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水县是个老区贫困县,1985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不到120元的贫困户有3.866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5.4%,贫困人口16.7931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48.8%。如何扶持这批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从1987年开始,我们改变了扶贫方式,把重点放在科技扶贫上,将过去单纯地向贫困乡村和贫困户输血转为  相似文献   

2.
抓关键、破难题、谋长远,江西省新干县探路扶贫开发工作新模式,全面打响扶贫开发攻坚战。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新干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061元,增长15.3%,其中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3265元,增长20.2%。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3378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7%。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赣州市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国定贫困县有8个,省定贫困乡177个,贫困人口105万。8个贫困县中省定的贫困乡118个,贫困人口71.78万人,分别占全市66.6%、68.3%。1994年开始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到1999年底,贫困县贫困人口下降到22.46万,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5元。但在贫困县农民收入普遍提高和贫困户绝大多数解决温饱的同时,贫困县农户收入同全市农户收入,以及贫困县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渐拉大。全市农村农户年人均纯收入2095元,贫困县农户收入与之相差730元;贫困县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也较大,相对贫困县农户平均1365元收入800元以下收入人口占12.37%,2000元以上收入的农户人口占13.12%。贫困县内低收入的这部分人口基本上还处于温饱与绝对贫困的边缘(1999年全国温饱线为625元)。分析农户收入间的差距产生的原因,对下世纪继续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现状分析(一)地理条件的客观性。赣南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区,8个贫困县的绝大多数贫困乡镇均座落在山区(库区)、丘陵(半山区)。这些地方交通水利、电力、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对滞后,加之信息...  相似文献   

4.
“十五”初期,霍邱县共有贫困户60763户。贫困人口250564人,年人均纯收入仅有448元。“十五”期末,全县共有贫困户39184户、贫困人口140991人、年人均纯收入达661元,期末比期初贫困户数减少了35.5%,贫困人口减少了43.7%,年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7.5%。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十堰市郊区农村共有109个行政村,农村总人口8.2万人,截至2004年底,仍有贫困村56个,占51.4%;贫困户7263户、27600人,占郊区农村人口的33.7%。其中,年人纯收入在924元以下的低收入贫困户5553户、21100人。比十堰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20元少8596元,城乡差比为10.3:1.  相似文献   

6.
越鸿 《中国经济信息》2007,(8):F0002-F0002,1
保康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是一个有29万人、集老少边于一体的高寒贫困县。2002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农村贫困人口高达13万人。穷则思变。近几年来,该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抓住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搬迁扶贫等工作重点,并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使全县贫困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6年。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145元,净增600余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降至3.3万人,实现了由贫穷、愚昧、落后向文明、富裕、和谐的大跨越。  相似文献   

7.
《老区建设》2009,(5):4-4
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08年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公报显示,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0%。农:村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7%。按2008年农村贫困标准1196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007万人。  相似文献   

8.
一向以边远穷困著称的德江县,地处武陵山区,是贵州省31个贫困县之一。由于长期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封闭的思维定势,制约了德江经济的正常发展,导致全县财困民穷,至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仅8565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不到200元,吃粮不到200公斤的贫困户44036户,占农村总户数的62.7%,贫困人口209615  相似文献   

9.
1993年以来的五年间,四川扶贫攻坚取得了初战的胜利。一是全省贫困农户粮增产钱增收,贫困程度明显缓解。预计1997年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032元,比1992年增加573元,人均粮食占有量可达408公斤,比1992年增加93公斤;贫困发生率由1992年的9.49%下降为1997年的6.04%。同时,贫困农民的衣着、食物结构、居住条件。教育、卫生状况都有明显改善。二是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一批贫困县已经解决温饱。五年间全省共减少贫困人口350万人,平均每年减少70万人,全省贫困人口下降46.2%。1996年和1997年两年有渠县、长宁、珙县、沐川、汉源、…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苍南县西南山区原有19个贫困乡镇,涉及417个行政村,7.7万户,30.7万贫困人口。经过几年的扶贫攻坚,到1997年底,全县实现乡镇级基本脱贫,目前为止,贫困村下降为48个,贫困户下降为0.7万户,贫困人口下降到2.78万人,扶贫攻坚取得辉煌成就。一是山区经济总量逐年增加。1998年19个贫困乡镇的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1.2万元,财政税收1691.6万元,分别比实施“三三八”攻坚计划前的1994年的6亿元和771万元,增长86%和119%。农民人均年收入也逐步提高,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相似文献   

11.
张云 《宁波通讯》2012,(11):52-52
近年来,江北区围绕“培训农民、提升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总体目标,坚持以“三思三创”精神大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全区农民经职业培训后就业率为86%。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24元,同比增长17.4%,增速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傅国民 《唐山经济》2006,(11):12-13,38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始终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近年来,古冶区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保持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局面。2005年,全区农业实现增加值4.77亿元,较上年增长5.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2元,较上年增长6.6%。  相似文献   

13.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和省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吉安老区的扶贫工作又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累计投入资金9.8亿元,实施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900多个,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808元提高到1197元,年均增长10%;贫困人口由39.8万人减少到29.7万人,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缓解。培训贫困劳动力6.3万人次,资助4800名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农函大学习,95%的贫困劳力都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于源 《宁波通讯》2012,(22):37-38
四明山镇北溪村 北溪村位于四明山镇东部,始建于南宋初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辖区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人口总户数331户,总人口974人,现有山林面积7534亩,其中花木种植3280亩,毛竹4000亩。村集体拥有经济林800亩,小水电站2座,装机容量510千瓦。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20元。北溪村是典型的山区农村,其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困境和矛盾也具有代表性。本报告以北溪村为例,探索我市四明山区农村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袁州区飞剑潭乡南坑村是一个边远的库区小山村,50年代后期由于宜春飞剑潭水库的建设,该村90%的良田被淹,人均水田面积仅有0.12亩,全村22个村民小组,共有509户2518人,其中贫困户 187户,贫困人口96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38.4%,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85元。南坑村贫穷的重要原因:一是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因灾返贫现象  相似文献   

16.
王谦 《发展》2012,(6):10-11
环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人口高达32.61万,占总人口的93.25%。按照最新国家贫困标准(人均纯收入2300元)计算,全县尚有24.79万贫困人口,贫困面高达76.3%,扶贫开发的任务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7.
滦南县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浓墨重彩描绘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农村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850元,同比增长10.1%。全县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峡江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全县有耕地面积26.8万亩,总人口约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2.5万人。农村中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贫富悬殊,差距较大,尤其是近年更为突出。以2005年为例,全县农村人均纯收入上3000元,有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万元,不仅在农村建有“安乐窝”,而且还在新(老)县城购置了套房,过上城市人的生活。而全县1.54万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只有600元左右,全县2.33万低收入人口的人均纯收入为9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9.
崇州市总人口64.92万人,农业人口55万人,乡村总劳动力34.58万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502元,农村贫困人口15339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3%(不含在民政部门领取低保金的人数)。这类贫困群体与在民政部门享受低保的人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既非老弱也非病残,他们都是思维正常,身体健康的人。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无法摆脱现有的贫困?冷静、客观分析造成该类群体贫困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全州县大西江镇现有贫困人口607户2362人,住在边远山区的1583人,占67%,初中以下文化及文盲1913人,占81%,他们的年人均纯收入都在800元以下,其中:粮食收入占60%,养猪、鸡、鸭等收入占20%,外出务工收入占15%,其他收入占5%。从以上数据可看出,贫困人口大多是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农民,且文化程度低,收入单一,以传统种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