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桑萍 《特区经济》2008,(3):240-241
新颁布的物权法规定了遗失物拾得制度,虽然立法者并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在物权法中充分肯定所有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然而通过一些调查分析,我们发现这与我们的国情又是相符的。看来,对所有遗失物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肯定还要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
潘倩 《中国经贸》2011,(2):61-61
所谓遗失物的拾得,指发现他人的遗失物而予以占有的一种法律事实。拾得遗失物,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之一,本文浅谈如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内协调和处理遗失物拾得制度中的各种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大陆法系的立法论我国遗失物法律规定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宁 《理论观察》2006,(1):90-91
我国关于遗失物的立法还不够完善,导致司法实务中有关遗失物纠纷的处理无法可依。为此,应当建立和完善物权立法,对遗失物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遗失物的悬赏广告,以及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属等问题应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熊敏瑞 《特区经济》2005,(11):276-277
预告登记(vormerkung)制度,为德国民法学者在中世纪所创立,我国学术界又将其译为预登记、预先登记、暂先登记,日本民法上称之为假登记。预告登记是指在本登记以前,通过限制登记义务人的处分权,以保全物权变动请求权及其顺位的预先登记。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7年我国物权法的颁布,使得我国在物权保护方面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然而物权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物权的优先效力与债权的优先性的冲突规则,在司法实务中,民事权利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物权和其他民事权利之中如何确认其权利的效力,直接决定着权利主体的利益.通过对这些的问题论述及解决,旨在能为我国在今后的有关民商事法律的起草、制定、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令庆 《理论观察》2009,(1):99-102
就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物权法》第107条作了否定性的规定,并赋予了原权利人有限的回复请求权。该规定似乎未考虑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做了“一刀切”的规制,这本身有失允当;另外,在立法价值选择上过分地向原权利人的利益倾斜本身将可能损及交易之安全和迅捷。因此,立法应区分善意及恶意而为不同的规定,并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李玥 《中国经贸》2012,(14):194-194
国家的税收征收活动以权力作为保障,但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却是国家税收权利(以下简称国家税权),其中的债权和物权则是探究税收存在和发展原理的两个突破口。基于这种对税收的认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有利于开创税收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陈鹤 《北方经济》2007,(8):70-71
债权物权化是当代民法经济的新现象.因为债权与物权的融合使得权利进行经济成为可能,所以在现代社会,债权与物权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债权物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租赁权的物权化:有担保的债权的物权化.本文从这两个方面浅析了此现象.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财产法理论认为,物权是支配权,债权是请求权,性质完全不同,两者之间只有区别、没有联系。实际上,财产分为2类:一是只有私益性、没有公益性的财产,二是既有私益性、又有公益性的财产。对于第一类,物权和债权具有绝对的区别,没有直接的联系。对于第二类,物权和债权只是权利人的直接支配性大小有差异,物权的直接支配性大,债权的小。同样,某标的物的物权主体具有惟一性的理论,只适用于第一类;对于第二类,一个标的物的物权主体有两个或多个,一般包括私人主体和公共主体,共同拥有该标的物100%的直接支配性。直接支配性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大小变化以及物权与债权之间的相互转换,形成了一种实现财产权利合理分配、促进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调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正式颁布,并将于2007年10月施行。《物权法》中,对银行债权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体现在担保物权部分。相比较《担保法》而言,《物权法》在担保物权的规定上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银行债权保护将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银行又该如何应对?笔者通过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解答。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优先权制度的发展历史进行考证并对其深刻的内涵进行揭示,结合我国社会生活实际和现有的几种优先权的特点,得出了我国应在《担保法》中确立优先权制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大体沿袭大陆法系立法的国家,在信托法与物权法的衔接上存在着物权请求权的唯一性与对受益人保护的衡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方式就是确定信托财产上物权请求权的归属以及给予非信托财产所有权人以物权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3.
第三人债权执行制度作为民事诉讼法中一项特殊执行制度,其对快速、有效地执行法律文书、维护债权人利益具有积极作用。但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此均不够重视。要对该制度未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制约该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高燕 《魅力中国》2011,(6):84-84
债权可以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是在20世纪初随着债的相对性突破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在学界已有承认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共识,但仍然没有相关的立法出台。  相似文献   

15.
16.
潘倩 《中国经贸》2011,(4):39-39
所谓遗失物的拾得,指发现他人的遗失物而予以占有的一种法律事实。拾得遗失物,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实行为之一,本文浅谈我国法律如何界定遗失物以及遗失物的要件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汪璐 《魅力中国》2010,(29):150-150
破产债权是破产法理论中较为重要的法律概念之一,随着新破产法的施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破产债权的内涵、实质要件及范围显得尤为重要,从而有利于破产还债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刘翠英 《中国经贸》2010,(18):172-172
现代企业的发展十分迅速,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制定了相关的规定来平衡企业和银行之间的融资业务会计核算关系。目前,企业的应收债权管理主要有三种方式,以应收账款为质押取得借款、应收账款出售和应收债权的贴现,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应收债权的会计处理,文章从对上三种处理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魏谨 《特区经济》2013,(8):169-172
通过对动产质押的交付及不动产抵押的登记进行分析,再对各国立法例和理论界观点进行探讨,得出了权利设立所需具备的条件。接着将分析的结论运用于一般债权质权中,分别对债权证书的交付、通知第三债务人和登记进行分析,得出一般债权质权应如何设立和公示,以解决一般债权质权公示性差和不利于保护交易安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着眼点在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出于债的非公示性、现代交易的竞争性与稳定性以及法律制度的价值考虑,第三人侵害债权在其主观构成上与传统侵权行为相比,应该有所限定,故意是第三人侵害债权时的应有主观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