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涛 《西部论丛》2008,(4):57-58
不要就通胀论通胀,如果通胀不可避免,或者说国家政策处于两难,那么先保证广大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才是国家首要的任务,普通老百姓永远都是高通胀时代最大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2.
张捷 《环球财经》2010,(9):69-73
在面对通胀的风险下,笔者呼吁,我们需要的不是加息而是降息,同时更快地发展资本市场,促成更多企业IPO进入资本市场吸收流动性,减缓通胀压力,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消化过剩的流动性。而在这其中,如何使普通老百姓收入得到提高,而不是置他们于通胀下首先被掠夺的困境,是问题的焦点。如何保护本国资源与实体经济企业,是问题的核心 ,  相似文献   

3.
张捷 《环球财经》2011,(5):84-85
在全球大通胀下,中国应对通胀的思路可做适当调整,让老百姓的收入和福利增长快于通胀,让劳动者成为通胀中的赢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形势转换之快前所未有。我们刚把通胀理出眉目,通缩来了;还没把通缩研究完,通胀又要来了。这叫老百姓们陷入了迷局,2009年中国面临的风险到底是通胀还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盛顿观察》8月27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在劲鼓欢舞和绚丽烟花中成功落下了帷幕。普通老百姓的注意力又回到了柴米油盐上,中国政府的注意力则转回到了经济问题上:增长下滑、通胀抬头、出口不振、股市暴跌、楼市沉闷、汇率争议和就业压力等,都是摆在面前的经济难题。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艰巨的转型任务。  相似文献   

6.
【摩根士丹利7月14日】面对通胀挑战,新兴经济体无论是尽力预防通胀、还是容忍通胀以确保经济增长,都是合理的选择。对于不同经济体的不同政策选择,投资界的反应将决定于多种因素,其中之一是投资界对于正确的应对之策的看法。在我们看来,由于大多数宏观投资者认为“通胀是坏事”,因此努力抑制通胀的国家最初或许会得到投资者的奖赏,而容忍通胀的国家或许会受到惩罚。然而,股市的反应或许会与汇市恰恰相反,注重增长的国家的股市会有更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2010年,老百姓挂在嘴边最多的一个字是"涨"字,白菜涨价了,蒜涨价了,猪肉涨价了,花生油提价了……通胀压力迎面而来。通胀背后,频现游资鬼影。  相似文献   

8.
观点     
成思危:通胀下实行保值储蓄降低老百姓损失在2008上海论坛作主旨演讲时,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表示,要实行保值储蓄,使老百姓的储蓄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而缩水。成思危称,通胀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是流动性过剩的拉动,从全球来看,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需要,必然会拉动CPI上涨;二是成本上升的推动,  相似文献   

9.
通货膨胀是一种综合经济现象,不同的国家,同一国家不同的经济环境,通胀的原因各不相同。去年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既不同于发达国家目前存在的通胀,也不同于我国80年代的通胀,而是一种改革过程中由于旧体制开始瓦解,而新体制没有到位,加上某些方面政策失误形成的一种比较特殊的通胀,  相似文献   

10.
应宜逊 《浙江经济》2010,(17):18-19
(一)应当较多地使用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胀和通缩当前,通胀与通缩都在不同程度上困扰着我国。现实的危险是通胀,也因此今年以来国家决策当局一直在适度收紧银根,以抑制通胀发展。而潜在的风险则是通缩,这是由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已经过大,以致消费率严重偏低、消费需求相对不足所引起的。一旦经济热度降温,通胀势头平抑,通缩就会立即抬头。  相似文献   

11.
加息还要不要继续? 没有哪个正常国家的政府会对通胀放任不管。但不幸的是,现在发生的通胀是美国人造孽而成,而不是中国政府可以说了算的事;是所有非美货币国家都必须面对的痛苦,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中国一家。  相似文献   

12.
邹涛 《西部论丛》2009,(9):80-81
作为普通老百姓,在抱怨的同时,是否真正认真反思过自己的买房理念是否出了问题呢?笔者根据5年来的第一线深入调查研究走访,调查了一万多名全国各大城市的有买房欲望的普通居民、房地产企业的相关人士、房地产及金融方面的专家学者,总结分析了中国普通老百姓买房的十大死穴。  相似文献   

13.
邵风高 《环球财经》2010,(12):78-79
伯南克一直坚称通胀“可控”,但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来说,作为大宗商品价格的接受者,被动接受输入型通胀的事实,对经济的破坏性极大  相似文献   

14.
众多专家学者出面在媒体上解读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公报》,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如下: 公务员上班嘴里没有酒气就是和谐。一些公务员经常接受吃请,满嘴酒气地和去办事的老百姓讲话,老百姓心里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15.
[英国《金融时报》3月17日]多数中国老百姓疑惑,既然货币升值,为什么物价升得更快?升值能抑制通胀吗?而升值又能带来什么实惠?也许只有在跨出国门才能感受到,但是对大多数中国人,牵动神经的只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张捷 《环球财经》2010,(9):62-64
世界资源格局犹如股市,资源欠发达国家相当于散户,执世界金融牛耳的资本大鳄是庄家,通胀就是金融强国控制资源和资源国家食利的做庄操盘手段 解决全球政府的负债超标问题,惟有通过一次长期的通胀来完成,但很多人对此怀有疑虑,质疑的理由是:我们进入了过剩经济,而通胀是供给不足产生的,似乎通胀的压力可以完全被过剩经济所消耗。  相似文献   

17.
赵伟 《中国经贸》2011,(5):55-55
2010年全年中国CPI上涨3.3%,物价在人们担忧中攀升,通胀到底离我们有多远?中国这外,其他国家是否正在饱受通胀的肆虐?  相似文献   

18.
过度金融化市场引致的资产泡沫拉升型通胀。是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前在美国等国家出现持续通胀的重要原因。美国在金融市场、大宗商品市场过度金融化引致的资产泡沫拉升型通胀.对传统经济学经典理论和货币政策调控效能已产生明显冲击。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治理源于虚拟经济层面的通胀,宜与有效金融监管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刘晨 《上海经济》2007,(9):10-11
通货膨胀突如其来,老百姓最关心的物价还会涨吗?作为负责任的政府,有无魄力和能力制服通胀,保障民众生活水准不下降?考验本届政府的时候到了。  相似文献   

20.
《浙江经济》2011,(20):10-10
中国通胀对亚太国家带来溢出效应 IMF最新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亚洲国家除了受到全球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外,还受到两个中国因素的影响:来自中国的商品供应中断和中国不断增长的国内需求。由于供应冲击,中国国内通胀每上升1%,便会使亚太区域的通胀上升25个基点。而在国内需求方面,中国需求每增加1%便会使CPI上涨5%,对粮食和能源价格以及核心通胀率都会带来压力,随即对整个亚太区域带来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