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迄今为止,美国是施压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力量,国会、政府和利益集团是施压人民币汇率的三驾马车,但他们对待人民币汇率的态度和施压人民币汇率的方式差别较明显。总体看,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形式大于实质。解决中美贸易顺差只是美国施压人民币汇率的表面意图,将中国打造为第二个日本、冲击中国制造业发展、争取国内利益集团政治支持和与中国进行其他利益交换,才是其实际目的。美国指责人民币汇率的三条主要依据:汇率操纵、出口补贴和出口倾销,在IMF和WTO框架下缺乏合法性。未来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可能采取三大类、六小种方式,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其效果都不会显著。应对美国对人民币的压力,自主设定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时间表和路径是根本策略,在此过程中要心中有数、静观其变、加强沟通,必要时要积极应诉甚至采取针锋相对的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经济利益需求中的转嫁经济问题,形成西方发达国家施压人民币升值的背景。然而,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劲的原因并不因美元贬值所致,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剧增的原因也不在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本身,中国更不是全球通货紧缩的始作俑者。相反,稳定的人民币有利于自由贸易、吸收外资、进而优化国际分工,同时缓解全球通缩。面对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应谨慎抉择,在沉着应对中加紧自身改革。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亚  周姝婷 《当代经济》2010,(10):60-61
2010年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年会上发表贸易政策讲话时,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无疑,这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再一次将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推向高潮的表现.面对部分发达国家施压中国汇率政治的意图,人民币汇率将何去何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初始切入点,探讨在内外部均衡条件下的汇率决定理论以及人民币汇率机制.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揭示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现状,重点论证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旨在为相应措施和政策建议的提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与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共存的时代,如何协调各国间的汇率政策已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短期内,国际收支的全球性失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长期以来将给国际货币体系带来潜在的风险。在变革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国际机构正在进行积极的改革应对各种挑战。就中国而言,超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导致美国等国家向人民币施压,人民币汇率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2005年7月,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适时调整,扩大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空间和灵活性。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的新挑战,在此形势下,需要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调整,进一步增加汇率的灵活性。但解决全球性经济失衡问题需要世界各国进行政策协调,单纯人民币升值不是根本办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由来,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而近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更多地来自政治层面。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讨论了人民币(近期)如果升值可能带来的影响,阐述了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的观点。探讨了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和未来人民币汇率政策取向的问题,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路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眼于美国施压事件,构建两国博弈模型,并利用事件分析方法论证外部压力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作用及其机制。首先,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模型,构建国内外利益集团博弈模型,以此分析外部压力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作用机制,认为外部压力会推动人民币汇率升值。其次,本文测算了美国施压事件前后人民币汇率的变动情况,从而考察美国施压事件的效果,认为美国施压事件对于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显著,但立法事件的效果要优于行政事件。最后,本文利用VAR模型观察外部压力对于人民升值的短期冲击和长期效应,本文发现:在长期均衡中,外部压力无法推动人民币升值;而在短期影响中,外部压力的冲击会迫使人民币汇率产生明显升值。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国际环境条件和国内经济、制度政策以及政治军事实力等要素条件,提出国际环境、中国国内基本经济因素和作为保障条件的政治军事力量均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支持,但是,贸易结算外汇化、人民币不完全兑换和汇率缺乏弹性等制度安排形成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掣肘。因此,要想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就必须承受更大的市场冲击风险,加快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步入复苏关键时期,欧美与中国之间围绕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摩擦日渐加剧,美国总统奥巴马呼吁中国推动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为主导,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指出中国应提高人民币币值.近期很多在国际市场上与中国竞争的新兴市场国家,也纷纷加入到美欧的阵营中,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将在诸如G20会议等多边框架内联合发达国家对人民币施压.面对同际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政府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如果在外界压力下让人民币升值,难免落下屈从欧美的口实另一方面如果不升值,可能会损害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趋势与博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万正晓 《财经研究》2004,30(1):41-49
本文利用几何加权平均法来设计用以反应中国贸易商品国际竞争力变动状况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并系统地研究了两者的变动差异和发展趋势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1990年到2003年8月的连续14年期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虽然贬值了近40个基点,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却升值了3.59%.因此,如果依据汇率理论的基本原理来判断的话,中国政府近14年的汇率制度安排,使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了.国际上攻击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言论似乎缺乏理论依据.但是,如果以贸易平衡作为判断"均衡汇率"的基准,人民币的确存在升值的压力.作者认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汇率实质上已经成为实现全球财富在国际间再分配的重要机制,我们必须结合国内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和各国物价变动状况等基本变量综合考虑汇率问题,前瞻性的汇率制度安排和储备管理策略必须服从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远期目标和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出于外部政治需要,还是为了自身国家利益,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升值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状况,更不能解决当前全球贸易摩擦、经济失衡问题。但是,抛开外部对人民币升值施压问题不谈,仅从中国国内情况看,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出口形势有所好转、并持有巨额的外汇储备,更为重要的是,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僵化的形成机制导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举步维  相似文献   

11.
从日元升值看人民币汇率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开始不断升值。比较日元与人民币的升值历程发现,当前人民币的升值与1985年的日元一样都受到国内经济增长和国际强权势力的压力。但中国相对于日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中国应注重人民币升值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金融监管,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弱化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危机时代,美国、日本、德国、巴西与中国展开了一场大国汇率博弈。这些大国寄希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转嫁危机,提振本国经济。然而,各国在全球的位势差异决定了其不同的策略选择。面对不断升级的人民币汇率大国博弈,中国必须学会用政治乃至国家竞争的战略眼光来看待问题的实质,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来推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拒绝人民币“被升值”。  相似文献   

13.
Under the Mundell-Fleming-Dornbusch (M-F-D) framework, the paper develops a stochastic model to study the optimal choice of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based on two objectives, namely the exchange rate stabilization and price stabilization. The paper finds that different policy objectives will lead to different optimal choices of RMB exchange-rate regime. If the central bank aims to stabilize the price level, the optimal choice would be a certain type of intermediate regime, or the optimal choice would be a fixed one if it aims to stabilize the RMB exchange rate. Based on the model, the paper empirically estimates China’s open economy parameters and uses them to estimate the optimal flexibility of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China should allow more exchange rate changes to absorb its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in order to stabilize the general price level, which indicates that China should move toward a more flexible exchange rate regime.  相似文献   

14.
按照Stavarek(2007)的方法和标准,分别计算了2002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外汇市场压力及中央银行干预指数。结果显示,人民币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与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相比,不仅没有减轻外汇市场压力,反而加大了外汇干预压力。汇率制度不是影响外汇市场压力的决定因素,但不同的汇率制度却对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程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人民币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下,央行干预程度明显降低,汇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n inflexible exchange rate not only brings the traditional problem of impossible trinity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formation of China’s irrational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the so-called twin surpluses (current account and capital account surpluses). As a result, though China has some 2 trillion USD net foreign assets, it runs investment income deficits for more than a decade. Furthermore, when the RMB is under appreciation pressure, the inflexibility brings about inflows of hot money. When the RMB is under depreciation pressure, the inflexibility facilitates the unwinding of carry trade and capital flights. On the whole, China is too cautious in reforming its exchange rate regime. Instead of designing various cumbersome central parity rate-setting rules, China should make up its mind to float the RMB as soon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6.
徐滇庆 《开放时代》2010,(8):95-108
文章批评美国关于中国低估人民币汇率的指责,认为中国稳定人民币币值的行为不等于操纵汇率,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美国压人民币升值无益于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无益于增加美国的就业机会;人民币汇率调整应该基于中国利益主动调整,不能迫于外国压力,被动调整。  相似文献   

17.
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中国汇率升值预期过高的基本原因是货币性的,而实际上实体经济层面升值压力并不大。人民币将会在双向波动、小幅升值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在适当时机适度扩大浮动区间。当前,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经弱化,不能依赖汇率自发调整贸易失衡。中美应加强合作,共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中国应强化内需主导战略,与亚洲国家一起在经济和货币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李扬  余维彬 《经济研究》2005,40(8):24-31,53
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确定汇率形成机制变革和汇率水平变化的优先次序至关重要。本文认为:机制改革优先,并且在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汇率稳定,应当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战略。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适当选择。在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过程中,货币错配构成我们的主要风险。为了有效管理这一风险,中国应保持较高水平的外汇储备,在稳步推行资本项目放松管制过程中加强针对货币错配问题的审慎性监管,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冯跃 《经济问题》2012,(9):112-115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就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争议不断。1994年以来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下,并未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和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央政府基于国家发展水平就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上处于两难境地,期望建立健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减轻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