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号文件要求: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生产大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力度,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开展农作物制种、渔业、农机、农房保险和重点国有林区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推进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多国的保险实践证明没有政府支持的农业保险无法实现有效市场化.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也即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从供求理论和价格歧视理论出发,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与保费补贴率问题相结合,探究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最优补贴率.研究发现,农业保险最优纯补贴率为农业保险赔付率.进一步引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进行定价,利用农业保险赔付率模拟各地区系统性风险,根据不同险种不同保障水平的保费补贴率风险溢价,测算出各地区不同险种的最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为了最大化农业保险的助农功效,还需要通过实行差别化补贴率、降低保险赔付率和经营管理费用率,优化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最终实现我国财政补贴农业保险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抬升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作为决策单元,运用SE-SBM模型对2008—2015年辽宁省各地级市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效率进行测算并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总体保持稳定增长,在观测期间省内大部分城市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效率在空间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的价格构成与保费补贴比例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荣 《财政研究》2012,(10):44-46
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已实施多年,但补贴比例缺乏理论依据,影响了补贴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风险的特殊性,进而探讨了农业保险的价格构成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实质,提出了保证一定投保率条件下确定适度保费补贴比例的方法,为政府科学制定保费补贴政策、确定保费补贴规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是我国各级政府支持农业的新增事权。要准确理解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事权的性质,需要把握其公共政策的属性。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事权划分上,中央和省级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事权。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农业保险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上并不相适应,表现在:中央财政对各省的补贴力度未能充分差异化;农业大省的补贴负担过重;县级财政保费补贴的支出责任与财力严重不匹配。展望未来,我国应该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适度调整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并建立起评价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自主投保和强制投保两类农业保险投保形式,分别建立RCK模型,并引入保费补贴比例变量,考虑农业的外部性,建立政府净收益最大化模型。以农业产出水平及政府净收益为标准,比较了两类投保形式的优劣,分析得出相应的最优保费补贴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当强制投保比例超过阈值时,强制农业保险优于自主投保农业保险;并在强制投保情况下,得出的最优投保比例和最优保费补贴比例能够较好解释现实情况。综合考虑,政府应采取强制投保农业保险的形式,并适当提高强制投保比例及保费补贴比例。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农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责任。为调动地方的积极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设立了较大规模的农林水事务专项转移支付,并要求地方政府在共同事权项目中进行配套补贴。中央专项转移支付是否会激励地方政府的农业支出行为?具体的激励机制是什么?对区域均衡发展又有何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政策情境,构建了中央农业保险专项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保费补贴行为之间的“激励—响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2008~2017年我国各省农险保费补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央农业保险专项转移支付对各省农险保费补贴的激励效应,并探讨了这种激励效应的时间趋势及后果。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央农业保险专项转移支付显著激励了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包括种植业、养殖业)保费的补贴支出,对养殖业保险的激励效应要比种植业保险更为显著,对中西部地区的激励效应要强于东部地区;在现行的比例补贴方式下,地方对农业保险保费的实际补贴水平低于其最优补贴规模;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央农业保险专项转移支付对中西部地区的激励效应出现了“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对东部地区的激励效应则一直比较平稳;在现行的地方先行...  相似文献   

8.
财政部副部长李勇日前表示,自2007年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中央财政已累计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62.1亿元,为“三农”事业提供风险保障逾1.5万亿元。  相似文献   

9.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不同群体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城乡居民收入再分配、东部与中西部农户收入再分配以及贫困农户和富裕农户收入再分配三个维度,就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本文认为,保费补贴本质上是专门面向农户的一种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因此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但由于我国区域间保费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补贴额度及补贴成效进行了总结,剖析了我国农业保险"高补贴低覆盖"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业保险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广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的优势和缺陷分析,从合理确定财政补贴保费的农业保险险种范围、合理确定保费补贴比例和补贴对象、对保险企业配套税收优惠政策,以及构建广西农业保险巨灾风险有效分担机制等角度,提出了改进广西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模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做好我省的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提高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有利于养殖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目前,我省制定并印发了《山西省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财政支农方式,农业保险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运用。不少研究认为,农业保险补贴属于WTO“绿箱”工具,不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然而,近年来有研究指出,WTO关于农业保险补贴“归箱”的规则并不完备,简单将农业保险补贴视作“绿箱”工具并不准确。本文系统梳理了WTO关于农业保险补贴的现行规则框架,总结了WTO相关规则的主要特征和不完备之处,并基于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的实践,从保费补贴以及农业再保险支持两方面评估了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的合规风险。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我国农业保险补贴要受到WTO《农业协定》及我国入世承诺协议的共同约束,其中的核心约束是8.5%的微量允许政策;第二,保费补贴中的收入保险和自然灾害保险被视作“绿箱”工具,需要满足特定条件,否则仍存在被视作“黄箱”工具的可能性;第三,现行WTO关于农业保险补贴的规则存在不完备之处,滞后于全球农业保险发展实践,迫切需要完善;第四,我国种植业收入保险保费补贴的WTO合规风险总体有限并且可控,而再保险支持并无合规风险。论文最后就WTO规则框架下我国农业保险补贴的合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自2013年贵州省被正式纳入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范围以来,森林保险覆盖率显著提升,补贴金额大幅增加,但森林保险发展不够均衡、商品林保险增长缓慢,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保险定价机制不合理、费率厘定缺乏区域差异,保险总体赔付水平较低、风险补偿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保险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市县配套保费补贴压力较大.因此,建议创新森林保险产品、完善保险定价及费率厘定机制、优化投保与理赔流程、实施差异化补贴标准,以此来促进贵州省森林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并为全国森林保险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近日,笔者在日市调研农业保险时得知该市2013年开始施行育肥猪保险,市政府确定由X保险公司统一经办。走访中得知:一个姓周的生猪养殖大户,当年共饲养育肥猪5000头。据他说,由于是首次投保,他对X保险公司和育肥猪保险并不了解,因此不愿意全部投保,只试探性地投保了500头,保险期限1年。根据日市的保费补贴政策,周老板需要向X保险公司为每头猪交4元保费,合计交保费2000元;同时政府为每头猪补贴保费16元,合计向X保险公司支付保费补贴8000元。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从2007年开始对农业保险进行保费补贴试点,政府补贴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保险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涌现出很多问题.本文对我国农业保险补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耕地地力指数保险是通过保险机制开展耕地地力保护的重要举措,对激发农户耕地保护积极性、强化我国耕地保护和确保粮食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分析耕地地力指数保险的理论机制基础上,基于上海、广东、浙江、河南等省份开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的试点情况,归纳总结了我国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在实践探索中的经验成效与制约因素。研究发现,耕地地力指数保险在试点实践的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耕地地力保护作用,试点地区在保险方案与运行模式、保险工作机制与协作、保费补贴分担与服务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实践经验,但也存在产品设计不充分、保费补贴资金不足、农户参与不高等问题。据此提出进一步完善耕地地力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优化保费补贴机制、提升保险科技运用、加强保险产品宣传、完善顶层设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农业保险财政补贴体系中存在不足,如农作物保费补贴和相关税收优惠范围狭窄、形式单一、补贴比例不高、补贴政策不健全等。本文着重讲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业保险财政补贴体系的优化设计:加大保费补贴力度、增加经营费用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再保险的补贴、建立有效的巨灾风险机制、建立有效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以来,财政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文件精神,实施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通过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农业保险快速发展,不仅为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而且进一步推动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各级政府领导下,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金融环境逐渐改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建立引入农业风险冲击和农业保险的基本模型,基于此引入农业保险投资和农业保险补贴,通过数值模拟比较三种农险模式对农民终身效用的影响。其次,运用2010~2015的分省面板数据来检验不同农业保险模式对农户消费和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保险补贴对农民终身效用的提高大于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投资提高农民终身效用的水平大于农业保险补贴;基于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方法表明农业保险保费、赔付和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提高农民消费和HDI(人类发展指数);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表明只有当农民消费和HDI的发展超过一定的门槛值以后,农业保险保费、赔付和补贴对农民消费和HDI的影响才会变为正相关,农业保险的反贫困效应才能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