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婷  康媛媛 《北方经济》2009,(24):12-13
本文以端午节为例,从文化象征的视角,通过列举端午节多彩的民俗事项,挖掘其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最终对端午节日旅游的发展提出探索性建议,以期能给中国传统节日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雁 《魅力中国》2011,(11):237-23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旅游越来越热。本文主要介绍了民族文化及民族传统节日在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要以民族传统节日为依托保护民族文化。在开发民族旅游资源过程中,应该保证民族文化的原生态性,以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使各民族形成各自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景区文化特征的代言物。齐齐哈尔文化蕴涵着独特而丰富的地域特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丰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齐齐哈尔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从齐齐哈尔特色文化中挖掘出可转化为旅游纪念品的资源;从多角度发现文化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怒江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开发条件较差.水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较好.开发怒江水能资源不但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能为加速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条件,丰富其旅游资源.但是开发水能资源会对旅游业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在水能资源开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中采取一定的对策措施可以充分发挥正面影响,消除或减缓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工业旅游是旅游业和工业的有效结合,工矿企业发展工业旅游项目不仅可以促进企业本身的发展,还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随着工矿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以及旅游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工业旅游一定会成为旅游业一个新的增长点.东北地区发展工业旅游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拥有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发展工业旅游可以推动东北地区工矿企业的发展、丰富东北地区旅游项目体系、赋予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鞍钢集团工业旅游开发较早,但存在观念落后、思想保守等问题,应当加强引导,改变思想观念;丰富旅游产品结构和内涵;增加宣传手段,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多元化的开发模式;着重大力培养综合性规划开发人才和专业旅游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6.
传统音乐文化开发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大发展,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同时也为传统音乐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当前存在不顾历史事实、盲目开发传统音乐文化旅游等现象.传统音乐文化的旅游开发应采取传承少数民族音乐的民族精神指向、加快传统音乐文化的网络传播、加强传统音乐文化旅游开发的立法保护等.  相似文献   

7.
李兵  高维忠 《特区经济》2011,(6):157-159
韶关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品味度高、开发潜力大等特点,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竞争与合作关系,选择适当的开发机制,依据市场需求态势,可以开发出宗教朝觐、民俗风情、科考修学、历史名人、红色革命等多种文化旅游产品,形成"一个核心、三条轴线、四大板块"的文化旅游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
经济、交通与信息的快速发展使旅游成为日常行为,文化从未像今天这样发生着如此大规模且频繁深入的交流与互动。火把节是西南地区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文旅融合的政策下逐步从村落仪式发展为大众共享节日。石林火把节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其文化功能与意义不断发生着变化,最终完成了传统节日的文化空间再造、文化多样表达与文化结构互构,不仅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更建立起区域与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交融发展的缩影和写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主线提供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9.
张丽  段圣奎 《特区经济》2010,(12):159-160
苏北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优越。本文从整合角度,提出开发主体、开发空间、开发产品三个层面的苏北旅游发展新思路。通过不断动态综合,使旅游资源和谐、完整和一体化,促进苏北区域旅游业的提档升级。  相似文献   

10.
恭城红岩村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恭城县红岩村乡村旅游开发效果显著.本文介绍了其旅游发展历程,总结了乡村旅游开发的四大特色和三条举措,并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旅游循环经济、旅游扶贫等方面分析了旅游开发的三大效应.最后提出了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丰富旅游活动项目、加强旅游管理、打造红岩品牌等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黄山旅游经济的开发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 《特区经济》2006,213(10):250-252
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黄山地区旅游资源的集中多样、丰富独特,使旅游经济开发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和巨大潜力。本文从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旅游需求和供给等方面研究探讨了黄山旅游经济开发的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付杨 《辽宁经济》2011,(6):65-67
抚顺市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区域行政分割,资源缺乏整合,重复建设严重等原因,导致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竞争力不强。本文主张利用沈抚同城化的有利契机,从增强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扩大宣传、政府保障几个方面寻求突破,促进抚顺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传统节庆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旅游对于繁荣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乡村旅游必须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强旅游产品创新,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文章着力探讨了乡村旅游如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努力开发“传统节日”项目,并打响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品牌,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沈文青 《魅力中国》2011,(17):60-61
我国许多民族地区依托丰富的、原生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民族村寨旅游日渐成为国内旅游市场上最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之一。民族村寨旅游不仅能使游客体验到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也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凉山州普格县的螺髻山彝寨为例,分析了它的旅游资源优势、存在的问题,并从深度开发原则、对策两方面提出了促进当地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部份。本文从空间形式上.将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为城市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两大类.并分别剖析了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两种表现方式。城市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建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城市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传统节日、传统娱乐和传统民俗技艺等。乡村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古村落及乡间民居、自然风光及环境等:乡村非物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传统节日及娱乐、传统习俗、民间文学故事和神话传说、传统民俗技艺等等。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石阡县是当前我国国内数一数二的温泉资源丰富地区,通过对该地区温泉资源的开发不但可以增强对天然资源的合理化利用,而且还会通过发挥资源的经济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文章从贵州省石阡县的温泉资源使用和开发现状入手,对日本地区的温泉旅游开发经验加以借鉴,以有效促使当前长寿乡石阡县温泉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未来长寿乡石阡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和在贵州省内旅游功能的发挥提供科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需求的关注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即精神旅游逐渐流行。本文在对精神旅游和精神旅游者的概念进行归类阐述的基础上,提出精神旅游的开发模式以及开发对策,以便更好地理解精神旅游以及满足精神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从而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人们不断增长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展现出广阔的前景。许多老区作为山川秀丽、历史文化积淀丰富的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优势,蕴含着极大的开发潜力。如何以发展旅游业为切入点,使旅游业成为带动老区经济腾飞的动力产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这篇建议福建宁德市发展旅游业的调查研究。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9.
天水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良好的气候条件、相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有利于天水的旅游开发;欠佳的旅游软环境和分散的景点布局制约着天水的旅游开发;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天水的旅游开发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远离客源市场和周边省份、地区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向天水的旅游开发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民族情感和文化血脉,其在凝聚民族精神、协调人际关系和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我们要坚持传统节日的与时俱进,从创新节日内容、形式及发展节日文化产业等方面探讨传统节日的传承路径,以应对传统节日遭遇的庸俗化、商业化、边缘化等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