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迹象初显,通货膨胀预期抬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临着退出的选择,为何退出、何时退出以及怎样退出等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背景,进而研究具体的退出策略,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最后预测美国的退出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赵志军 《金融经济(湖南)》2014,(6):13-15
本文主要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不同国家应用的货币政策,我国面对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压力,而应用的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研究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退出机制,内容有退出时机和退出方式,指出了退出时机的条件,以及各种不同情况的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3.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美联储创新了一系列政策工具,实施了高度宽松的刺激性货币政策。随着美国金融市场趋于稳定,经济逐渐走出衰退,羡联储已开始酝酿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战略。本文在阐述关联储采取的各项刺激性政策的基础上,对刺激政策的退出展开分析,以此为中国的刺激政策退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5.
6.
7.
根据对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分析和判断以及美联储会议纪要透露的信息,认为美联储在2013年年底开始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概率较大。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势必对全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明显的溢出影响,我国需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各项政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相关系数法探讨了次贷危机后美国的货币政策取向对我国流动性影响的存在性,从资本流动渠道和贸易渠道两个角度分析了这种影响的机理,并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测算了这种影响的程度。研究结论表明,美国货币政策通过资本流动渠道和贸易渠道对我国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对而言,通过资本流动渠道的影响更为显著,贸易渠道影响存在但不显著。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次贷危机中美国所采用的传统型和创新型货币政策,并对其做了简要分析,以得出对危机中货币政策的评价与启示。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并在各个层面引发共振.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英、日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从我国立场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后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海啸的潮水正逐渐退去之际,各国的政策推出之争论早已见诸于报端,危机已过,短期的刺激政策理应退出,那么政策应如何退出才能保证经济的平稳向好,而不致破坏前期的救市努力?为此,本文将在此向您详说解读。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底以来中国的宽松货币政策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非常之策。为了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确保马到成功,力度过大可以理解。但是,由于货币政策的力度在2009年度对资产泡沫膨胀作出的调整有限,却在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上回归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状态,因此2010年的货币政策很可能会等到经济过热、通胀高企的时候才被迫急刹车,从而加深经济V型调整。与这个结果相比,货币政策及时点刹车能够获得一个更好的结局。 相似文献
13.
AINO SILVO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2019,51(4):859-894
I analyze a New Keynesian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DSGE) model where the financing of productive investment is affected by a moral hazard problem. I solve for jointly Ramsey‐optimal monetary and macroprudential policies. I find that when a financial friction is present in addition to the standard nominal friction, the optimal policy can replicate the first‐best allocation if the social planner can conduct both monetary and macroprudential policy. Using monetary policy alone is not enough: a policy trade‐off between stabilizing inflation and output gap emerges. When policy follows simple rules, the source of fluctuations is relevant for the choice of the appropriate policy mix.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货币政策在当前通货紧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指的是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并延续一定的时间(一般为两个季度),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状况就正好符合这一概念的特征.通货紧缩引起了人们收入水平的下降、企业利润的减少,需求降低后又导致失业的增多、社会信用链条吃紧等等一些不稳定现象.政府为了稳定经济运行、保持快速发展,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进行调节,以期摆脱紧缩,使经济步入正轨.这种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了5年,扩张财政的效果普遍被人们看好,而对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中的作用却众说纷纭,一直都是人们极为关注的活题和经常讨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创新与传导机制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短期利率至目标水平,这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货币政策。美国、欧元区、日本和英国的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时,盯住的基准利率分别为联邦基金利率、主要再融资利率、隔夜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债回购利率。这些利率虽名称各异,但均为短期同业拆借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控同业拆借利率可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商业银行向企业和居民借贷时,会将中央银行的意图传递至整个经济体,最终实现调控经济的目的。如果一国中央 相似文献
16.
吴英杰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5,(3)
美国金融海啸与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推动了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改变了发达国家对危机前货币政策的共识。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和前瞻性指引成了危机期间美欧频繁使用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些政策使美国从金融海啸中走出来并重拾经济复兴之路。但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反复爆发和传染表明,这些政策要充分发挥作用尚需要超国家的欧洲政治经济机构的整合。美国的成功取决于美国联邦政府和货币机构作为一个整体,愿意共同合作并做出对国家最有利的事情,而且共同服从国家利益的观念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和尊重。欧元区走不出危机泥潭、经济继续衰退主要源于:一是危机解决的公共品属性诱发了成员国的集体行动和道德风险;二是货币政策引发的利益冲突与强权政治的影响;三是作为一个松散的联邦,当共同面对危机问题时,缺乏一个超国家的权威政府,能够在促进公共利益上做出正确的政策决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多部门和多元宏观政策的DSGE模型,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最优反应规则及其协调组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货币政策可继续盯住通胀和产出的稳定,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可分别重点盯住产出稳定和债务稳定,而宏观审慎政策则可重点关注以信贷利差和信贷波动为代表的关键金融变量;(2)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组合使用,能比任何单一政策工具都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反之,政策之间的不协调将显著削弱彼此的调控效应,加大经济和金融波动,从而导致显著的社会福利损失;(3)从多种政策协调搭配产生“合力”的内在机制来看,财政政策主要通过增加对产出、通胀、就业和债务等变量的稳定效应,对货币政策产生额外助力,而宏观审慎政策则主要通过稳定金融体系和降低金融风险对货币政策产生助力。上述结论表明,在多种经济金融政策并存的情况下,基于良好设定的政策规则,同时加强政策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确保多元政策产生积极合力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noncooperative games between a monetary authority and a macroprudential regulator whose objectives are a subset of those in the social loss function.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a New Keynesian model with a financial sector and a financial friction à la Gertler and Karadi (2011). When the friction affects the financing of all factors of production equally, macroprudential policy is shown to be a powerful additional tool, fully eliminating inefficiencies, regardless of the source of the shock and no matter whether the central bank and the regulator cooperate. But when trade‐offs are present and policy is discretionary,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become crucial. While coordination leads to higher welfare than a setting in which each authority takes the decision rule of the other as given (namely, the Nash equilibrium),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a noncooperative setting in which the macroprudential authority acts as a leader within the period can be superior to cooperation. Finally, our conclusions are unaffected by whether the macroprudential instrument affects funding costs or acts as a liquidity requirement.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了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引入非常规货币政策。新冠疫情冲击下,货币政策框架面临进一步转型压力。目前,全球货币政策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包括常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逐渐失效、非常规货币政策常态化、货币政策的目标框架正在调整、央行自主性面临挑战、技术进步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加大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