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伟 《财会月刊》2014,(4):84-85
将资产进行公益性捐赠或作资产损失处理是企业处置资产的两种方式。本文根据税法规定,通过举例对企业将资产进行公益性捐赠和报废作资产损失的税负进行了比较,得出了报废作资产损失处理的税负低于进行公益性捐赠税负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杨坤 《财会通讯》2008,(9):106-107
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如果捐赠方式、内容、对象、捐赠企业规模、捐赠凭证和减免税程序把握不当,则有可能带来纳税损失。因此,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前要作周密的筹划才能节约税务成本。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时,做出不同的会计处理,会对企业当期的税负及税后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同时,不同的会计处理对会计准则和税法要求的体现程度不同,有的企业做出的会计处理甚至违背了会计准则或者税法的要求。本文就企业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时常见的两种会计处理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有实力的企业时不时要对外公益性捐赠。捐赠活动涉及税收,引起企业既得利益流出,如果处理不当,必然增加企业的负担。企业事先安排筹划捐赠活动,有助于顺利完成捐赠行为,还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达到财务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一、捐赠税务筹划的法律依据捐赠具有无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诸多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对外进行公益性捐赠,还在税收制度中设计出  相似文献   

5.
我国税法中,纳税人的公益性捐赠行为被视为销售行为.且征收各类税收.甚至公益性捐赠的税负高于一般销售行为。这种对捐赠财产的二次征税.严重制约了公益事业的发展。文章通过量化分析方法比较了公益性捐赠与一般税收之间的税负,指出了其中的不公平现象.并且拟定了解决当前税法不足的几种方案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6.
胡敏 《财会月刊》2012,(4):34-35
本文以实例分析的方式探讨了企业存货公益性捐赠会计处理及税务调整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存货成本加税费列支捐赠金额的会计处理方法,提出了增加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基数以提高企业捐赠积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企业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有固定资产、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及商品产品等。处置这些资产的方式有出售、清算和报废等。本文仅就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出售的会计和税务处理进行探讨。例:某企业接受捐赠新设备一台,价值50万元,预计使用5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年折旧10万元。3年后,企业出售该设备,售价60万。假设没有残值和清理费用,所得税税率为33%。常见的处理方法有:第一种处理方法:1.接受捐赠时:借:固定资产500000 贷:资本公积——接受捐赠资产价值335000递延税款1650002.出售该设备转入清理时:借:固定资产清理200000 累计折旧3000…  相似文献   

8.
企业对外捐赠资产有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两大类,可分为公益、救济性捐赠和非公益、救济性捐赠两种。本对非现金资产的无形资产捐赠和受赠的会计处理方法作探索。  相似文献   

9.
企业接受捐赠人捐赠资产,实际上是对企业的一种援助行为,但捐赠人在援助的同时并不一定谋求对企业资产提出要求的权利,也不会由于其捐赠资产行为对企业承担责任。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捐赠行为区别对待,它们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一定的差别,本仅就内资企业(简称企业,下同)有关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发生交易和事项的类型越来越多,其中捐赠与接受捐赠资产业务也频繁出现。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都对其会计处理做出了规定。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就捐赠与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也作了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税法规定,公益性捐赠可以按比例税前扣除。这提高了企业对公益性捐赠的积极性,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分析整理出我国企业几种主要的公益性捐赠模式,并对其进行纳税分析,希望能为企业进行公益性捐赠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接受捐赠人捐赠的资产,可以分为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无论接受的是现金资产捐赠,还是非现金资产捐赠,都会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和应交所得税的变化。本文主要结合《企业会计制度》和工作中的问题,谈谈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税务和会计处理。一、企业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的税务处理《关于企业资产评估增值有关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1997]财税字第77号)中规定:“纳税人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不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出售资产或进行清算时,若出售或清算价格低于捐赠时的实物价格,应以接受捐赠时的实物价格…  相似文献   

13.
新准则关于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的会计处理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准则基本没有涉及企业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的会计处理,但在指南中将捐赠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改变了以往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做法。笔者认为,企业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的税务处理不变,但会计处理应按新准则进行,以体现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全面收益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朝黎明 《财会月刊》2017,(12):75-78
实物捐赠税收政策对发展慈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捐赠途径不同的情况下,我国现行的实物捐赠税收政策并不一致,对应的税负差异也较大。为了使实物捐赠税收政策更加公平合理,一是要消除因捐赠途径不同导致的税收差异,只要捐赠用于公益事业,都应视为公益性捐赠,并允许其捐赠支出在所得税前扣除;二是参照股权捐赠税收政策,将公益性实物捐赠的计税依据由公允价值改为历史成本,并适当延长税前扣除的年限或提高扣除比例。  相似文献   

15.
企业有时可能接受他人捐赠的资产。捐赠人捐赠资产,并不一定谋求对企业资产提出要求的权力,也不会因捐赠资产而对企业承担责任。所以,捐赠人不是企业的所有者,这种捐赠也不构成企业的实收资本。但这种捐赠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条规定,资本公积包括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按此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作为资本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在会计处理时,记入“资本公积”科目,但是《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对企业将受赠资产处置时如何处理作出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  相似文献   

16.
吴杰  胡红梅 《会计之友》2007,(5S):19-20
新会计准则基本没有涉及企业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的会计处理,但在指南中将捐赠利得作为营业外收入,改变了以往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做法。笔者认为,企业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的税务处理不变,但会计处理应按新准则进行.以体现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全面收益观点。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公益性捐赠行为是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本文将从我国对于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出发,探讨企业公益性捐赠方式以及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纳税筹划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企业对外公益性捐赠中,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因而导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本文从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特点与税务、会计处理的原则出发,指出在对外捐赠业务的处理中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提出了对外捐赠业务的税务考量与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企业对外公益性捐赠中,会计和税收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因而导致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所得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产生差异.本文从企业公益性捐赠的特点与税务、会计处理的原则出发,指出在对外捐赠业务的处理中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差异,提出了对外捐赠业务的税务考量与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贺顺奎 《财会月刊》2012,(23):53-54
现行税制对企业公益性捐赠执行税前限额扣除,可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激励效应。为了更好地调动企业捐赠的积极性,本文建议修改企业所得税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比例,可考虑执行全额扣除,并将非货币性捐赠纳入税前扣除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