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与中美337争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晓云 《世界经济研究》2006,66(3):34-38,33
“特别301条款”和“337条款”共同构成了美国知识产权国际预防和保护的法律体系重要内容。后者由于″一石两鸟″的法律和限制贸易作用在实践中得到广泛使用。近十年来,337调查大多涉及专利侵权,集中在亚洲管辖区内的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等。随着美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在经济贸易方面的逐步体现,以及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入,中美337争端作为伴随中美贸易战略摩擦而存在的一般性摩擦,将会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并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他国家成功应对美国337调查的经验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借鉴和思考,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仍是解决中美337争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对美国贸易数量和品种的不断增长,中美知识产权纠纷日趋激烈,“337调查”已成为继反倾销之后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又一主要障碍,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选择337调查来限制、封杀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近年来,美国对中国企业进行337调查的案件直线上升,中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和最大受害国。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337调查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关税法》第“337条款”授权,对进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公平行为”和“不正当手段”进行调查.违反337条款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迄今为止,337调查案件大部分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调查的门槛比较低.而对应诉企业来说,应诉难度要大于反倾销。我国企业对337调查知之甚少,近年又频频遭遇337调查。因此,正确认识和应对337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于洋 《亚太经济》2022,(2):63-69
一直以来,美国打着维护公平贸易的旗号,对贸易伙伴国频繁发起知识产权调查——337调查。通过梳理337调查的发展历程和特征事实,详细分析了中国涉及案件的原因、类型、涉案地区和行业分布情况等,全面了解美国337调查的基本情况,在剖析其成为美国阻碍中国贸易发展的强大壁垒的同时,也为中国应对337调查提供参考依据,并以此提出中国政府和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战逐渐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在反倾销措施不断加强的同时,美国正在越来越多地使用对贸易和知识产权限制更为严格的“337条款”作为保护其贸易的手段,使中国企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企业维护自身利益,跨越美国“337条款”这道贸易壁垒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陈凯 《中国经贸》2009,(10):6-8
“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关税法》第“337条款”授权,对进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公平行为”和“不正当手段”进行调查,违反337条款的产品将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337调查案件大部分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调查的门槛比较低,而对应诉企业来说,应诉难度要大于反倾销。我国企业对337调查知之甚少,“337调查”应诉成本很高,鲜有成功案例可借鉴。有关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遭遇337调查风险加大。因此,正确认识和应对337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应对实务经验中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关税法》第337条(简称337条款),又称“不公平贸易做法”条款,是美国对不公平进口做法提供法律救济的主要工具。337条款与国人所熟知的美国《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301条款的作用机制不同。301条款主要针对美国贸易伙伴的不公平贸易做法,由美国政府授权贸易代表署(USTR)与有关政府谈判,促使对方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谈判无法达成协议时,采取报复性措施;而337条款则针对侵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8.
《宁波经济》2006,(4):13-14
337调查是继美国频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特别保障措施之后,实施的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非关税壁垒。近年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我国企业频频发起337调查,我市也有一些企业涉案,对我产品出口美国市场带来影响。美国337调查的特点337调查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337条款最初是被设计为进口救济的兜底条款,将除倾销、补贴外的所有不公平贸易实践包括在内。但  相似文献   

9.
“337调查”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关税法》第 337条款授权,对进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公平行为”和 “不正当手段”进行调查,违反“337条款”的产品将被禁 止进入美国市场。迄今为止,“337调查”案件大部分涉及 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对于美国企业来说,提起“337调查” 的门槛比较低,而对应诉企业来说,应诉难度要大于反倾 销。我国企业对“337调查”知之甚少,近年又频频遭遇 “337调查”。因此,正确认识和应对“337调查”具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卢梦杉 《特区经济》2011,(8):275-276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频发,其中,美国以保护本国知识产权为由频频对中国输美产品发起的337调查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出口,成为中美知识产权交锋的主要战场。本文通过首先介绍了美国《关税法》337条款的内容,然后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因为"337条款"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了中国政府和企业在面对"337条款"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第一起针对我国企业的337调查案件开始于1986年。从1995年开始。美国每年都对我国企业发起337调查。并呈现不断增加态势,美国企业频繁利用“337条款”对我国企业提起诉讼。以期打击我国企业的出口潜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制造”越来越多地进入美国市场,美国对我国企业的337调查增长非常快。截至2008年12月31日。ITC针对我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高达90起。我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目标国和受害国。  相似文献   

12.
张君 《中国经贸》2009,(13):20-21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美贸易高速增长,随着贸易量的增加,产品结构的升级,高科技产品的增多.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件也日益增多。目前.中国大陆已继日本、台湾之后成了受“337”调查最多的地区,对于一个制造大国的企业来说.应诉像“337”之类的贸易官司,我们的企业如同呀呀学言的小孩.无论在经验还是专业知识方面.都相差很远,更不用说主动性了。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许多企业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频繁引用337调查对美国进口产品展开调查。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和最大受害者。本文首先介绍美国337调查的涵义,其次分析我国输美产品频繁遭受337调查的原因,最后从我国企业的角度提出了应对337调查的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信息》2009,(12):11-11
2007年4月6日,美国泰莱三氯蔗糖公司以侵犯其多项知识产权为由,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诉讼,要求对3家中国三氯蔗糖企业展开“337调查”。盐城捷康并不在3家被告之列,为了维护公司利益,捷康公司2007年7月5日主动要求加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337调查”,以证明其产品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5.
337条款调查是美国关税法中一种具有一定隐蔽性的贸易救济措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37条款调查的主要产品来源国。江苏省作为外贸大省,本省企业遭遇337条款调查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应对337条款调查中,江苏省企业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应当在总结以往实践的基础上研析最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 近几年来,美国"337条款"以其巨大的杀伤力让国人对它逐渐熟悉起来。从最初的不知"337"为何物,到知晓,进而谈"337"色变,这个过程对于许多曾遭遇美国"337调查"的中国企业来说是痛苦的,教训是惨痛的。"337条款"因为最早出现在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而得名,此后美国历次贸易立法不断对这一条款加以修正与发展,今天所讲的"337条款"实际上是指1988年《结合贸易与竞争法》第1342条中"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做法"。"337条款"是一种旨在为美国国内产业提供强大的主要以知识产权为手段的贸易救济措施。负责审理337案件的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它可以应美国国内企业的申请展开这一调查。与美国费时耗力、复杂冗长的司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的简称,现被汇编在《美国法典》第19编1337节。337条款的主要内容是:“如果任何进口行为存在不公平竞争方法或者不公平做法(主要指侵犯美国版权、专利权、商标权和实用新型设计方案等知识产权),可能对美国产业造成抑制.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可以应美国国内企业的申请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8.
目前美国337条款调查己经成为中国出口企业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重要障碍,对出口依赖较强的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企业在应对时普遍表现出缺乏对美国法律制度与贸易政策的认识、应诉不积极等问题.因此,正确认识和应对337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分析对华337调查的现状和原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望对中国出口企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美贸易之间数字知识产权摩擦频频且不断升级这一背景,利用对比历年数据趋势的方法,利用中美两国贸易数额、美国对华“337调查”立案数和国内专利授权数,从中美两国数字知识产权摩擦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美国对华政策演变以及国内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视角,揭示数字知识产权摩擦在两国贸易中所起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知识产权争端是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的主要手段,这也给中国海外数字知识产权产品输出造成阻碍,但也是中国完善数字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升级的机遇。文章最后提出,中国应加强数字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筑,塑造公民重视数字知识产权意识,强化执法力度,同时中国企业应运用国际规则积极应诉数字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等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在美国似乎总碰到"侵权"的软钉子。据统计,2011年,美国共发起"337调查"69起,其中涉及中国企业的26起,原因均为专利侵权。尽管中国企业对美国的"337调查"颇多微词,但也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也日渐频繁。在刚结束不久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共同抵制贸易保护等方面达成了很多共识。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兼美国专利商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