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价值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斌  鲍夏梦 《技术经济》2010,29(1):68-73
本文以2007—2008年沪深A股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新会计准则制度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分别记入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公允价值变动进行了价值相关性检验。结果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价值相关性显著高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的价值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张志萍 《时代经贸》2011,(12):179-180
现行会计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引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进行核算。本文在现行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核算基础上,通过实例对其增减变动及其期末结转的会计处理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行会计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引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进行核算.本文在现行准则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核算基础上,通过实例对其增减变动及其期末结转的会计处理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近年金融危机及其以后的时代背景,文章选取2007—2010年沪深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公允价值变动与上市公司股价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以此揭示公允价值变动的市场表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每股收益和净资产与股价之间显著的正相关,而公允价值变动幅度与股价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冯莉  陈继萍 《生产力研究》2011,(11):189-190
文章以我国2007—2009年A股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面板数据分析了公允价值变动对上市公司净资产、每股收益和股票价值的影响,试图通过不同的模型验证公允价值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和稳健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会计的价值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行业的重要性强于其他行业,本文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检验公允价值会计对股票报酬与股票价格的影响。基于金融资产处置时公允价值变动转回特征,本文对交易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信息进行检验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每股净资产对股票价格和股票报酬均有显著解释力;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回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价格和股票报酬有显著解释力,不考虑转回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股票价格和股票报酬均无显著解释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信息不具有价值相关性,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功能锁定"效应,信息使用者"丢了西瓜捡芝麻"。  相似文献   

7.
决策有用观认为,财务报告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企业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10年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深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在运用新会计准则(2007)下,考察确认和披露的公允价值是否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相关,以及具备足够可靠性的计量金额对投资者是否具有增量的信息含量。研究表明,公允价值的披露提高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持有的损益对相关股价和收益率有增量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蔡赛容 《经济论坛》2013,(12):149-150
新会计准则规定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而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差额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在期末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会计实务工作者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运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举例总结这些问题并对此加以分析,进而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亓心灵 《时代经贸》2011,(12):222-222
本文依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内涵探讨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理中的相关规定及具体应用实践特点,井就公允价值变动掼益在跨期财务处理中的改进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高效饵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财务处理中的难点问题,强化会计准则的价值最大化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内涵探讨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处理中的相关规定及具体应用实践特点,并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跨期财务处理中的改进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对高效解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财务处理中的难点问题,强化会计准则的价值最大化有重要的推进作用a  相似文献   

11.
刘斌  冯建迪 《技术经济》2010,29(4):91-95
2007年我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本文首先从理论分析了公允价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其次以2007—2008年的沪深A股企业为样本,对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和权益变化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企业价值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会计作为寻求价值计量的一种重大变革,给企业价值带来了很大影响,加剧了企业价值的波动;同时实证检验发现,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后,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将会减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显著大于计入资本公积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净额"。因而本文提出引进全面收益的概念,并建议编制全面收益表(含有公允价值)和单独的利润表(不含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晓天  高炜 《时代经贸》2009,(5):173-175
由于新推行的准则中采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了对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差异在损益中予以确认,在会计科目中引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但在现有的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及会计科目说明和账务处理指导中并没有对其运用做出全面的解释性说明,使得在具体的运用中产生了分歧。文章在对新准则指南中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提出异议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完善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3.
刘玉梅 《当代经济》2009,(20):148-149
新会计准则引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示于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下,使得以往的利润表项目分析要点发生了改变,本文拟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内涵及分析要点探讨对企业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的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创新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会计,这将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呈报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近10年来我国应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情况,对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我国合理运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问题是会计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采用公允价值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或操纵的工具,从而损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降低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价值相关性,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为了使得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本文考察了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尚未达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初衷,而可靠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可靠性较低的样本具有较低的价值相关性。这表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基础,只有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才能发挥公允价值应有的效果。最后,为了避免公允价值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以及改善当前公允价值不佳的应用效果,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郭改利 《时代经贸》2007,(1Z):32-33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采用适度和谨慎的态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趋同。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实施以来,人们对其看法褒贬不一。为了加深人们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认识,本文从公允价值的涵义、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和公允价值在实务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公允价值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周晖  杨静 《当代财经》2012,(8):72-81
新会计准则实施背景下,公允价值信息成为高管薪酬考评中不容忽视的新因素。以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作为公允价值的替代变量,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计量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与高管薪酬显著正相关(不相关);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高管薪酬存在差异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企业整体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影响不显著,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7年1季度—2011年3季度的沪深A股企业为样本,对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是否影响利润波动性以及如何影响企业盈余预测能力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会计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给公司利润带来了很大影响,加剧了公司利润的波动;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后,样本的盈余预测能力强于原样本的盈余预测能力。在对总样本按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大小进行分组检验后发现,在公允价值计量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比重越大,样本的盈余预测能力越弱。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Ohlson的会计基础估价模型为理论依据,推导并给出了引入公允价值计量能否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临界条件,为相关的经验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计量与高管薪酬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2007-2008年受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影响的公司作为样本,考察企业财务业绩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高管薪酬契约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总经理、董事长不需要为短期投资性资产(或负债)的损益承担责任,其货币薪酬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财务总监负责企业资金运作,其货币薪酬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间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证据表明,财务总监货币薪酬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间的敏感性要小于与正常经营活动营业利润间的相关性。上述发现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制定区分了不同岗位高管的职责范围,以及财务业绩中不同组成部分的信息含量,这一发现与委托代理理论相一致,表明了薪酬契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