与量的统一体。生产力的量指的是生产效率的高低。生产力的质指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效率的生产力就是先进生产力。这是对生产力的经济学意义上的理解,它不是生产力的全部内涵。这个认识有深远的理论根源和实践根源,它的正式形成以及对社会生产产生巨大作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后。高效率生产力只是先进生产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先进生产力是高效率生产力和高质量生产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