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熟读<三国演义>,我也是诸葛亮的一个忠实"粉丝". 工作后,曾有两次机会去祭祀诸葛亮的成都武侯祠瞻仰游览.最近一次是今年五月,我应邀参加公司退休老副总们的旅游活动,第一站是到成都,然后从成都驱车去都江堰.  相似文献   

2.
郭特利 《网际商务》2011,(12):25-25
日前在成都出差,抽空再访诸葛亮的武侯祠。其实,众所周知的武侯祠景区,严格说来包括刘备的汉昭烈庙--刘备的灵寝惠陵,与诸葛亮武侯祠构成了一个景区,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同祀的庙宇。  相似文献   

3.
近日游成都武侯祠,读到清代四川盐运使赵蕃的一副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上联写的是大家所熟知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而下联则来自诸葛亮与法正的一段对话,喜读三国的人想必也不陌生。当刘备入成都后,使诸葛军师定拟治国条例,刑法颇重。法正以刘邦约法三  相似文献   

4.
成都是一个知名的旅游城市,成都武侯祠作为一个四川知名的旅游景区文化内涵高,同时武侯祠又是一张宣传成都,宣传四川的旅游名片,本研究综合运用营销相关理论对成都武侯祠景区营销环境、营销市场进行分析,基于4PS理论对该景区未来的营销提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旨在将其进一步打造成为四川旅游精品,为到成都旅游的全国各地游客提供内涵深刻的三国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5.
魏新 《三联竞争力》2007,59(1):31-31
2006年初,方正集团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的王选老师走了。我亲自目送他离去。但我无论如何无法让自己相信王选老师真的走了!为了纪念王选,我写了一篇《王选不走》,我发自内心地认为,王选是方正集团持续创新的源泉与动力,王选是方正永远的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6.
王石 《三联竞争力》2007,59(1):30-30
我清楚地记得,两年前我到北京首次领取“企业公民”奖项时,发表了一句感言,我说对我来讲“企业公民”这个词很陌生,但是万科却站到了最佳企业公民的领奖台上。的确,万科本身的企业文化、公司治理和道德价值观与企业公民的要求不谋而合。在万科对“企业公民”还一无所知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做企业公民该做的事了。  相似文献   

7.
都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和丞相诸葛亮的祠庙,其在造园上通过巧妙安排空间序列、植物配置、山石水体,营造出自然、古朴、典雅的颇具人文精神的园林意境,成为四川乃至全国祠庙园林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经有两种饮料让我有同一感觉,一种是1996年在成都糖酒会上第一次接触到“旭日升”的茶饮料,一种1998年第一次接触到“富迪”爱吃醋饮料,当时就觉得它们必定要流行起来。旭日升做出一个茶饮料时代,醋饮料却没有这么幸运。  相似文献   

9.
这两年来,在工商行政管理用人制度改革中,我经历了两次“双向选择”,两次选择留给我许多刻骨铭心的感受。第一次“双向选择”时,我自个儿认为:本人长期在业务岗位上工作,年纪大、资格老,改革还能把我怎么样?长期的养尊处优生活使我在巨大的改革面前麻木不仁。等事到临头,才发现许多平时工作并“不怎么样”的同志都已经选择到工作岗位,可我还没有着落。等想好了,放下架子狼狈地拿着条子到处去问“要不要我”时,到处都满员了。机关呆不下,只好到基层去了。然而,基层工作讲的是实在,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实实在在干出样子来才有…  相似文献   

10.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记忆,而每个记忆总是需要一些元素去填充.唯有成都,这座已经存在2600多年的蜀地名城却由于多元文化的集聚而很难一下子去读懂它. 第一次到成都,是2009年初秋。记得当时下着蒙蒙细雨.但我还是驾车在城中穿梭,并在尽可能多的景点驻足.就想看看这个自称“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如何的“巴适”。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下半年,我在北京十所大学巡回演讲过程中,北大和人大的学生,分别问了我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说规模需求理论是信息时代的新经济学?直到今天,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未来三年传媒业究竟有什么样的机会,我在2006年总结出九个关键词,其中蕴含着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孙大午 《商界》2006,(2):38-39
2005年11月27日,我应邀到北京某培训中心讲课,李草根大姐和薛总也来听了,这是两位朋友第三次听我讲课。午饭时.薛总和李大姐邀我下午去他们家做客.他们都住亦庄。  相似文献   

14.
中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制的瓶颈是民营企业的一个发展悖论,这个问题皇明碰到了,怎么突破?2000年到2003年,公司确实出现了很大的波折。开始时快速发展,几倍十几倍,然后只增长15%,还有震荡。  相似文献   

15.
李云龙 《商》2001,(8):18-19
我带着一颗受伤的心离开家乡,执意到深圳去打工。我终于站在深圳火车站广场上,打量一会儿这座陌生得令人想哭的城市,我拎着皮箱汇入了寻工人流,开始在特区的天空下苦苦寻觅招聘广告。从深南大道至罗湖商业城,从八卦岭工业区到东门老街。都留下了我用双脚去丈量立体深圳的艰辛步履。本以为自己虽学历不高,但由于平时爱读书,化素质绝不逊于一个大专生。到南国谋个饭碗应该没什么问题。可一次次碰壁后,沮丧疲惫的我却觉得自己在特区连只小蚂蚁都不如。  相似文献   

16.
初到成都,与客户谈完生意后,听从客户的推荐,利用下午并不多的时间慕名前往成都赫赫有名的宽窄巷子串访。〈br〉 如果你没有到过成都的宽窄巷子,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好奇--为什么要叫宽窄巷子呀?〈br〉 跟路边两位大妈打听了下才知道,之所以叫宽窄巷子是因为当地人将那片儿的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合在一块儿的叫法。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1月21日,以“爱”为主题的NE&#183;TIGER高级婚礼服系列发布会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举行。这场西式婚纱大秀获得了空前成功,但是当我听到掌声响起的一刹那,心里突然升起一种莫名的失落……  相似文献   

18.
中型企业向大型企业转制的瓶颈是民营企业的一个发展悖论,这个问题皇明碰到了,怎么突破? 2000年到2003年,公司确实出现了很大的波折.开始时快速发展,几倍十几倍,然后只增长15%,还有震荡.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大学毕业后,我第一次去北京,北京的大气和繁华深深吸引了我。虽然我那时仍是一个沉默内向的人,但我从见到北京起就决定把自己的人生定位放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张峥 《广告大观》2003,(9):85-86
在离开前一家公司的时候.我的部门主管和人事主管和我谈了多次,除了加以挽留,他们也试图理解我要去的那家新公司吸引我的原因。说实话,尽管即将去的新公司盛名远播,我对她也是渴望已久,但当时要一五一十地说具体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我还真是没有切身体会。我罗列了一条又一条吸引我的原因,都被主管们——“挡”了回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