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总体区域差距呈倒N型变化;1978—2010年间人均GDP基尼系数在0.268~0.356范围内变动,但由于缺乏成熟的人均GDP基尼系数判别标准,其是否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有待进一步研究。从基尼系数差异分解的结果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受到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经济差距的影响,且这些差距大部分来自于东西部与东中部之间,东部地区内部各省份间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来源于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之间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各省份间,这将为今后国家制定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乘数理论,利用2001-2011年我国大陆31个省的面板数据,建立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各省间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外出口时各省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作用的省际差异很大;最后对东、中、西部地区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长期与短期两个方面,对东、中、西部三大区域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长期内,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依赖性;在短期内,东、中、西三大区域能源消耗对经济增长均未呈现出短期的单向拉动效应.而对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方面,却只有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存在着短期的拉动效应.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东、中、西三大地带差距的扩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自然的,又有社会与经济方面的,其中,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投资、税收等方面的向东部沿海地带的倾斜是引起差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三大经济区中六个省份的出口和GDP变量,检验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是否带动出口。透过单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各经济区不同省份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为增强出口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优化产品结构,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我国三大经济区中六个省份的出口和GDP变量,检验出口是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是否带动出口。透过单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各经济区不同省份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为增强出口和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优化产品结构,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各地区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地方财力也不断增强。但是,各地区财力差异悬殊。这不仅表现在东、中、西部三大地带之间,还表现在同一省内的不同县区之间。本文以山东省为例,考察2005年—2010年县际财力差异,并提出建立省内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想,以缩小县级政府间在财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方面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H-O-V模型,利用2005~201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制造业出口升级的影响,进而用面板分位数回归考察环境规制对处于不同技术水平的省、市、自治区间的影响差异。结果显示:"事前控制型"和"事后治理型"环境规制不仅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截然相反,而且在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分位点提高,"事前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升级的促进作用呈"倒U型",而"事后治理型"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却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服务业发展增速较快的同时,伴随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日趋严重。1993年~2010年,全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距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大,在高位又略有下降的过程。Theil指数对服务业发展差异来源的分析显示: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对全国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很小,中国服务业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省际差异。落后地区要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应在以下方面努力: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强人才培训和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加大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C-D生产函数的Solow模型,通过计量方法得到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生产函数,进而计算出固定资本存量(K)、劳动(L)、全要素生产率(TE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合三大地区经济增长趋势的变化得出,三大地区经济差距主要是由投资的差距引起的。因此,要缩小东、中、西部的经济差距,必须加大对中西部的投资,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科技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