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公司法中加入了大量的国家(司法)干预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涉足于传统的公司自治领域。本文拟从公司治理中司法介入的表现之一的司法解散制度为研究视角,揭示公司的司法解散制度有着巨大的实施成本,股东在面对公司僵局等不利局面时,应当尽量采取法律所提供的其他替代性选择,如代表诉讼、异议回购权、一人公司、求助于监事(会)等;而法院在处理公司僵局纠纷时,应尽量以公司有效维持为原则,适当限制股东诉讼解散公司的权利,应当充分考虑到公司自治和社会利益的平衡。在公司治理中,国家干预(司法)的力量应该审慎性介入。  相似文献   

2.
公司自治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自治是私法自治原则在公司制度中的具体表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公司法规定和公司章程是公司自治的内部表现形式,公司独立人格是公司自治的外部表现形式。公司法是公司自治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公司法创造性的增设了公司僵局司法解散条款之规定,为化解公司僵局开设了司法救济之通道。然而,司法强制解散化解僵局这一单一化路径选择模式难以应对实践中复杂的僵局案件并作出有效回应。鉴于公司自治存在不可避免的负外部性,司法介入化解公司僵局其正当性不言而喻,但必须明确界定其介入之外延。毋庸讳言,公司僵局司法救济机制之完善应在注重章程预防、完善立法及拓宽司法救济路径之基础上对症下药,优先选择强制股权转让、强制公司分立、寻找企业新接管人等替代性措施,司法强制解散应为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4.
公司僵局的司法救济——公司司法解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的僵局对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构成了严重的损害。由于我国公司立法上的缺陷——未规定公司的司法解散,导致公司和股东的权益在受到损害时得不到法律救济,这一问题已日渐严重。另外,国外公司立法均规定了司法解散,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实务中有法人的司法解散的萌芽与经验,学理上有公司僵局司法解散的理由,因此,我国《公司法》应确立司法解散,赋予股东申请法院强制解散公司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股权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只能在流通中实现其价值,因此股权转让作为公司生活中的重要现象成为公司法规制的重点。公司法对股权转让的规定,为当事人提供了一套任意性的游戏规则和法定框架,章程可以在不违背强制性规范的情况下,对这种规则或框架作出修改,以彰显私法自治的力量。章程与公司法的应然关系是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公司法通过其功能的实现不断地清除公司生活中的私人强制,以培植和辅助章程实现私法自治。  相似文献   

6.
从实际案例可以看出,《公司法司法解释二》虽对《公司法》作了较好补充,但在公司司法解散诉讼中还需准确把握好如下问题:需要对“经营管理严重困难”和“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进行准确的司法界定;准确理解“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内涵;解决好与诉讼有关的程序问题和司法解散后的清算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期待利益落空理论和公司社会责任理论是公司僵局司法救济的理论基础。公司僵局纠纷的司法救济途径有司法强制解散和强制股权置换等。我国修改后的《公司法》只规定了司法强制解散公司制度,在原告、被告的适格问题,起诉的前提条件,将调解设置为必经程序,一并处理善后事宜等方面均有探讨的必要,同时操作性也不强。应通过司法解释的方法,完善相关规定,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在公司和政府共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公司自治和政府规制的博弈。如何保持公司充分自治,如何对其进行适度的政府规制,是各国公司立法不得不面对并且必须解决的难题。通过对法国公司法和美国公司法的比较,指出不同的国家对公司的担保能力的态度各有不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公司具有担保能力,充分放权给公司,由其根据实际情况在公司章程中加以限制。此乃当今世界立法之趋势。我国的公司立法应坚持以公司为本位的原则,确立和确保公司应享有的自治权利,在相关配套法律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司立法对政府规制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0.
司法的独立性诉求和新闻及公众的参与性诉求经常发生矛盾,导致两个领域之间的误读时有发生。立法的模糊与不周延更加剧了这种趋势。从新闻规则完善和司法体制内部治理两方面入手,较能理想地实现新闻和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也能为刑事诉讼程序自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浅论我国公司经理的法律地位及权限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公司法》已颁行数年,随着经济改革的实践发展,尚需探讨和完善。公司经理的法律地位,根据国内外的法律实践,应理解为基于委托关系的公司代理人,董事会与经理之间应形成相对的权力平衡。经理权限应包括业务执行及其范围内的对外代表权。  相似文献   

12.
公司僵局是指:因公司的股东或管理人员之间出现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或矛盾,导致公司运行机制失灵,股东大会、董事会等公司权力机关无法对公司的任何事项做出决议,公司事务处于瘫痪的事实状态."公司经营表决制度"和"公司资本原则"是造成公司僵局的主要原因.借鉴西方有关法律,解决我国公司僵局问题,首先要完善现行公司法中的表决决策机制;其次要完善现行公司法中资本原则;最后应建立健全针对公司僵局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刘守熙 《现代经济》2005,(12):26-27
鉴于现有物业管理体制一直存在诸多问题,侵害业主权益的情况普遍存在且难以解决.为了有效维护业主权益,从根本上解决好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的矛盾和冲突,由业主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对小区业主共有物业实施物业管理自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公司法》第16条并非效力强制性规范,不能直接约束债权人。基于此,公司越权对外担保协议的效力认定,需要类推适用《合同法》第50条规定。在此法律适用逻辑下,判断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内容成为认定对外担保合同效力的关键。而目前学界与司法实践对债权人应承担什么样的审查义务存在分歧。笔者认为,基于法律的公知力及对公司利益的保护,债权人应当承担审查义务,但不应当承担实质审查义务,债权人仅需尽到形式审查义务即可排除适用《合同法》第50条规定的“知道或应当知道”情形;在公司章程没有就担保事宜作出规定时,董事会有权在章程未授权的情形下作出担保决策。  相似文献   

15.
何保利 《现代经济》2006,(10):18-21
当前物业管理中的矛盾纠纷很多,主要集中在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之间,尤其以业主(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纠纷最为突出,其中业主自治纠纷居各种物业纠纷之首,是最容易引起群体性上访的物业管理纠纷,从而成为近年来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职工参加公司管理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利于职工参加公司管理,因此,需要借鉴西方关于职工参加公司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制度,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公司虽然是一种企业组织,但从公司合同理论角度来看,它实际上是一系列明示或默示的合同联结。当前对有关公司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主要是因为忽略了公司运营的的根本目标。公司的社会责任,就是公司在为股东谋取最大利益的前提下,遵守外部的法律法规和商业伦理,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公司的社会责任不应由公司法来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8.
19.
离岸公司的注册地与经营地相分离。这一特征使各国法律对离岸公司在设立、资本、公司治理和税收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同时也给离岸公司在经营中带来了一定的方便。随着外国投资在中国的进一步扩大和我国公司海外投资的增长,中国公司法已经并具备进一步引进离岸公司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股份制从开始就是在保持所有权不变前提下"约定俗成"的,这是一项默认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