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解体二十多年来,俄罗斯的经济虽然历经磨难,但经过一系列改革与调整,经济实力得到很大恢复,其战略目标也日益明确。在此背景下,经济外交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着重探讨俄罗斯经济外交的重点、边缘领域及其主要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经济外交是俄罗斯走向强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8,(1):F0002-F0002
2007年12月5-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举办了“2007年俄罗斯政治、经济、外交形势及展望”研讨会。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军事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等单位的近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2007年俄罗斯政治、外交、经济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是欧洲的政治中心,不仅失去苏联时期拥有的一些军事、外交手段,而且对中东欧国家和原苏联部分加盟共和国的政治影响力也大大降低.特别是北约东扩给俄罗斯的安全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面对不断恶化的地缘政治形势和美国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俄罗斯被迫对其外交、安全战略做出重大调整:一方面对美政策趋于强硬,另一方面努力扩大与欧盟的政治、安全及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4.
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两种主流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俄罗斯外交战略最突出的特点是推行经济外交,从这个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在俄罗斯经济外交中所处的地位,可清晰地显示,目前中俄贸易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其他贸易伙伴相比并不滞后,真正滞后的是两国的相互投资合作,目前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还不会影响中俄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滞后论”、“滞后的经济合作关系必然影响中俄整体合作关系”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传统的外交模式遭遇信任危机,冷战阴影严重制约了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经济外交的地位愈加凸显,国家经济活动逐渐摆脱政治交往的框架束缚,经济外交逐渐成为政府间外交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把握经济外交的内涵与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综合国力的稳步增长,推动我国整体外交的持续发展是当前经济外交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西方制裁使主要依靠能源出口赚取财政收入的俄罗斯经济严重受损,让俄罗斯坚定了寻找能源出口多元化渠道的决心,其能源外交出现了新的形势、特点和趋势。亚太与远东地区山水相连,互补性强,俄罗斯远东地区能源丰富并且紧邻能源消费大国中国,极具开发前景,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深化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尤其是能源领域上的进一步合作,对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减少能源出口对欧洲的依赖,保障能源大国地位都有重要意义。为使本国利益最大化,普京将能源战略重点转向了亚太地区,利用"能源武器"更好的和各国打交道,能源外交在俄罗斯整体外交格局中的重要性正在上升并将影响其对外政策,能源外交成为了俄罗斯"向东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2005年作为中俄两国推进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时期,受到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正是在这一年里,俄罗斯外交战略取向发生了具有转折性的重大变化,从理论到实际真正把中国作为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这为中国在2006年举办“俄罗斯年”和俄罗斯在2007年举办“中国年”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双方合作创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到中国东北与环渤海地区的区域经济开发振兴带的战略目标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对于俄罗斯而言,能源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可以转化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外交武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能源产品需求整体趋降,能源开发政策存在较大的变动空间。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因素和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相对减弱,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增强,即"经济权力已经取代军事权力成为国家权力的首要源泉",经济外交日益盛行。这反映出一种世界性发展趋势:经济因素对一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全球性和地区性关系的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俄罗斯独立以来,经济因素在其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人们对外交问题的研究逐步突破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视角,从文化的视角去阐释国际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独特的地缘环境和历史进程形成了日本文化的模式,该模式的价值精神赋予了日本特定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他们共同影响着日本的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11.
金庆星 《商场现代化》2005,72(24):225-227
随着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人们对外交问题的研究逐步突破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视角,从文化的视角去阐释国际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独特的地缘环境和历史进程形成了日本文化的模式,该模式的价值精神赋予了日本特定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他们共同影响着日本的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民主性"和"公开性"的推动下,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传媒成为推动变革的重要工具。过去新闻高度集权、高度封闭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社会开始向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转型。俄罗斯的社会变革极大地影响着传媒领域,使其在推动社会变革的同  相似文献   

13.
一 俄罗斯转型与制度陷阱 (一)俄罗斯转型及其后果 苏联的解体,使其继承者俄罗斯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展开了制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后,俄罗斯致力于改善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在重塑与中东欧国家政治关系的同时,明显加强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试图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能够"以经促政"。俄罗斯的能源外交为恢复和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关注近年来俄罗斯与中东欧国家能源合作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济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危机是苏联解体之后欧亚地区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乌克兰对于俄罗斯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目前俄乌关系进一步发酵。从多维视角分析此次危机,其产生的不良效应在俄罗斯蔓延,导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趋向于下降,严重阻碍俄罗斯建立欧亚经济联盟,以及实现独联体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能源外交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与亚洲,俄罗斯与邻国在能源领域关系日益密切。能源成为俄罗斯地缘政治中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考察俄罗斯与欧洲邻国的能源外交关系,具体来说是考察俄罗斯对东欧和独联体国家能源政策的演变。  相似文献   

17.
2004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此后,中国的经济外交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外交已经是我国和平与发展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从"以经济促外交"进入"以外交促经济"的时代。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除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之外,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中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外交时要配合政治外交、文化外交,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切实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罗婧 《华商》2008,(12):93-94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和政治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日本正是在自身经济实力增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形式的经济外交手段弥补自己作为战败国与美国结盟导致的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受到限制的外交能力,从而为自己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铺路。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商业科技》2008,(17):16-16
2004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此后,中国的经济外交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外交已经是我国和平与发展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从“以经济促外交”进入“以外交促经济”的时代。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除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之外,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中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外交时要配合政治外交、文化外交,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切实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欧盟对俄罗斯进行技术援助的塔西斯计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7月,根据欧共体理事会第2157/9号决议,欧共体决定向苏联实施一项技术援助计划,以帮助苏联经济转轨和民主制度的建设。这就是塔西斯计划(Technical Assistance to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该计划是欧共体对苏联实施的第一个技术援助计划,后来随着苏联的解体而转为针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独联体国家等,其中俄罗斯是最大的受援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