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朱宁  阎逸 《浙江经济》2014,(20):57-57
加快培育小城镇,是浙江现阶段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内在要求、扩大内需的强劲动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加快人口转移的有效途径。目前浙江小城镇建设面临与中心城市之间缺少紧密联系,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体系构建上各自为政,难以发挥城市群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城镇化发展质量低下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浙江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城乡隔绝造成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也由于经济地理决定的大中型城市历史形成不足,浙江选择了一条较为特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这与工业企业在城市大量兴建,农村人口向城市大举迁移的经典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不同。浙江70年代后主要通过加快农村工业化来促进城市化发展,走以小城镇发展为重心的分散型城市化道路:这条道路又呈现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浙江城市化在计划经济时期是城乡隔离的城市化,在最近20年走的是以农村城市化为主的多元城市化道路。到目前浙江城市化水平为32.4%,已经严重滞后于浙江工业化的进程。随着我国工业化进人初步工业化后的经济成长期.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逐步完善,城乡统一大市场的逐步建立,国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此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由以农村城市化为主的多元城市化向一体化的城市化的转型时期,一个必须加速推进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围绕一个核心 抓住四个重点 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快浙江城市化进程,已成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性任务。我们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农村人口城市化这个核心,牢牢抓住科学规划、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制度创新这四个重点,切实而有效地把浙江的城市化建设推向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整体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但各地城市化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而且进程也各不相同。浙江等沿海省市城市化进程显然快于内地的一些省区。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别,除了基础之外,重要原因是城市化不同的推进力量在发挥作用。在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下,推进城市化的力量和模式却不相同。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自上而下型,二是自下而上型。前者实质是政府投资型,  相似文献   

6.
中心城市应成为发展重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以往在推进城市化发展中,比较注重于小城市与中心镇建设,这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无疑是必要的,而且与浙江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也是相适应的。但是在浙江进入发展新阶段,特别是考虑到“四大”建设的现实需要,浙江中心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显得较为滞后。中心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中心城市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和新型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06,(16):28-28
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是浙江总结以往城市化进程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浙江城市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钮月终 《浙江经济》2006,(21):58-59
当前,浙江的生产力发展、城市化水平已经到了较高的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融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在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通过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来促进浙江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
相对沿海地区,山区更需把新型城市化作为区域发展的主动力。其新型工业化与新农村建设则需围绕山区不同类型的新型城市化模式,进行相应的空间对接和功能互促根据不同山区县市的城市化水平、城市能级大小、城市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以及区位、交通、自然地貌特征,浙江山区县市的新型城市化模式,可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浙江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全省建设用地需求迅速增加。目前国家下达浙江1997-2010年建设占用耕地100万亩的控制指标已基本用完,土地供需矛盾已经异常突出。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已成为缓解浙江土地要素制约的根本途径,成为浙江促进产业升级优化,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开展土地集约利用专题研究。分析浙江目前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提高浙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途径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14,(20):60-60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实施城市化战略,率先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俨然是全国城市化的旗舰,一直走在城市化征程的最前列。但是,无可否认。浙江城市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就城市自身发展而言,在“两个最严格”土地政策的约束下,原本就已稀缺的土地资源更是“捉襟见肘”,“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同时,城市管理运行效能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也目益凸显,浙江城市发展需要转变方式。  相似文献   

12.
徐剑锋 《浙江经济》2013,(20):17-19
浙江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城市化得到了较快提升,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1.3%上升到2013年的63.2%,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但也要看到,浙江城市化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根据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的长期实证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密切相关,一般而言,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工业化发达期,其城市化也将进入到成熟发展阶段,城市化率应达到70%以上。从韩国与台湾的城市化进程看也是如此。韩国在1990年进人工业化发达期,城市化率达到了83%i台湾在1986年进人工业发达期,城市化率为77%。  相似文献   

13.
“土地城市化”须迈三道“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土地利用的特定角度看待,城市化在空间上的表现形态有两种,一种是大片耕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另一种是原有的城市土地利用趋于集约化。在传统粗放的发展模式下,我国城市化更多地呈现出前一种的空间特征,浙江也不例外。具体表现有:  相似文献   

14.
浅议城市化及其在山东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淑凤 《山东经济》2004,20(2):102-104
城市化的定义、功能和发展阶段划分。城市化的目的是发展经济,实现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结合山东省的城市化发展状况对城市化中农村发展问题,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保持特色和继承发展传统文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1998年底召开的中共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上,浙江省委明确提出: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把城市化作为浙江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有效途径来抓,争取用十年左右的时问,使浙江城市化水平达到50%。  相似文献   

16.
浙江从专家学者到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城市化的热情积蓄已久。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浙江城市化进程的决策后,有关部门、理论界和各市地都闻风而动,组织力量开展大规模的调研工作。可以说,城市化问题已成为浙江上下研究关注的热点。针对目前出现的城市化研究过热,可能导致研究、规划、建设上的多头投入、多头管理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浙江推进城市化的做法和经验,既是浙江模式和浙江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8.
目前浙江工业化正在从中期向后期转变,城市化水平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城乡差距正在从差距扩大中逆转。从总体上看,这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重要机遇期。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市化作为浙江未来发展的一个宏大命题,除却规划层面的有序推进,更为重要的还是将细致入微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新型城市化的核心是人的城市化,而在推进新型城市化道路的进程中,“稳”中求进显得尤为必要。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在即,而与之相关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无疑成为核心议题。浙江作为新型城市化的先行之地,近年来,“逆城市化”已成为其进入新型城市化后时代不得不关注的一类现象。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对社会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正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此同时,信息化也带来了一次新的城市化革命,成为推进21世纪城市化进程的新动力。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关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直是各类学者关注的焦点。众多的理论工作者曾从不同的学科包括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生态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果从城市化进程与产业空间集聚的层面看,一般认为:农业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目前,浙江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发动机”和“孵化器”作用,依然体现的十分叫显。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在全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