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分析——一种基于托达罗模型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理论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原因,利用托达罗漠型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笔者由此提出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情况和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的转移,并对托达罗模型与两个层次转移的关系作初步探析,最后给出几点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转移行为分析——一种基于托达罗模型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达罗的人口迁移模型理论旨在解释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原因,利用托达罗模型分析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托达罗模型为基础,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笔者由此提出了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结合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情况和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两个层次的转移,并对托达罗模型与两个层次转移的关系作初步探析,最后给出几点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其在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典模型 ,结合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 ,对托达罗模型做了修正和调整。着重强调了教育在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做了定义 ,提出了该模型的一些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滞后。文章通过结合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双向可逆性、理性和转移难度增大等特点,指出了托达罗模型在判断剩余劳动力富余情况、生活成本、去留决定和就业概率方面的局限性并进行修正分析,由此得到要促进经济三元结构的形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建立自由宽松的劳动力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封周天勇教授发表在2001年《经济研究》上的“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一文中封托达罗模型所做出的修正进行深入推敲,本文认为周做出的修正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田青 《中国城市经济》2011,(9):242-243,245
由于存在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二元制度及由此产生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中国的乡-城劳动力转移表现出很多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且第二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也将中国的现实特殊化。针对这些特点,本文对托达罗模型中的关键变量进行了修正和扩展,并根据第二代农民工的就业特点将就业概率和农村实际收入进行了修正,能够更好的解释当前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9.
陈洁莹 《中国经贸》2010,(14):162-162
一,对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改进 托达罗认为,农村劳动力在决定是否前往城市工作时,主要考虑预期的城乡收入差距。其影响因素有:预期城乡收入差异和预期在城市找到工作的可能性。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资料,我国2000年城镇人口为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比1990年增长了9.86个百分点;乡村人口为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而1990年这一比例为73.67%.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近十年城市化的步伐较快,但是与发达国家平均城市化率在75%左右,发展中国家也在45%左右相比,我们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喻言 《改革与战略》2007,23(8):11-13
本文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从生活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就业概率、农村实际工资率以及非货币性收益和成本四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模型提出相关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2.
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的广西具备刘易斯模型所说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三次产业结构偏差、工业化程度低、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下降和城镇化滞后,无法吸纳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受当前经济收入差距(而非托达罗模型的预期收入差距)的驱动,2003年,广西农村71.89%外出劳动力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迁移.为此,探讨适合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新型城市化与现代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决定了中国能否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融入推拉理论,结合刘易斯劳动力转移模型,对托达罗模型进行修正和创新,分析了中国实现城乡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条件。并指出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中的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土地城市化等问题,提出了实现新时期新型城市化与现代工业化协调发展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经营是农业未来经营的发展方向。规模化经营必然使农村劳动力的潜在失业显性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压力更大。为此,应该对现有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化分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改变现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隐性成本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隐性成本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认识和重视对这些隐性成本的分析和计量,将会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决策理性,对政府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政策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石家庄市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协调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但总体来看城镇化的质量还不高,存在着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够充分,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制约等问题。文章对2011~2015年石家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石家庄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对全国31个省份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 2005年末,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8319万人,比上年增加957万人,增长5.5%。已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7.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并呈现出以异地转移为主、就业以制造业为多、西部地区转移人数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职业技能教育是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要求和现实要求,更是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生存要求。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真正的、彻底的转移,使之出得去、活得下、发展好,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各种职业技能教育,教会他们在城市谋生的手段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农民培训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应,单靠市场机制由个人、企业来承担农民的培训显然是不够的。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并充分运用好市场机制引导个人、企业、学校(职业学校)来参与农民的培训,对参与农民培训个人、企业、学校政府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繁荣进步是以本民族聚居区域的繁荣进步为载体。跨省(区)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对解决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配置都有积极作用,但广西农村劳动力能否就地向现代农业、工业和城镇转移决定着其民族聚居区域能否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