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这两个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比较发现,区域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导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阻碍了产业的转移.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有效介入和推动,中西部地区需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实施集群整体转移模式等.  相似文献   

2.
当前,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本文阐释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含义及模式和产业集群转移的动力及模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向西北转移和分散,这对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西部产业集群享受到业务量的扩大、技术升级、知识与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3.
梯度转移理论是研究区域产业布局和转移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多用于落后地区的发展。但该理论的实施又会导致低梯度陷阱的现象,即梯度转移会导致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大,使低梯度区陷入“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之中。产业集群理论的运用则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共享与竞争力创新来消除低梯度陷阱的不良影响,因此落后地区的发展应更倾向于运用产业集群理论作为指导。  相似文献   

4.
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产业梯度转移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对于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在吸收“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投资方面不尽人意。就目前现状而言,广东山区和东西两翼特有优势得不到有效发挥,经济发展滞后;而“珠三角”地区由于多年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招商引资优势逐步弱化,经济发展后劲乏力。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就是适应这种需要而诞生的,这在全国首开先河。  相似文献   

5.
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按照链中治理机制的不同分为市场型、网络型、层级型三类,不同的治理模式对于产业集群的升级有着不同的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要想从低附加值攀升到高附加值的链端实现过程、产品、功能、链条的全面升级,一是要突破路径依赖的禁锢;二是要鼓励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关于全球价值链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表现在,产业集群升级的类型与路径、创新机制、影响因素、风险,GVC治理与动力机制对产业集群升级影响,产业集群升级对策。研究趋势表现在全球价值链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升级机制的深入探讨、比较研究,以及产业集群升级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承接产业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我国的产业梯度情况,并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低梯度地区应承接的产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更快、更好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文章在国内外学者关于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理论的研究基础上,以采购者驱动型的服装产业集群和生产者驱动型的IT产业的制造业领域为切入点,分析了两类产业集群的升级情况,指出了两类集群共同存在的嵌入环节较低、人才缺乏等共同问题.认为要顺利完成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的升级应当从提升嵌入环节的价值获取能力、强化品牌、开拓市场以及引进人才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产业梯度转移。聊城市要做好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工作,就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竞争意识抢抓产业梯度转移机遇;以大开放大招商的方式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以完善的配套设施吸纳产业梯度转移;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承载产业梯度转移;以打造精品环境为宗旨服务产业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是研究产业集群非常实用的工具,两者都是学术界讨论的焦点。品牌战略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从而向全球价值链的高价值环节攀升。目前全球价值链下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品牌战略的研究现状主要体现在品牌战略的形成、影响因素、创建、实施的途径和建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从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以19世纪的英国和葡萄牙的对外贸易为原形,建立了比较利益模型区域梯度转移理论至今,区域梯度转移理论一直是地理学家和区域经济学者争论和研究的重要对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比较优势理论和劳动密集产业转移学说、燕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边际产业扩展理论等。本文旨在通过对区域转移理论的归纳得出自己的观点,进而宏观的将其延伸到我们国家的产业转移分析之中。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产业梯度转移的深入实施,污染转移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承接产业转移,虽然能极大地促进承接地的经济发展,但伴随着一些产业转移的污染转移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鉴于此,在我国要实现原料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警惕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环境倾销",也要注意国内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转移,为原料药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上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东部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但东部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却使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新的后天优势,不利于东部产业的西移,对西部大开发产生不利影响,这就对流行的“梯度转移”理论提出了挑战。具体来说,东部产业集群使西部的生产要素(人才、资金、资源)大量东移,东部企业转向西部的成本大大增加,东部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东部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产业区域粘性,难以向西部地区转移。因此,东西部地区不合理的区域分工会加强,东西差距会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需求的变化、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政策环境的变化,种种因素都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致使许多处于沿海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面临产业转移的抉择。本文从成本分析的角度,将产业集群的转移成本细分为生产转移成本与环境转换成本,并以此为基准,探讨了不同类型集群的转移动因和转移方向。  相似文献   

15.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是二战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寻找更理想的投资场所,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总结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必须满足一定的基础条件和转移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的行政干预,才能把国内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统一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产业转移的相关文献,改进了现有产业梯度系数分析方法,并利用其绘制了大珠三角11个市服务业的19个行业的产业区域梯度表,从阶段特征、地域特征和转移方式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珠三角服务产业转移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地区产业集群面临着转移的趋势,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转移的可能性存在差异,并且转移存在着双向型,这种双向性转移的不同结果也将对我国产业安全形成挑战,优化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是减弱产业集群转移所带来的产业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也将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成本是促使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比较不同地区劳动力成本时,不能只比较名义工资,而应该将名义工资和劳动生产率结合起来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导致区域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在经过长期快速发展之后,仍然保持了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因此,从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国家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吸引民间资本更多地投资于中西部,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推动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9.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由梯度转移理论可知,因为区域之间存在要素流动差异,流动较低的要素往往可以粘住流动性较高的要素。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实证分析要素流动差异对区域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DI集聚效应、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都是促进外部产业向内转移同时增强产业向西转移粘性的重要因素,抑制了区域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