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深层次矛盾,着力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并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权,这与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权关系如何呢,本文拟对两权关系以及认识这一关系的意义阐述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区别与联系 围绕如何搞活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自84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根据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围绕着落实企业经营权  相似文献   

2.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之后,为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即通过企业制度创新稳妥地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现代公司制度恰恰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制度安排用以解决政府与企业之间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的问题。依照现代公司制度,国家作为出资人退居到股东地位.以股东方式依《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由此形成了所有者拥有股权,并依照股权比例对企业重要人事、重大决策和收益分配行使决定权,  相似文献   

3.
袁毅  郭凯宇 《西部金融》2004,(11):33-34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向主要是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基础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安排上的特点,其委托代理关系与其他类型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制约了国有企业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试图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制度安排出发,分析其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和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4.
董辅1987年反思了“两权分离”的局限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可以解决国营企业不能成为市场主体的尴尬,但并没有根本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他提出,国有企业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所有制本身。因此,国企改革不应回避所有制改革问题,应将国有小企业改变为私营企业或集体企业,一部分中型国有企业转变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更多的中型与大型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  相似文献   

5.
<正>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多年来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先后采取了利润分成、利改税、两权分离、承包经营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现在又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所有权与经营权既适当分离,又通过一定的组织构造相互制约的企业制度,涵盖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其核心内容是: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严格的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美好的,但对国有企业改革来说,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公司化的推行,在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公司主要由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造而成或者新建并由国家控股。它们仍属于国有公司,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对国有企业的改造就是在国有企业内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即成立股份制企业。股份制公司与原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相比,具有筹集资本容易、适于规模经营、灵活性大、自主性强等特点,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股份制企业是最适合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企业形式,能创造出比原国有企业形式更好的效益,具有最佳的运营效率,如四川长虹、湖北兴化、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一家省级地方国有水电流域开发企业为例,研究探索我国国有企业从政府部门附属物到市场主体的道路和方式选择。其核心问题是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产权关系构建和实现方式;重点是国有企业所有权的实现层面问题,也就是要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享有扩大再生产决策权,并且充分拥有企业简单生产经营管理权。这既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难题,也是整个国有经济体制改革重点。  相似文献   

8.
邓鹤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2):82-84,F003
从经营权、法人则产权、所有权的权能及其内在逻辑联系看,国有企业对其财产只享有法人财产权或经营权而不享有所有权是不可能的。国有企业对其财产必须享有所有权,国有企业财产上存在双重所有权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必须在建立企业法人产权制度的同时 ,建立起有效的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 ,这是防止经营权侵犯所有权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我们对国有企业采取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改革思路,在经营方式上,工、商、建、运等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改革也比较深入,而对所有权制度研究不够,改革不力,以致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产权关系模糊,责权利不清等问题,使部分企业长期亏损。要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仅仅停留在给企业放权让利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从政策调整转向制度创新,按照党的十四大精神.理顺和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关系,这才是改革之本、攻坚所在和经济效益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公司董事会经营权不是传统物权理论中的任何一种物权,也不具有物权的性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权的性质模糊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界线。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之所以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从思想根源上看,正是受了物权至上观念的误导。国企改制成公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建立企业法人产权制度的同时,建立起有效的经营者行为激励与约束机制,这是防止经营权侵犯所有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确保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经过多年改革而效果不理想,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关系模糊的状况没有实质性改变,承包制未能克眼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的弊端,企业难以实现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股份制试点企业虽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企业法人财产权,但由于政资没有分离,国有资产代表同时又是政府代表,国有产权虚置和政企难分的局面依然存在。这导致了两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企业经营权侵犯国家所有权;另一方面,国家所有权又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权。前者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后者则影响企业的有效经营。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确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过程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几年来,这一改革是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推进的。开始,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有些地方和企业创造了许多扩权的经营形式,直到全国大范围地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这一段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行的,而这一思路又是同当时我国整个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是以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框架相联系的。经过这一阶段的改革,使我国国有企业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企业地位也从行政  相似文献   

15.
财务总监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驻到企业,或由国有集团公司董事会派驻到企业,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实施监督控制的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措施.该项特殊行政管理措施实施的目的在于规范国有企业经理人的行为,维护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规范会计信息的真实披露.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制度建立以来40多年的历史表明,它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不能促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十多年来,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如利改税、承包制、税利分流等等,想通过下放经营权、调整利益关系去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但实践已经证明,这些举措并不能真正实现原来设想的目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在总结过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改革由政策性调整转向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思路,今年年初又颁布了《公司法》,这是我国企业制度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所阐述的产权理论,产权是包括所有权和经营权在内的权利束。只有明晰地界定产权关系,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指导下,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我国国有企业过去改革的历程,本文提出只有在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明晰的产权交易机制,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8.
财务总监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层次意义上的财务总监,这类财务总监多数存在于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及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中;另一类是企业监督层次意义上的财务总监,这类财务总监是企业出资人统管统聘的独立于被监督企业的机构或人员。我国各地向国有企业委派的财务总监,大都属于后一类。依照《会计法》和《总会计师条例》,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立总会计师。如何理解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和总会计师制度,区别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财务总监制度与总会计师制度的区别总体来看,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和总会计师制度的区别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产生的基础不同。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制度是在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国有资产产权代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授权管理国有资产的单位等)为了完善委托代理制度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认经营管理者的经济责任,满足国有产权代理人经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该制度的核心是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总会计师制度是为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协助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履行任期目标责任,满足企...  相似文献   

19.
国有民营是一种较为灵活的企业经营机制,近几年来已为不少中小型国有企业引入,效果明显,使不少企业“起死回生”。一、国有民营的资产所有权所谓“国有民营”是相对于国有国营而言的,实质上是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不改变国有资产所有权的性质,在经营上引入个体或私营的机制,将国有资产以租赁的形式交给承租人去经营。国家对企业资产拥有最终意义上的所有权,在一定时期里,政府除向企业征收税金外,还必须收取必要的租金;除监督和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外,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使用…  相似文献   

20.
股份制的实践证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企业制度创新是股份制改造的关键所在.股份制并不必然导致政企分开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要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必须彻底转换政府职能,将政府的几种身份和职能严格区分开.进行股份制改造,要求国有企业遵循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规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为了使股份制改造实现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应允许公有股上市流通,逐步实现公有股市场化.股份制改造还必须同企业改组、强化企业管理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