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石油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物资,它一直都是各国争夺的焦点,在当今竞争与机遇并存的社会,石油政治决定了世界的新秩序。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国内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对石油进口依存度持续上升。中国石油安全面临挑战,必须降低对进口的依赖。另外,国际油价不断波动,使得我国在国际石油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挑战,必须建立和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保证我国的石油安全,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亚洲溢价”(Asian Premium)是指中东地区的一些石油输出国长期以来对出口到不同地区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计价公式,从而造成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国家,在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时要比欧、美国家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支付更高的价格。随着我国原油进口需求的逐年增加,“亚洲溢价”已经对我国造成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以2004年为例,我国2004年全年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6280万吨,按照当年溢价水平进行折算,我国当年实际上比美国和欧洲多支付金额均超过6亿美元。因此,“亚洲溢价”已越来越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罗晓云 《大经贸》2003,(6):86-87
2000年中国约有30%的石油从国外进口,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0%.中国进口石油主要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境外供油地点主要集中在中东地区,约占中国石油进口量的一半以上.美伊这场战争将有可能使海湾地区的政治格局更趋向美国主导下的单极化,美国将进一步控制该地区石油.这为中国的能源进口安全增添了不确定性因素.而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石油探明储量占13%,其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油气资源也很丰富.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中国石油消费主要依靠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但中国的石油安全与石油进口的多元化问题息息相关,因此,中国须要开辟除中东地区以外的其他石油供应地。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但俄罗斯石油目前仅占中国石油进口的不足10%,天然气则更少。在俄罗斯经济增长中,石油天然气出口的贡献率超过50%。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兼具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和能源外交三面性。如何发挥地缘优势和传统经济合作优势,利用好俄罗斯的油气资源,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缓解国内油气资源供需矛盾也是必要及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1993年由石油出口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量逐年扩大,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加深.目前,如何解决能源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长期战略问题.当前中国石油进口量的57%要依赖来自中东地区的进口.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1993年由石油出口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进口量逐年扩大,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加深。目前,如何解决能源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长期战略问题。当前中国石油进口量的57%要依赖来自中东地区的进口。但是由于我国既没有成规模的远洋运油船队,更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来维  相似文献   

7.
正回顾我国石油进口的演变历程,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起,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风险逐步增大。1993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仅6.7%,这一指标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增长,在2004年上升至48%,其中原油依存度从1.2%上升到41%。石油对外依存度衡量一国石油净进口占该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例,依据国际能源安全标准,对外依存度大于50%属于危险,而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快速飙升并大幅波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石油进口量和消费量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1.29%,2010年我国前11月达到53%,超过国际通常认定的50%警戒线。国际油价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显著。从应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针对成品油市场化定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大石油勘探力度、加强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发展石油替代能源等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石油期货:完善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油价波动通过石油进口对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成为我国石油供应安全的隐患。国际油价的形成机制是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共同影响市场价格走向,由于没有形成国际化的石油市场体系,转嫁风险机制缺位,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采购现货时不得不量价齐升。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完善国内石油市场体系,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石油安全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石油对外贸易流量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本文通过对我国石油进出口贸易一些流量指标的分析,发现:(1)石油净进口量过大,进口依存度偏高,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2)原油进口的地区集中度偏高,不利于石油资源供应稳定;(3)国际油价持续高企,对国内经济稳定造成威胁。并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03年以来国际油价快速飙升并大幅波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石油进口量和消费量不断增加,2009年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51.29%,2010年我国前11月达到53%,超过国际通常认定的50%警戒线。国际油价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显著。从应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针对成品油市场化定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大石油勘探力度、加强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发展石油期货市场、发展石油替代能源等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油价高涨呼唤避险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全球原油需求增长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恐怖袭击、罢工、产油国政局动荡等不确定因素频频发生,加上投机商乘机炒作,国际油价攀升至 20年来的最高位.我国经济增长提速导致对原油需求不断增加,对原油进口依赖越来越大,国内石油供求矛盾异常突出.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将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的冲击减少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中东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的55%(1981年年初数字),原油产量占世界的30%以上。中东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西欧和日本的石油消费,百分之七八十是由中东提供的,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依然很大。因此,对于西欧、日本和美国来说,中东石油的供应目前无疑仍是一个生命攸关的问题。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为了争夺世  相似文献   

14.
进口原油一程损耗是指原油卸油岸罐量和装油提单量的差量.随着我国外贸进口原油数量的逐年增加,一程损耗问题也随之显现,在当前国际油价高企的形势下,做好进口原油一程损耗管理工作,对于有效减少进口原油因一程损耗而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满足国内市场的石油消费需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国内石油产量只减不增,供需缺口拉大,石油的进口依存度逐年增加.国际上油价的巨幅波动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的国家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建立石油储备能有效平抑油价上涨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剧烈波动,降低进口成本.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商业储备的数量也极其有限,因此,必须尽快建立起我国的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石油对外贸易分析(一)中国石油对外贸易现状我国自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更是首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由于我国石油储量有限,同时国内大多油田产量下降,加上新的勘探局面难以取得重大突破,我国原油产量增幅有限,原油供求缺口越来越大,石油进口贸易也就逐渐扩大。1993年我国原油净进口达1,000万吨,到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达123万吨,12年间增长了12倍,对外依存度已接近40%。中国的石油供应已从基本依靠国内生产转向不断增长的全球供应。据国际能…  相似文献   

17.
油价上涨凸显中国石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春丽  杨凤 《现代商业》2008,(18):37-38
近期由于国际市场油价上涨,美元持续眨值等国际局势的变化,伴随中国国内原油的严重供不应求导致中国油价急剧上涨。油价上涨对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凸显出中国石油存在的问题,国家和企业都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整顿,使我国的石油行业能够稳健地发展,不受国际市场原油产量和汇率波动的影响。只有石油的供给和价格相对稳定,国家经济才能够稳步地发展,因此油价上涨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世界能源形势发生了新变化,特别受中东局势再度紧张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波动很大。心里不禁犯嘀咕:我国石油的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到底该如何解决?看了《财经界》杂志的封面文章“黑金战争有多黑”,专家的建议不能不说让我们心里有了一点底。只有抓住时机“走出去”,实行原油进口的“多源化”和“多元化”,才能摆脱单一化引起的瓶颈。启动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起码就有了一定的储备,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提倡节能,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更新、改造耗能高的用油机具,推出节能车型,同时通过技改压缩社会烧油也需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亚洲国家进口中东原油的价格比欧美国家高,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以往文献资料讨论过这个问题,并发现"亚洲原油溢价"在油价较低的时候确实存在。然而,世界油价在2003年之后上涨迅速,使得欧美国家进口的中东原油价格也快速上涨,有时候高于亚洲国家。在这种形势下,笔者通过对中东同一种原油销售到欧洲、美国、亚洲的价格进行分析,验证在不同油价情况下溢价是否存在,得出了欧美溢价并不存在,亚洲溢价存在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量都与日俱增。我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以及受开采条件的限制,需要从其他石油丰富的地区进口石油,中国石油也需向国际化发展。本文介绍了中国石油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战略思想在中国石油迈向国际的重要性。中国石油走向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是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加强与各国多方面的合作,避免我国对中东地区石油的过分依赖,解决海权的争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