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范雅楠 《经济视角》2012,(4):97-98,152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会计界对作为新准则亮点的公允价值计量议论纷纷。后危机时代暴露了公允价值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缺陷,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势在必行。从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及公允价值在具体资产计量中存在的利弊等方面对公允价值计量进行探讨和分析,将有助于明确未来期间对公允价值的重塑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邵羽晗 《时代经贸》2012,(14):56-56,58
本文回顾公允价值的概念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界定,进一步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影响,探讨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中优势及存在问题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和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曾洁 《时代经贸》2012,(6):85-86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与持续经营假设存在冲突,我国在会计实务中主要通过限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范围实现与持续经营假设的技术性衔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直接应用导致资产或负债价值非稳定性,是无法保证会计信息处理方法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根本原因。通过设立“资产或负债持有损益”科目分离资产或负债持有损益后,能够使资产或负债初始价值处于稳定状态,可以有效扩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公允价值日渐成为财务会计的主要计量模式,本文对会计实务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罗小红 《时代经贸》2007,5(12Z):162-162,164
公允价值日渐成为财务会计的主要计量模式,本文对会计实务中公允价价值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决策有用观、相关性的质量特征、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中的应用几个方面对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及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进行论述,进而得出了公允价值在我国需谨慎使用,新准则仅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有限的几个项目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合理的,便于监管和控制,哒也为公允价值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兴计量工具,是国际会计发展的趋势,在此背景下研究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公允价值的界定、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现实意义,推进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对策建议谈一点浅显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是最引人瞩目的。本文从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出发,将其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对比,谈谈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交易中的适度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秀梅 《现代财经》2007,27(9):22-25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公允价值的一些问题成为会计理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应着重分析在非货币性交易中,适度应用公允价值须掌握的计价基础判断标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核算等几个容易混淆的问题。所谓适度即准确把握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计价基础、计量核算方法,以避免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工具。  相似文献   

10.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CAS),其中公允价值被列为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8项准则涉及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如何准确理解公允价值的概念、特点、标准,将成为公允价值应用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是受到公认的、能够相对客观地反映资产负债的真正价值,因此,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不断健全,计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和结果可以得到更可靠的保障。文章就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的建议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公布的新会计准则(文中均称之为06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属性,全面引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其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那么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必对会计报表有一定的影响,下面我们就从投资性房地产应用公允价值和金融业应用公允价值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计量的有30个,其中就有17个程度不同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涉及范围之大是显然的。笔者认为,如何准确理解公允价值的概念、特点和标准,是公允价值应用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公允价值计量推广以来,围绕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就一直持续不断.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的假设性、未实现性和非客观性,让公允价值的局限性暴露无遗,公允价值再次颇受指责、饱受争议.强调会计稳健性原则在公允价值计量中的运用,能够增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允价值、应用及其局限性,再从会计稳健性角度阐述了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最后对稳健性原则在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实现会计稳健性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传统的会计计量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公允价值范围.在会计计量方面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力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应用公允价值,既要考虑我国传统会计计量模式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要突出解决好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实际运用中,应充分关注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事项和解决方法,并以此提升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具有充分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然而考虑到我国国情,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采取了适度和谨慎的态度。从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内涵出发,追溯会计计量模式从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发展到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更加注重公允价值计量的变迁过程,探讨并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应用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新准则中对应用公允价值所持有谨慎态度的表现及原因,提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和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新型的交易或事项的大量涌现,历史成本逐渐难以应付局面,促使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核算中运用更加广泛,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和阻力。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当今各国财务会计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上的滞后,也使得对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探讨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本文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公允价值的内涵;第二部分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对公允价值在我国合理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新会计准则应用公允价值的原因分析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最早运用是在1998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当时准则规定,当用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或将债务转为资本时,该非现金资产和转为的股权都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入账的。其后.公允价值又出现在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准则里。当时我国也比较积极采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然而,在这几项准则出台后,公允价值的不易计量性使它成为一些企业粉饰会计利润利器,为避免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恶化,准则制定部门不得不来了一个急刹车。2001年1月,这几项准则都进行了修订,资产初始计量基本放弃了公允价值会计,只在资产的期末计量上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新会汁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这次重新把公允价值运用在新的会汁准则中其动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持信息质量的有用性,在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首次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写入基本准则并在具体准则中大量的运用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打破了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提出了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为辅的新计量体系。新计量体系的提出是我国会计准则的一大进步。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上的指导和规范,必然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并将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于2006年2月发布了一系列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是新准则中最大的亮点。2006年9月,FASB正式发布了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VM),新颁布准则建立了公认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范围,是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最新成果。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作为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操作上的指导和规范,必然会推动财务会计计量的改革和发展,并且对国际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