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为自变量,分析了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指数、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之比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三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也在扩大,而且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在下降,农村居民的相对消费越来越少.最后提出尽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和...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及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当前,农村居民消费仍占欠国居民总消费的一半左右,农村消费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对我国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消费不但受到农村人口、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变化的制约,还受农村收入分配因素的影响。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不但要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科学消费,还必须注重农村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改善农村收入分配状况。  相似文献   

3.
2002年,山西省各地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积极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和退耕还林步伐,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山西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继续稳定增长,但农村居民消费所占比重偏低、农村居民消费增速低于城镇居民的状况依然存在。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持续稳定提高,必须着力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变迁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及其变迁过程和原因。本文结论是:经济转型期内,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以1996年为界限的两段式均衡关系,1996年以后,农村居民存在更低的边际消费倾向。状态空间模型刻画的时变边际消费倾向显示:始于1989年的边际消费倾向震荡式持续降低是1996年后消费与收入均衡关系发生变迁的原因。实证结论启示,要解决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不仅需要制定短期政策,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收入分布函数分析居民食物消费将更容易理解不同收入等级人群在食物消费数量上的差异。本文利用Matlab软件,基于我国1985—2009年部分年份农村居民粮食消费统计数据,模拟了不同时期我国各收入等级农村居民粮食消费的演变,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收入等级人群粮食直接消费的静态差异和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粮食在居民生活中重要性日益下降,收入因素在农村居民粮食消费中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为今后研究食物消费、营养变化和农村贫困等问题奠定更科学细致的方法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统计数据,用绝对收入假设和相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数据进行拟合,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对所得的分析结果做出经济意义的解释,以验证和发展消费行为理论,得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才可以用来描述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基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两种分解方法的省际面板模型检验了持久收入理论的三个假设。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安徽、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和海南等省份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为零,而其他省份的农村居民消费与暂时收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为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是过度敏感的,导致持久收入理论失灵。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对消费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ELES模型对2004年陕西、山东和江西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了三省分收入等级的农村居民食物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预算份额。结果表明随着收入等级的提高,农村居民对不同类型的食物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方向基本相同,即主食消费量会随之下降,副食的消费量会随之上升,但不同地区在变化数值上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9.
政策环境变迁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意愿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中国农村经济的结构特征和居民决策行为,建立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动态增长模型及其消费意愿动态变化的测度模型。基于各省(自治区)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显示:政策环境因素的收入效应具有渐进性,时滞约为3年;而其对消费意愿的影响是突变性的,并且具有记忆能力。在收入加速增长的过程中,消费意愿的反应滞后于收入增长;而当收入增长减速时,消费意愿的反应超前,相位差均为1年左右。农村居民不仅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消费的收入弹性也是递减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将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分解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其消费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差异性显著。总体来看,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小,但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刺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工具选择要体现区域差异性,同时,既要重视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也要适时出台一些增加农村居民暂时收入的政策,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1.
开发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本世纪的旅游热点和时尚,它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阐释了乡村旅游的特点,分析了乡村旅游的主要类型,指出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开发乡村旅游的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研究——基于安徽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要正视城乡差异。以安徽数据为例,描述了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概况,剖析了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异的主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异、城乡公共产品支出的差异。通过分析建立模型找出关键因素,最后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农地证券化、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反映农地资产变现能力作用机制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型,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暂时性转移和城乡收入分配恶化现象提供新的理论解释。研究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和统计检验方法,分析部门劳动生产率、转移成本和土地融资变现能力对劳动力转移数量、城乡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1)农业和非农部门的技术进步都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正向影响;(2)清晰界定的土地产权会通过增强资产融资变现能力对农村劳动力迁移产生促进作用;(3)农地证券化增强土地资产的融资变现能力,为劳动力完全转移提供生活重置成本,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农地证券化有助于农户克服资本约束,实现劳动力的永久性转移,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运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采用GARCH(1,1)模型,对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水平,但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最主要的途径是稳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同时,也不可忽视暂时性收入的作用,适时将暂时性收入转化为持久性收入也是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农村发展收入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0年 ,在国家连续三年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作用下 ,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稳中有旺的运行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3 41 5 3亿元 ,比上年增长 9.7% ,增幅比上年提高 2 .9个百分点 ,是近三年的最高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 0 0 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 1 1 .4% ,高于GDP的增幅 3 .3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上年 ,说明国家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对刺激消费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但是从城乡消费结构来看 ,农村消费明显不如城市消费活跃 :2 0 0 0年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2 1 1 1 0亿元 ,…  相似文献   

16.
我国省际间农民收入不平等与收入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了1983—2003年我国省际间农民的收入不平等,并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进行了分解,按不同区域对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最后使用收入转换矩阵度量了收入变动程度,从而考察收入不平等的时间依赖性。结论是从收入构成上看,省际间农民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主要源于收入结构效应;从区域上看,农民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且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带有越来越强的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从土地托管视角考察三大粮食区域农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配置对家庭整体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方法: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该收入分配效应表现出个体异质性和区域差异性;(2)劳动力分化能促进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和农户家庭经济福利的提升,是土地托管服务促进农户家庭增收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1)完善土地托管服务市场和劳动力就业市场以提升农户的家庭经济福利;(2)加强政策帮扶,保障资源禀赋较弱农户的土地托管服务需求;(3)因地制宜,加强各粮食生产区域之间土地托管服务的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18.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收入差距明显,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发展和全面小康的实现,本文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对城乡居民收入存在的差距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差异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城镇居民主食消费急剧下降、动物性食品及酒类等奢侈品消费迅猛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变化缓慢。这说明解决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决不仅仅是快速发展经济所能解决的。本文对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现状及差异进行详细剖析,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为有目的的引导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优化仪器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及促进食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城乡居民粮食消费情况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项研究从全国六大区中选择7个省(市),对661户城乡居民家庭2003年粮食消费数量和结构进行样本调查,通过样本数据计算出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分别为111.31公斤(成品粮)和190.48公斤(原粮)。研究还表明,我国居民的人均生活用粮消费数量和结构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但是,在同一地区不同收入的居民之间、不同时期之间差异不明显。以本项调查推算的城乡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基础,预测2005年、2010年和2020年我国粮食(原粮)消费需求总量分别约为4.4亿吨、4.8亿吨和5.9亿吨。这可以视为保障我国2005年、2010年和2020年粮食需求总量的安全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