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告大观》2007,(2S):61-62
2006年9月22日,因为产品中含有重金属铬和钕,国际顶级化妆品品牌SK—Ⅱ正式声明撤柜。上海等地因为退货发生砸碎宝洁分公司的事件。2006年10月25日,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声明,宝洁化妆品中的铬和钕系原料带入所致,正常使用对消费者的健康风险较低。本刊就这一品牌事件采访了品牌战略与消费动机研究学者——刘伟雄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国品牌》2014,(5):114-115
近日,由福建省质检院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化妆品中禁限用物人工合成麝香类化合物检测方法研究”及“化妆品中多环芳烃类禁用物质监测关键技术建立及污染情况研究”顺利通过福建省喷监局组织的专家评审。这两项研究成果为化妆品中禁限用物质硝基麝香及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对该院化妆品检测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品牌》2015,(1):92-93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主持制定的化妆品中禁用物质检测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批准发布《工业硝酸浓硝酸》等179项国家标准的公告",由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制定的G B/T30942-2014《化妆品中禁用物质乙二醇甲醚、乙二醇乙醚及二乙二醇甲醚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国家标准正式公布并实施。该标准建立化妆品中三种乙二醇醚类禁用物质的  相似文献   

4.
品牌新闻     
9月22日,宝洁公司表示暂停其SK—Ⅱ护肤产品在中国大陆的销售,直至中国有关部门对在该产品中发现的违禁物质作出澄清。中国质量监管部门在发现SK—Ⅱ产品中含有微量铬和钕之后,要求宝洁公司采取措施。铬和钕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和其他疾病,但宝洁公司宣称,其产品没有添加上述两种物质作为成分。宝洁公司在一份声明中称,该公司一方面认为其所有SK—Ⅱ  相似文献   

5.
最近化妆品市场连连出事,有的知名品牌,因被证实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禁用物质纷纷下架。而前不久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又曝光了一种名叫"葡萄籽抗敏平抚液晶"的化妆品,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发现因含有国家明令禁用的激素类物质,  相似文献   

6.
秦宁  杨静 《中国市场》2007,(9):59-63
2006年,可谓是日化市场的多事之秋,“奥美定”、“爱人葡萄籽”等品牌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紧接着大牌“SK-Ⅱ”的“铬钕门”又迅速跟进,“迪奥”、“雅诗兰黛”、“倩碧”、“兰蔻”四大品牌香港跟风,“高丝”、“丁家宜”等品牌陕西“煽风点火”,一时间消费者对“美丽事业”顾虑重重…… 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整个行业市场销售额仍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全年的日化市场销售额约为1285.55亿元,同比增长10.9%。可见,“美丽产业”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7.
<正>抱团涨价,似乎成为国内高端化妆品市场的新春序曲。“大牌化妆品品牌的涨价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也更加频繁。”春节刚过,进口化妆品代理商王津晶就收到了多张来自大牌化妆品品牌的调价单。“单品价格上涨了30元—60元不等。”春节前后,大牌化妆品涨价或有些“心机”。美妆博主Vivian的嗅觉较为灵敏,她表示,春节后大牌化妆品品牌或将价格调至一年中的高点,此后赶上促销再将产品价格下调。“这个时间段不是消费旺季,更像是利用提价来树立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8.
SK-Ⅱ“铬钕门”事件的爆发导致了该品牌产品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这对跨国企业的危机传播提出了考验,本文通过对此次事件相关新闻报道的数量、内容和企业采取的措施的分析,试图从此次事件中吸取经验,提出企业在进行危机传播时和媒体的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消费者》2021,(3):54-54
从本期“中国消费者舆情报告”监测数据来看,最引人关注的当属婴儿配方奶粉检出禁用物质一事。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其有着诸如“进口、禁用物质、婴儿配粉”等敏感字眼。另外,事关婴儿口粮问题,自然牵动人心。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关于5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相似文献   

10.
与国内葡萄酒企业集体“失语”相比,国外进口葡萄酒在本次糖酒会上表现非常活跃,包括来自阿根廷、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加拿大和德国等众多品牌。  相似文献   

11.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29):68-70
“进口葡萄酒群体在中国市场,正从混战阶段跨越到品牌运营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品牌推广,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进口葡萄酒的主攻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2016年9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先后发文,对进口化妆品消费税作出了调整,由原来的30%下调至15%,这无论对于化妆品进口企业还是消费者而言都是重大利好.本文探究了此次进口化妆品消费税调整的起因,综合比较了当前一般贸易、跨境电商、个人行邮这三种进口通关渠道,并从准入条件、税基、消费税率计算、起征点等多个维度全面分析了此次进口化妆品消费税税率调整对化妆品进口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以及这三种进口通关渠道各自的优势劣势,最后为化妆品进口企业选择通关渠道提供战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迪豆之痛     
银虎 《商界名家》2007,(3):93-95
1月2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中曝出深圳一消费者因使用迪豆产品导致近乎毁容的惨痛经历。一石激起千层浪,曾在全国猛刮过一阵“要祛豆,用迪豆”旋风、被无数青少年奉为“祛豆神品”的迪豆产品及其东家福建泉州恒泉化妆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泉公司”)一夜之间万夫所指。接踵而来的是各类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关于产品召回的通知。根据报道,各方面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焦点:一、产品问题,“040011”和“050011”两个批号的产品被检出含有禁用物质氯霉素;二、安全问题,迪豆痘速消,究竟是祛痘还是毁容?  相似文献   

14.
《商业科技》2014,(5):14-16
外资化妆品牌似乎正在曾经机遇无限的中国市场遇到麻烦。2月?日,乐敦制药宣布将解散在中国负责化妆品进口销售和经营美容院的当地子公司“媛碧知商贸(上海)”,成为继去年12月底美国化妆品品牌露华浓宣布退出中国市场、今年1月法国欧莱雅宣布旗下品牌卡尼尔退出中国市场后.又一家宣布退出中国的国际化妆品品牌。  相似文献   

15.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30):98-99
提到进口葡萄酒,首先想到的就是“卡斯特”,尽管很多业内人士对法国卡斯特有些茫然的感觉,但其却已经是当今国内市场上“品牌认知度”最高的进口葡萄酒。 2007年1月1日,法国卡斯特集团控股(中国)分支机构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自此,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承担了法国卡斯特集团兄弟酿酒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全部葡萄酒业务,包括法国卡斯特集团所拥有的全部葡萄酒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推广和规划等。据了解,深圳卡斯特公司成立半年来,销售了进口瓶装酒180多万瓶,初步实现了卡斯特在中国的品牌化推广。 由此,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总裁陈光先生、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潘汝显先生和深圳卡斯特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毕杜维先生,也被誉为引领卡斯特快步前行的“三驾马车”,他们对“卡斯特”在中国市场的品牌运作有着独特的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大经贸》2005,(9):78-78
近日,记者从东莞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8月份以来,多次从进口自瑞典和台湾的室内装修用家具涂料中检出超标物质,其中主要超标项目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该局已发出警示,禁止不符合规定的涂料进口。  相似文献   

17.
SK-Ⅱ“铬钕门”事件的爆发导致了该品牌产品宣布退出中国大陆市场,这对跨国企业的危机传播提出了考验,本文通过对此次事件相关新闻报道的数量、内容和企业采取的措施的分析,试图从此次事件中吸取经验,提出企业在进行危机传播时和媒体的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18.
商标产品平行进口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标产品平行进口(parallelimport),它涉及到两个国家跨越国界的商品买卖行为,当某一国进口商未经本国商标权人的授权,进口了该国的商标权人在其他国家授权生产或销售的同样品牌的商品到了该国并出售,而且价格又低于商标权人在该国规定的价格,商标的法律原则称之为“平行进口”。由于平行进口的商品虽然与国内商标权人的  相似文献   

19.
聚美优品     
《中国品牌》2012,(9):60-61
【新闻回放】有消费者反映,在聚美优品网,站销售的众多化妆品中,除部分国产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外,几乎所有源自台湾的产品和部分日韩、国内化妆品牌,都不符合国家相关化妆品销售规定。但包括雅诗兰黛、伊拉莎白雅顿等品牌的产品,聚美优品的产品介绍页面则把“卫妆备进字”标签清晰标出。【点评】这种国家强制要求的化妆品备案凭证,在聚美优品官方网站上发布的产品资料中,却经常被“忽略”。实际上聚美优品自己也清楚涉嫌违规销售化妆品,而这也将使这个如日中天的化妆品电子商城面临灾难性打击。  相似文献   

20.
章光101     
《中国品牌》2012,(9):61-61
【新闻回放】日前记者从重庆市工商局网站获悉,该局公布了2012年第7期广告监测警示公告,其中显示包括章光101化妆品,百灵奇草神贴,灵芝北芪胶囊等广告在内的17种广告含有虚假的内容,有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在违规广告中,章光101是唯一被归到“化妆品”类别的广告,其“章光101每天护理多达13万人次,创造了成千上万脱发者头发再生奇迹,1000万人成功生发的见证,畅销65个国家和地区。”含有虚假的内容,有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点评】靠着虚假宣传、广告轰炸绝不可能树立品牌,至少不是主流品牌的行为。化妆品广告向来是违法、违规的重灾区,足以说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尚不理智,被不法品牌钻了空子。不过,以欺骗为手段的品牌宣传终究行之不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