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杰 《山东经济》1999,(5):29-30
一、为什么要推进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对我国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从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来看,教育产业化非常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需求增长,解决目前需求严重不足的问题。人类有两种需求,一种是物质产品需求,一种是精神产品需求,精神产品需求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需求,因此,扩大内需,刺激需求,其中应包括刺激教育需求。尤其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的教育需求具有需求旺盛,居民支付能力强的特点,甚至比居民住房需求及购置小汽车需求还旺盛。也就是说,教育需求只要…  相似文献   

2.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因为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从根本上说,投资需求不过是消费需求的一种引致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决定的。净出口本质上也是一种消费需求,一种来自国外部门的消费需求。消费不仅能够从需求方面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够创造生产能力,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启动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学生中,特别是高中,包括中专以上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不可忽略“需求理论”的运用。根据需求理论的研究,人的需求按层次可分为5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敬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时,应该特别注意满足学生的“尊敬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以使政治思想工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最新出版的中国经济蓝皮书指出,中国没有满足的有效需求或潜在的有效需求可能近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系顾海兵先生在《 2001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则指出,中国经济政策不应是去刺激需求,而是要开放需求。 顾海兵通过对目前尚待开发的十个有效需求市场的综合分析认为,中国社会总供求状况不是供大于求 5%- 10%,而是供小于求,供不应求。中国经济政策不是去刺激需求,而是要放开需求。他认为,需要开放需求的十个方面包括:婚姻需求 1000亿至 2000亿元,丧事需求 1000亿至 2000亿元,出国需求上千亿元,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5.
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从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特点来看,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是,从社会再生产看,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投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投资需求自身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力量。不仅如此,在消费需求没有回升迹象的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大幅回升只能反映出行政力量的推动。  相似文献   

6.
文化需求是现代需求的基本特征,是消费者选择的内在依据,是处于不断递增更新的,其需求曲线是递增的。该文从正反两方面的实证分析表明,中日文化需求构成重叠需求,文化需求使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构成重叠需求,即文化越是相似的国家或地区,彼此之间的贸易关系就越密切。  相似文献   

7.
关于扩大需求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扩大需求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如何扩大,一个是扩大的政策力度。把握不好第一个问题,需求则难以扩大;把握不好第二个问题,需求的扩大则难以做到适度。文章就如何扩大需求的问题,分别从扩大需求的需求方面和扩大需求的供给方面作了探讨,同时也就扩大需求的政策力度把握问题从理论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扩大内需,分扩大投资需求和扩大消费需求两个方面。从单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看,投资需求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比较强的短期拉动作用。但是站在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经济增长的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却是扩大消费需求。在短期之内,投资需求的增加可以阻止增长率下滑,刺激经济的回升。但是在扩大投资需求将经济启动起来之后,其正常运行一定要有消费需求增长的配合。否则,这种启动不能够成为真正的市场启动,从而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的增长都不会持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资需求可以说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消费需求的扩大才是启动经济的…  相似文献   

9.
不论是从投资额,还是从房产价格分析,房地产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应将房地产作为宏观调控的监测对象。但房地产的长期需求与短期需求,自住房需求与非自住房需求,当地需求、国内需求与国际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利用数据、统计及某些政策手段,对不同的市场进行分割,分别进行长期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10.
在买方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扩大内需而需要刺激的重点应当是最终消费需求。最终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不仅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石,也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投资需求作为中间需求,其基本目的还是希望通过投资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刺激和推动最终需求的增长。因此,要使国民经济得到长期而稳定的保障,还必须得到社会最终需求即消费需求的足够支撑。  相似文献   

11.
李坤勇 《魅力中国》2014,(2):210-210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曾经多次问过这个问题,阅读是什么?阅读本该是个体面对文本自我感悟为主的思维过程,教师怎可越俎代庖,好为人师?一切都应从学生需求出发,学生的求知需求、自我发展需求就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这些需求并非时刻显性地表现在外,面对具体的文本,这些需求是不自觉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以文本为媒介激发他们处于不自觉状态的需求;从学生的发展来讲,需求不能总是停留在低层次,教师又应引导学生的思维往纵深发展,深化学生需求;文本或说教育的终极关怀是健全人格,因此,教师应将阅读教学收束于学生人格的重构,升华学生需求。  相似文献   

12.
中西部开发的战略是开发需求市场,需求市场是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的真正源泉,它可以缓解中西部开发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其战略目标是刺激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消费需求不足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如何启动消费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政府需求、投资需求、外部需求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但是持久性的、具有较大乘数效应的拉动主要依赖于消费需求。因此,在现阶段正确认识我国消费需求形成的机理,找出产生消费需求不足的本质原因,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晓丹 《理论观察》2011,(1):168-169
一、认真分析周末读者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买方背景下,要在竞争中获胜,就要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报纸的营销也要遵循这样的思路,也就是要根据读者的需求,首先要调查分析读者的需求,按照读者需求来采编报纸内容。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讨论比较多,而很少对农民这个需求主体的需求进行研究。只有很好满足需求的供给才是有效的供给。严格地讲,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才是产生政府制度和政府职能存在的理由。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以通过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的满足来衡量。本文对总量暂不做深入研究,而是假定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总量基本能够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民需求。笔者着眼贫困地区,从需求结构上显示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倾向或指向,从而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以及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严重不足,必须赶快启动需求。对此,中央采取了力度很大的措施,从三个方面来启动需求:1、启动投资需求。国家投了1000个亿,银行发了1000个亿的债券,全部投向基础设施建设。2、启动消费需求。围绕着消费需求,在连续降息的同时,实施了三大改革,那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住房制度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3、启动出口需求,启动出口需求的力度也是很大的,比如把停止了一段时间的出日退税政策恢复起来。这一切措施都表明我们已从过去的紧缩政策转向了c动需求的政策。但是,这三项措…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变化影响,我国社会需求总量呈现不足。国外消费需求下降,出口萎缩,增速从1997年的20.9%,跌到1999年的7.5%。国内物价走低,需求不旺,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银行投资行为,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直接威胁到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面对这种严峻形式,党中央、国务院选择了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需求变化的特点是发达经济体的需求相对下降、新兴经济体需求相对上升。对中国产业外部需求而言,发达经济体的需求仍居于主导地位,但重要性程度有所降低,而来自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则呈快速增长态势。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国际需求向新兴经济体转变的步伐.但发达经济体需求的下降很难直接由新兴经济体需求的扩张来弥补.中国产业外部需求条件在一定时间内将呈恶化状态。这给中国产业发展既带来直接的威胁,又展带来潜在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及公共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我国基本公共需求做出界定,对于政府完善其社会职能,满足公共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介绍基本公共需求的基础上.对基本公共需求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的基本公共需求进行了说明和界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江苏省消费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模型,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探讨制约江苏省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