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过战后18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呈现出持续的经济低迷状态。有识之士关心,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之后是否会经历一个缓慢增长期?为此,在3月22日,中国国情研究会特邀请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帝说大学教授降旗节雄就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现状作了一场演讲。他的演讲对深入思考我国产业经济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战后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国家作为一个指导机关,不仅要求有明确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和掌握这种理论的人才,而且还要求有明确的战略思想和经济发展战略,以指导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是战后日本国家新的经济职能之一,它对宏观经济管理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战后,日本曾创造了经济的奇迹,又在短时期内摆脱了“公害大国”的形象,并长期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双赢”。这其中。环境政策和制度的改革产生了广泛和本质的影响。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在治理环境中面临新的问题时。做到了适应经济发展而不断采取新的环境战略,对发展中国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亚经济发展进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各国(地区)经济发展运动的内在迭加形成了东亚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总绩效和总趋势。因此,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一个加速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整体,也囊括了各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若干范示。日本经济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引擎,其成功的发展模式颇具典型意义,对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中,日本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最为迅速的,而其公害的发展速度及严重程度也同样是首屈一指的,因而被称为“公害列岛”、“公害先进国”。但是,在六十年代以前,日本的公害问题还只是个地区性的问题。进入六十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长足进展,“三废”泛滥成  相似文献   

6.
从战后日本交通政策的内部结构分析,可分为如下不同范畴:(1)交通投资政策。由于交通运输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公共性和基础性,因此它一直成为日本政府公共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尔交通投资政策也可  相似文献   

7.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其人口和产业也不断涌向各大城市与大城市圈。这就带来了两个消极后果:①大城市过分膨胀,交通拥挤,住房质量低下等破坏生活环境的城市问题日趋严重;②地方城市因专门人才匱乏和技术力量薄弱而发展缓慢。为了缓和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协调大城市与地方城市的发展速度,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了一系列城市政策。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民族文化单一,区域问题并不十分突出,在二战之前,日本宏观经济的区域观比较薄弱,区域开发问题和区域经济政策缺乏独立性,通常是置身于国民经济整体中加以考虑,二战之后,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以及国民经济均衡发展的需要,区域开发问题才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策两个层次上提了出来,在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中,区域开发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战后四个时期考察日本区域开发政策的展开与变化,以求为我国的区域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由此给整个日本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举世瞩目的。三十年前的一个由于战争的消耗和破坏而几乎使经济濒于绝境的资本主义后进国,为什么能够在战后较长的时间里,持续的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归结为日本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宏观经济管理,制定了能够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特别是产业结构政策。本文试图根据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就日本产业结构政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及其后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大战以后,在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日本商业的发展速度也是较快的。到1978年,商业部门的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3%,就业人口为总就业人口的22.4%。日本商业发展得如此迅速,固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日本政府不断加强干预,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的一系列政策,则是促成日本商业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54年,农历甲午,这一年的12月,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史上“神武景气”的开始。所谓“神武景气”,意即“神武天皇(传说中的第一任天皇)以来从未有的景气”,从这一年开始,日本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一直延续到80年代。  相似文献   

12.
13.
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小,资源贫乏的“资源小国”,现在竟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四十年来的经验,特别是为适应不同时期经济战略目标而采取的能源对策的若干措施,很值得我们借鉴。一、日本的能源资源和需求趋势日本本土的可燃性矿物燃料较少,煤炭贮藏量约90亿吨左右,水能蕴藏量约5,000多万千瓦,且大部分已开发利用;核能有一定潜力,原料是进口的,1980年原子能发电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6%;地热、海洋能、生物能较丰富,但目前尚处于研究试验阶段。能源短缺、是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日本多年来发挥它在科学技术和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4.
15.
战后日本环境政策演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环保状况依然严峻。据国家环保局《199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批露,由于人口基数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等因素,1996年我国环境状况从总体看,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仍相当严重,在一些地区,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有蔓延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遏制住这种状况的发展,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环境管理的经验和教训,以促进环境问题的迅速解决也是必要的。日本作为一个深受公害影响的国家,在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有一些独特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政府从垄断资本的利益出发,制定了各种改善和加强劳动工资管理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有:协调劳使关系政策,雇佣政策和工资政策等。一、协调劳使关系政策在日本,所谓“劳使关系”与“劳资关系”的含义基本是一致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其主要区别在于“劳资关系”是指资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的流通领域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因为生产决定流通,流通又反作用于生产。经济的发展要求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相互保持一定的均衡性和协调性。战后日本的中小商业政策可以说是反映了这种均衡性和协调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的流通产业与其它产业一样,经过高速经济发展,实现了现代化。80年代以来,日本的流通产业又向信息化、国际化方向不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与公共团体制定的流通政策对规范、指导流通产业的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战后日本流通政策的展开作些初步的探讨。一、流通政策的历史演变(1)战后经济复兴期的流通政策战后经济复兴期的流通政策政策带有浓厚  相似文献   

19.
引进外资是战后各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然而,日本却被称做是最后一个不靠外资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战后虽然日本也通过出让股份、接受贷款、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和同外国技术合作等形式引进了部份外资,弥补了内部资本积累的不足,但是,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在资本自由化方面有很多独自的特点。战后日本引进外资的政策可归纳为如下几个特点: 1.严选制度。根据1950年日本政府所制定的“外资法”,对于希望引进的外资采取个别审查的严选制度。选择的标准是:①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者;②直接投资对于重要产业或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者。对日本经济的复兴有不良影响者不得引进、基于上述几项标准,即对日本经济发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的反通货膨胀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战后日本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我们可以认为,政府当局所推行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相当成功。经济复兴时期(1945~1952年)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不仅消灭了恶性通货膨胀,而且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高速增长时期(1953~1972年),高速的经济增长之所以没有带来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反通货膨胀政策所造成的良好经济环境。一、经济复兴时期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刚刚结束战争的日本,由于生产瘫痪,物资奇缺,以及战争结束所释放出的潜在购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