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依法振兴农业已经成为各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法制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经验,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法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农业法制,保障农民利益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奇  周霄 《发展》2008,(3):36-38
让农民当好农民 农民工职业定位上的不确定性,使多数务工农民既不能稳定地进入城市产业系统,也无法有力地驰援新农村建设。从我国城市的预期承载能力和农村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当好农民”依然是当下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一部分农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报告》2006,(213):3-15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再生产的基本物质条件,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成本和收益,影响农民增收。目前我国农资市场处在初级发育阶段,流通方式落后、经营不规范、假冒伪劣产品坑农现象严重,尤其是农资价格持续上涨,一定程度抵消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因此,建立新型农资流通体系是保证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当务之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江西省九江市对构建新型农资流通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对完善我国农资流通体系、保护农民利益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农民,经济贫困依然是目前制约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西部开发,要让利与民,首先要让西部的农民在经济上受益,得到实惠。因此,西部大开发应当把关注西部农民经济利益作为重点问题之一,通过立法,保护其经济利益,确保其经济收入随着西部开发的推进而稳步增长。 西部地区农民经济权益 应得到有效保障 在宣传导向上有忽视农民经济利益的倾向 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可以说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如何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经济收入,则是西部开发战略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把西部开发的宣传重点放在了以自然资源的  相似文献   

5.
朱智文 《西部论丛》2005,(12):29-31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且经济发展从总体上仍处于落后的国家,“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非常严重,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西部地区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阶段,“三农“问题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更为缓慢,农村发展更为滞后,农民生活更为贫困。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  相似文献   

6.
中国“三农”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善待农民,中国才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这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因此,没有一个宏大的战略眼光,没有一个巨型的系统工程,是无法驾驭这件事情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我国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的因素,探索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的途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价格不合理,种粮收入低;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比较低;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应相应的采取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8.
作为农业大国,农民问题在中国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革命成败的关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问题所在。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毛泽东关于农民利益问题的思想,对于今天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效率的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农业现代化不仅是生产手段和农业技术体系的现代化,而且是农业生产组织的创新过程。现阶段,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是提高农民和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而且也是进一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产生的舆论焦点之一,便是城镇化引起的农民利益得失问题。解释与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有大局观、历史观,又要有局域观、现实观。失去前者,可能使城镇化在方向上摇摆不定,不敢大胆祛除阻碍;忽视后者,则不能把握好城镇化的节奏。也不能处理好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关系,以致造成社会不稳定,最终中断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吴芳 《科技和产业》2007,7(3):45-47
城市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文章阐述了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缺失不仅造成城市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保证,也阻碍了我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构建针对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党和政府对"农民工"就业的进一步关注,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益保障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现实生活中农民工就业呈现的诸多"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本文着重对造成诸多"不平等"现象的根源进行了重点分析,提出了改革健全法规制度、创新就业模式等对策,以期对农民工就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蔡文著 《改革》2012,(1):86-92
"以工补农"不能单纯地从同情"三农"态度出发研究"单向的以工补农",而应从深入剖析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业和农业互动关系出发,积极探索"双向的以工补农"机制。从工业化过程中工农互动机制中寻找到一个"以工补农"机制的新视角,通过构建基于工业化的"农业剩余转化"模型,重点分析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剩余转化和农业深化发展动态关系的"以工补农"机制。在工业化过程中,要根据工农关系不同阶段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工农互动关系调节方法,即不同的"以工补农"策略,促进工业和农业互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严重影响当前社会发展的“三农问题“着手,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提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善待农民“。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艳 《改革与战略》2011,27(6):90-93
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文章立足于广东省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状况调查,从农业比较利益、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地位和权责利关系等方面研究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文章认为,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应理顺农业与非农业关系、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契约管理、培育发展中介组织及建立风险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刘世荣 《特区经济》2011,(3):278-280
后金融危机时代农民工权益贫困化问题凸现,其实质是合法权益实现的贫困化。用权力行为的公正维护农民工合法财产权益,体现制度优越性;用劳动的正义捍卫体面劳动,实现劳动权益的合法性;用人权的神圣捍卫农民工自我发展权,体现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这需要在机制改革、制度建设与政策调整上的政治共识和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7.
郭连锋 《特区经济》2012,(5):225-227
新生代农民工正以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在我国的社会变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群体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而多样,主要包括:耐受性差,主动适应能力欠缺;心理压力问题突出,易诱发不安定行为;遭受的社会性歧视根深蒂固;城市入户条件苛刻,门槛依然很高;自身权益缺乏保障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彦虎 《乡镇经济》2008,24(10):13-16
改革30年来新疆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和辉煌成就。农民是其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和变革因素。农民在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经营规模、机械化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的发展,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和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对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制约作用日益增加。因此政府应当加大扶持,为农民提供相应服务,促进新疆农业向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工荒”对我国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工荒”现象意味着农业劳动边际产量为0的绝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被转移完毕,但农业劳动边际产量大于0意义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仍大量存在。对习惯了采用低工资、低技术发展战略的乡镇企业而言,它们必须改变自己的发展战略,用资本、技术来替代劳动,用高素质劳动力替代低素质劳动力,使用更加资本密集化的方法进行生产,努力实现企业的产品升级、技术升级、管理升级。  相似文献   

20.
存英 《特区经济》2006,213(10):130-131
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是工业发展到中期阶段的客观要求,因而是具有必然性的。农民工工资水平的提高,既有不利影响,也有积极作用。企业要面对现实,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下功夫;东部发达地区则应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转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