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企业领导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汉高祖刘邦在总结战胜项羽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刘邦的话足以说明知人善任对于领导者的重大作用。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举措》  相似文献   

2.
汉高祖刘邦在总结楚汉之争的得失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相似文献   

3.
汉高祖刘邦有一句经典名言:“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与其相反的是项羽,当初凭着个人英雄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4.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总结夺取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粮道胜。人杰也。良、投地首推;镇国家,抚百姓,给,吾不如萧何;连百万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馈饷,之军。不绝战必此三人,皆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任何读这段文字的人,都会对张萧何、韩信的文韬武略佩服得五体。其实真正值得崇敬和景仰的,当汉高祖刘邦。  相似文献   

5.
郝幸田 《企业文明》2005,(12):38-39
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后,总经理拥有了对中层干部的任免权,总经理应慎重用好这个权力,在自己任期内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中层干部队伍,使之成为其完成各项工作的强大力量。汉高祖刘邦当年取得天下后曾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 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也。”这段话精辟地诠释了用人之道。所以总经理处理好同中层干部的关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正>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而人才问题事关国有企业的兴衰,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所谓"得人才则得天下",今天的人才就是明天的经济,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靠,谁拥有了人才谁就能在经济全球化和人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相似文献   

7.
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常胜将军。他被汉王刘邦拜为大将之后,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出奇兵,打硬仗,连灭魏、赵、代、燕、齐等国,最后率部与刘邦于垓下合围项羽,使刘邦能够得以获胜。由此。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对群臣说:“连军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将其与张良、萧何并称为“三杰”。  相似文献   

8.
庄德相老板     
杨轶清 《乡镇论坛》2010,(36):34-34
<正>在中国人的口里有四位著名"老板"——刘邦、刘备、宋江和唐僧。刘邦君临天下之后有一次与臣下闲聊,他说我刘某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如张良,抚百姓、给粮草不如萧何,领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不如韩信"。说完他话锋一转,"虽然我这些本事不如你们,但我能‘将将'——你们服我管"。所以"一无所长"的刘邦做了大老板。  相似文献   

9.
史载:汉高祖刘邦的用人之道可谓匠心独运。他曾说过“吾之安民治国不及萧何,运筹帷握不及韩信,谋略智计不及张良,然吾唯能知之善用之”。确实如此,刘邦凭借他的“知之善用”统领汉军,逐鹿中原,最终战胜了勇冠天下的楚霸王项羽而成霸业。 刘邦“知人善用”的故事,虽然已逾两千年了,然其“知人善用”的才能,却值得当今领导者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才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谁拥有了人才,占领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对国有企业而言,青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人才素质高低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然而,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受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产业创新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期,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搞好企业,是国有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人才是企业应对竞争、加快发展的根本,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谁拥有人才的优势,谁就拥有竞争的优势.国有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取得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关键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2.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汉高祖刘邦认为,听说帝王没有超过周文王的,诸侯盟主没有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只是得到贤人帮助才成就了功名。唐太宗也认为,"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人才"。魏武帝曹操更是感叹:"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几位帝王在"求贤诏书"中,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人才对于成就功名霸业的重要性。那么,古代有为帝王的御人之道,又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看了一篇小文章,联想到日常从事的财务工作,感触颇深,特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刘邦出身农家,且颇有顽劣之名,然而其能成为开创四百多年汉家王朝的开国皇帝,对其缘由人们议论两千年不绝,且难有定论。最近与友人聊天,偶涉这一话题,我把自己的看法与友人分享,竟获击掌称道,故此把主要观点罗列于下,供大家品评。刘邦"真"想得天下。刘邦想得天下。这话听起来特别像一句废话,谁不想得天下?所以我特别在前面加了  相似文献   

14.
举贤才浅议     
岱烨 《河北企业》2006,(10):1-1
<正>改革开放20多年了,第一代企业家或退休或退二线,第二代企业家或已就任或准备就任。在此转折之机,用什么人,怎样用人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史传,汉高祖刘邦,在用人上有一段佳话。刘邦统一中国后,置酒洛阳南宫,问大臣们:“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大臣王陵说:“……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人才强国战略在我国的广泛实施,人才的地位越来越受到社会及企业的高度重视。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国有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象征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不断前进。因此,国有企业的人才培养问题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与之相应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要求将人才视为"治本之策、兴业之源"。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中,谁率先发现了人才、合理使用了人才,并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激发其在本企业的创造性与主动性,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长足发展与进步。人作为生产力要素中首要的能动要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选人用人留人的满意度,保证选人用人留人的效果,是各企业都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通过对影响选人用人留人满意度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以期在企业发展中更好为人才提供良好发展平台,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羽 《现代企业》2022,(4):47-48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创新和突破.但是相较于市场发展形势和企业管理经营的需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国有企业如何优化机制,留住更多的人才,在企业范围内树立起良好的人才观,是当前急需探讨的一个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身边,从不缺少努力奋斗的人.遗憾的是,许多人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你拼尽全力,也无法达到理想的目标.有人自嘲道:晚上千条路,早上磨豆腐.为何有些人如此拼命加班加点工作,最后发现自己还是在原地打转呢?我们是如此的勤奋,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有没有事半功倍的方法呢?早在几千年前,荀子就告诉我们:"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大意是,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相似文献   

19.
霍达 《秘书工作》2014,(7):55-57
正我之所以爱读《留侯论》,是把它当作"制怒"的良方。人生在世,难免遇到不平事,每当怒而拍案,脑际倏地闪过:"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不免自愧意气用事,暗暗感叹:此不足为勇也,我不如子房——当然也不如子瞻!北宋嘉!元年,公元1056年,年仅19周岁的苏轼进京应试,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的今天,人才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愈发重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人才间的竞争。只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应用有效的手段,调动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吸引优秀人才走进企业,对人才的潜在能力进行深入挖掘,才能使人才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展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推动企业长足稳定发展。基于此,国有企业人才引进、利用与开发的过程中,激励机制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文章围绕国有企业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展开分析,以期推动国有企业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